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稳
过敏性紫癜(HSP)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当肾实质出现病理改变时,称为紫癜性肾炎[1]。紫癜性肾炎作为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2]。本研究中,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加低分子肝素钙),每组各2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紫癜性肾炎。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6~11.8岁;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5.9~12.5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西咪替丁、潘生丁、心痛定、维生素E治疗,对有关节症状、腹痛及胃肠道出血者酌情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肾功损伤较轻的患者,给予潘生丁、保肾康;对于出现轻微蛋白尿的患者,加用卡托普利;对于中等蛋白尿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甙。对于尿蛋白≥50 mg/kg的患者,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多甙。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0~100 U/(kg·d),于腹部进行皮下注射,1次/d,连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注意对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尿蛋白、尿红细胞等指标的检测。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部分缓解: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尿蛋白、尿红细胞减少;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尿蛋白、尿红细胞都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例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7例;20例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 7例,无效 2例。与对照组相比(6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90.0%),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凝学指标比较 2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凝学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对照组中仅有13例恢复到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都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淤斑,没有出现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紫癜性肾病的特异性抗原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前常有感染、过敏史。患儿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急性期血中IgA增高,出现过敏性血管炎样临床改变,并且肾组织中有IgA沉着。大量研究表明,紫癜性肾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所以,抗凝治疗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4]。低分子肝素钙不仅与凝血酶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且能够促进血栓溶解、抗炎、抑制免疫等多种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过敏性损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病的治疗中[5]。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6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90.0%),P<0.05。两组患者都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淤斑,没有出现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对于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少。
[1]陈荣花.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VEGF、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1-13.
[2]潘伟,徐进生.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6(4):205-206.
[3]潘伟.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3(3):317-318.
[4]何艳燕.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7,40(2):38-41.
[5]曹宁丽.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09,7(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