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卫红 简玉洛 孟宝玺
单侧唇腭裂患者术后仍合并多种畸形,如鼻部下部偏斜、鼻孔横置、患侧鼻翼塌陷、唇高不等,唇红缘不齐等[1]。在唇裂序列治疗中,鼻畸形的修复放在序贯治疗的后半过程中。且治疗方法多样。我们自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对单侧唇裂术后的鼻畸形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鼻矫正,效果良好。
本组20例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18~35岁。平均23.25岁,均伴有患侧鼻翼塌陷,鼻小柱歪斜。患侧鼻基底塌陷我们在前期已行自体松质骨充填。
2.1 麻醉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
2.2 切取鼻中隔软骨 取鼻小柱鼻翼“飞鸟”切口,在鼻翼软骨内侧脚浅面分离至鼻尖后,用拉钩向上掀起皮瓣,在直视下切取鼻中隔软骨的后下侧。需保留鼻中隔软骨“L”支架,以免术后塌陷。切取的鼻中隔软骨面积约1~1.5 cm×1.5~2 cm,视患者畸形程度决定。软骨用盐水纱布包裹备用。
2.3 鼻中隔重建鼻小柱抬高鼻尖,修复鼻翼 掀起鼻小柱皮瓣,分离两侧鼻翼软骨,剪断限制鼻翼软骨移动的纤维束带。由于唇裂患者鼻翼软骨大多发育不良,软骨厚度较薄,软骨无支撑力,甚至有缺陷。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仔细游离鼻翼软骨。将所取得鼻中隔软骨置于两侧鼻软骨的内侧脚中间处固定,借助鼻中隔软骨自身的弹性支撑起塌陷的鼻翼。修复离断的侧鼻软骨,缝合切口。
2.4 术后护理 鼻腔填塞棉球使鼻中隔黏膜靠拢,防止血肿形成,经脉滴注抗生素3 d,1周后拆线,用鼻撑塑性固定3个月。
术后随访3~12个月,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满意,外形基本接近正常。
唇裂术后的鼻畸形的治疗是唇裂序列治疗过程中比较复杂的手术。单侧唇裂的患者伴有同侧上颌骨的发育不良和齿槽裂隙,同侧的鼻翼软骨外侧脚被拉向外下方导致鼻翼软骨变形移位,以致患侧和健侧的内侧脚互相分离,外侧脚的穹窿角度增大,鼻尖偏向裂侧,鼻小柱偏向健侧[2]。由于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患侧鼻翼基底部塌陷,使鼻翼基底部的骨性支持不在同一水平,鼻支架发生偏斜,形成鼻畸形,这种不平衡的上颌骨关系造成鼻周表情肌起止点及收缩方向发生异常改变,加重了鼻畸形[3],故应先矫正上颌骨的不对称,以抬高患侧鼻底,从而减少患侧鼻翼软骨面外下方的牵拉力,有助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修复的远期效果。我们保留鼻中隔软骨的“L”形框架,切取了大部分中隔的软骨,对鼻尖进行塑形和修复鼻翼。
对于鼻尖的塑形和鼻翼的修复,李森恺等[4]提出切除部分鼻中隔软骨制成网格状,移植于鼻翼软骨和鼻背皮肤之间。沈江[5]认为,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重建患侧鼻翼软骨支架,是形成正常鼻端的步骤之一。鼻中隔软骨有足够的支撑力量,对几乎所有初次与二次鼻整形术来说都是首选移植物,因为他已经在术野之内,不用再追加必需的软骨采集切口。笔者认为鼻中隔软骨可以有效地抬高鼻尖,同时可像支撑帐篷一样掩盖患侧鼻翼软骨发育的缺陷,使双侧鼻翼从外观来看基本对称。
该法有以下优点:①鼻中隔软骨是鼻整形中的良好移植物,在保留软骨的“L”形框架后不影响鼻功能,且可矫正部分患者鼻中隔偏曲。②不需做其他辅助切口,无人造假体的排异风险,可随意弯曲塑形。③该术式符合唇裂序贯治疗的原则,也符合个性化设计的原则。④该术式便于掌握,术后鼻部外形接近正常,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1]Sykes Jnl,Jang YJ.Cleft lip rhinoplasty.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2009,17(1):133-144.
[2]Romo T,Choe KS,Sclafani AP.Secondary cleft-lip rhinoplesty utilizing porous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Facial plast Surg,2003,19:369-377.
[3]Randall P.History of cleft-lip nasal repair.Cleft Palate Craniofal J,1992,29:527-532.
[4]李森恺,徐军,李养群,等.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解剖学复位.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4,10(1):62-65.
[5]沈江.应用耳甲软骨拱桥式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3(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