桑叶浸渍消毒的做法与体会

2012-12-01 06:37李武安
四川蚕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蚕期有效氯蚕种

李武安

(广安区蚕种场,四川 广安 638550)

广安作为蚕桑老区,家蚕病原物对环境污染严重,给蚕种生产带来了极大威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场一直被列入全省微粒子病毒率超标烧种重灾区,2000年后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扭转形势、延续我场50多年的蚕种生产历史,我们从2010年春季开始,全面推广“全程桑叶浸泡消毒技术”,通过3年实践,成功地掌握了该项技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归纳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具体做法

1.1 适当集中养蚕

鉴于目前制种量大幅减少,为便于管理,对养蚕点进行适当集中,利用场内蚕房、原蚕区举家外出农户空置房屋、农村闲置校舍等,适当加以改造,使之成专业蚕房,集中养蚕,扩大单个养蚕点的生产规模。每个点落实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管理,聘请技术好的农民养蚕。

1.2 提前预订桑叶

头年秋季,根据来年制种计划给每个养蚕点下达生产任务,点上根据养蚕计划确定桑叶供应农户,与农户签订桑叶收购合同,指导农户按技术要求进行桑树秋季治虫、冬春管理和修枝养型,提高养蚕用桑叶质量,保障桑叶供应。

1.3 规范操作程序

养蚕点除按常规技术进行蚕前、蚕中、蚕后消毒外,养蚕中增加一道桑叶消毒程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3.1 预配消毒母液。提前用漂白粉配制成含有效氯1%的桑叶消毒母液,密闭贮存于母液池(缸)内,澄清备用。

1.3.2 配兑消毒液。每次桑叶消毒时,取澄清母液加清水配兑成消毒液,1-3龄小蚕期有效氯含量0.33%,大蚕0.35%,雨水湿桑叶小蚕期0.35%,大蚕期0.38%。

1.3.3 测定有效氯浓度。用滴管取配兑好的消毒液10滴放入清洁试管内,然后洗净滴管吸取碘碳淀粉检测液慢慢滴入,边滴边摇,直到消毒液刚刚变蓝为止,所滴检测液滴数即为有效氯含量的千分数。

1.3.4 桑叶消毒。每缸消毒液1-2龄蚕期只使用1次,3龄开始可以使用两次,但第2次必须加母液将有效氯含量调整至规定浓度,消毒液与桑叶重量比为3:1。每次将桑叶抖散到消毒液中,浸泡5-6min,期间搅拌1~2次,使桑叶充分浸湿,捞出后在背篼里沥水25min,整个过程保持桑叶与药液接触时间达到30min,然后用脱水机甩干备用,消毒后桑叶必须在1h内使用完毕。

2 推广效果

3年来,我场采用全程桑叶浸泡消毒后,不论是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还是制种成绩都有了大幅提高,彻底卸掉了“烧种大户”牌子,提高了效益,增强了搞好蚕种生产的信心。

2.1 蚕茧单产提高

由于防微工作彻底,3年都没有带毒种蚕淘汰,加之消毒彻底,其他蚕病也很少发生,蚕茧单产大幅提高。实施后的3年平均单张原种产茧14.9kg,比实行前两年的平均单产13.2kg,提高12.9%。

2.2 制种成绩提高

实施全程桑叶浸泡消毒后,3年平均千克茧制种量4张,比未实施前平均制种量3.3张,提高21.2%。单张原种制普种59.7张,比实施前的43.6张提高36.9%。

2.3 合格率稳定到100%

2008年-2009年未实行全程桑叶浸泡消毒时,两年所制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平均合格率为80.2%,实施后3年都是100%合格,3年中没有检出一个带毒集团,经省站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也都是全部合格。

表1 全程桑叶浸泡消毒实施前后制种成绩比较表

3 体会

3.1 集中养蚕是推广前提

全程桑叶浸泡消毒增加了养蚕作业工序,且技术性强,特别是消毒药液浓度的掌握,低了,达不到消毒效果;高了,不但损失桑叶营养,还将造成蚕中毒。这种浓度精确度的掌握,非一家一户农户能够做到,只有改变养蚕经营方式,适当集中,通过配备专业人员,由技术人员测定药液浓度来实现。

3.2 完善设施是实施保证

实施全程桑叶浸泡消毒,要提前配兑消毒母液澄清备用,桑叶消毒需要浸泡池,消毒后要将桑叶甩干,缺少必要的消毒设施,将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除原有设备外,应新添置母液池、消毒池和甩干机,养蚕规模不大、用桑量少的可用塑料桶 (盆)代替。

3.3 宣传和监管是必要手段

全程桑叶浸泡消毒工作贯穿整个蚕期,时间长、要求高,中途的任何疏忽都将影响到最终效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参与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自觉的按技术要求去做。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工作落实。

猜你喜欢
蚕期有效氯蚕种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常见有效氯试剂代替氯胺T在氰化物测定中的应用及探讨
耐次氯酸盐漂白试验中工作液的配制方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晚秋蚕饲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