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术后有创颅内压的监测及护理体会

2012-12-01 01:46:48杨雪萍袁琼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颅脑我院护士

杨雪萍 袁琼红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000)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理综合征。而持续的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大脑血流量降低,患者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生脑部缺血、缺氧等,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部分患者还会发生急性脑肿胀而死亡[1,2]。对颅内压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判断手术的时机,分析其临床用药是否有效[2]。我院为分析颅脑手术后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现进行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0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51例,男30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36.96±4.97)岁;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15例,颅脑肿瘤25例,颅脑外伤11例。患者GCS评分在3~12分之间,平均(9.98±2.24)分。

实验组患者51例,男31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16~69岁之间,平均(36.26±4.18)岁;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16例,颅脑肿瘤23例,颅脑外伤12例。患者GCS评分在3~12分之间,平均(9.86±2.07)分。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GCS评分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运动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有无恶心呕吐等判断是否有颅内压升高。

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ICP)和综合护理干预。使用导管发ICP对患者监测,在患者手术时即从右额前角侧脑室置管,以监测颅内压。

综合护理干预如下:

1.2.1 校准

护士每1~2个小时对患者给予一次颅内压监测系统功能状态。每次监测颅内压前要进行校准,以外耳道水平位置作为零点。并同时监测仪器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气等。

1.2.2 观察

定期对患者ICP进行观察,注意区分ICP升高是由于患者躁动、引流管堵塞引起,还是由于疾病引起。在及时排除病因后。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1.2.3 通畅

确保引流管的引流通畅,如患者呼吸时的引流管内液面是否有波动,引流量刻度是否有变化;定期对引流管进行从近到远的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确保其不受扭曲、压迫、折叠和牵拉。

1.2.4 体位

要求患者在手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并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头部抬高30°,使脑部的静脉回流,减少脑组织的耗氧。在翻身扣背时,保持头颈部位于一条直线[3]。

1.2.5 无菌

严格制定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敷料,并注意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在更换前注意将引流管夹闭,防止脑脊液逆流。预防性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使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预后判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有效包括: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无效包括: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其预后更好,患者并发症发生少,甘露醇使用剂量少,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甘露醇使用量比较

3 讨 论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内发生疾病或者颅内有继发的病变产生的情况,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直接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在临床工作中,对颅内压的监测一般采用生命体征和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来判读,其与护士的专业能力、观察的是否细微、是否有高度的责任心等密切的相关性,如不能早起发现,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4,5]。

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患者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脱水的剂量和应用的时间,避免脱水剂使用过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等[6]。同时还能够更加早期地观察到颅内压升高,以便及时给予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我院还在临床工作中,给予系统综合的护理干预,将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方法进行整合,有效缩短了护士不同工作年龄、学历等造成的护理干预差异,避免了某项护理工作被遗漏。护士在患者有创颅内压应用期间,密切地观察患者使用的反应,注意对颅内压监测使用仪器进行校准,能够保证这种监测效果。

我们通过经验总结发现,护士在有创颅内压监测期间的系统护理干预,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掌握有创颅内压监测的颅内压指征:一般颅内压在2.6kPa以下为正常,在2.37~5.33kPa之间为轻中度的升高,在5.33kPa以上为重度增高。其次,护士的临床护理服务,要做到针对性,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例如,对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减少护理操作对颅内压的影响。尽量缩短吸痰的时间,一般不可超过10s,且吸痰管不能插入的过深,以免造成颅内压升高。对颅内压较高的患者,不可给予翻身扣背。第三,护士要树立自身的高度责任心,在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照顾,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有创颅内压监测的目的及其积极的临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第四,我院的系统综合护理干预,虽然将各种护理方法进行了简化,形成了“校准”“观察”“通畅”“体位”“无菌”等,可以方便护士记忆,但是护士却不能将其中包含的护理工作简化。我科室护士长定期对护士的技术能力给予考核,不断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和补充。

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我院实验组患者预后更好,其并发症发生较少,甘露醇使用量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颅脑手术后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和护理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1]刁丽,廖燕,陈弟洪,等.颅脑术后有创颅内压的监测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38-339.

[2]刘彩霞,钟爱武.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202-203.

[3]汪晓红.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的监测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112.

[4]许海珍,石的红,赖玉萍,等.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802-803.

[5]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6]谢冠玲,钟洪花,蓝海,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88-1189.

猜你喜欢
颅脑我院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