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012-11-30 13:37:24刘丽侠吴印辉郭大江张晓飞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期
关键词:阳明经颊车经筋

刘丽侠 吴印辉 郭大江 郭 来 张晓飞

(1.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 迁安 0644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700;3.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我们近年采用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并与常规针刺者50例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针灸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腕针取上1区(双侧)、上2区(患侧)、上3区(患侧),如有耳后神经痛选取上4区(患侧)。手足太阳经:颧髎→睛明→攒竹→眉冲;手足阳明经:禾髎→迎香→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手足少阳经:翳风→丝竹空→瞳子髎→阳白→风池。各经所取配穴:手足太阳经可加刺瞳子髎;手足阳明经可加刺水沟、承浆、睛明;手足少阳经可加刺颧髎、颊车。以上穴位均取患侧。地仓透颊车(双侧),巨髎透迎香(患侧),四白透巨髎(患侧),阳白透鱼腰(患侧)。腕针选定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入皮下,针体沿皮下浅层刺入约1.5寸,以针下松软感,患者无痛感及痠、麻、胀、沉感为宜。留针30min。面部针刺:根据病变部位所属面部经脉循行分布决定所选经穴,每经按照本经气血运行的方向决定取穴的先后顺序;不同经脉之间按照太阳→阳明→少阳的顺序针刺。分期针刺:即急性期用半刺法[1],浅内而疾发针;静止期用浅刺法,刺入0.1~0.2寸,针身平躺在皮肤上即可,恢复期用透刺法。针刺方向与本经气血运行方向一致。半刺法不留针,浅刺法留针10~15min,透刺法留针20min。腕针留针过程中嘱患者每隔10min锻炼所有面部表情肌1次,双侧同时进行。各期均配合患侧TDP照射,照射部位以翳风穴为中心。针刺每日1次。对照组按照《针灸治疗学》[2]面瘫的治疗方法常规针刺治疗。取穴阳白、四白、地仓、颊车、颧髎、牵正。不分期,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配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或夹承浆,耳前压痛加下关,耳后疼痛加翳风,均取患侧。各期均配合患侧TDP照射,照射部位以翳风穴为中心。针刺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若需继续治疗,休息3d再继续下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都给予疗效判定。

1.3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痊愈:面部所有区域均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颌运动中等,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颌运动微弱,眼用力时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颌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同疗程治愈率比较 见表3。结果示观察组第2、3疗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不同疗程痊愈率比较n(%)

3 讨 论

笔者认为周围性面瘫属皮部经筋病,“筋”《说文》中作“肉之力也”。经筋受病则影响肌肉的运动。足阳明经主血所生病“口喎”;足阳明经筋其病[3]“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说明口癖的病因多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与约束而致口眼歪斜。足阳明经筋循行“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入于耳前”。少阳经为目外纲。由此可见,口喎与阳明、太阳、少阳经气血瘀滞不通关系密切。因此治疗以疏通三阳经气血为主,循经取穴针刺是疏通本经气血的好方法。阳明经筋上接太阳,下接少阳,各经之间取穴顺序应为太阳-阳明-少阳。因太阳经为人身之藩篱,外邪侵袭,首先侵袭太阳经。分期刺法符合《黄帝内经》治疗风邪的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急性期病邪在皮部,局部穴位用半刺法,“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其作用主要宣泄浅表部的邪气,此法有利于祛邪外出,使面瘫尽快恢复,也可防止引邪深入加重病情。静止期病邪入络,用浅刺法,取穴宜少;防止“疾浅针深,内伤良肉”:恢复期病邪进入经筋,针刺部位亦达经筋部,透刺法能通经接气,增强针刺强度,使针感易于循经传导,提高补益经气或疏泻邪气的作用,还可加强两经或多经的联系,扩大主治范围。达到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腕针是腕踝针[5]的一部分,腕针1区、2区、3区分布区域均经过面部,腕针4区过茎乳孔附近,是面神经的发出地,腕针针刺仅在皮下,主要治疗所主区域的皮部经筋病,因此,腕针为治疗面瘫的极佳选择。面部功能锻炼可兴奋麻痹的面部神经、肌肉。TDP照射可温通经脉,减轻水肿,活血通络。总之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周围性面瘫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自身防护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急性期戴口罩、眼睛,防止再受邪风侵袭非常重要。防治结合是促使病愈的保障。

[1]奚永江,司徒铃.针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28.

[2]杨长森,何树槐.针灸治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5.

[3]李鼎,肖少卿.经络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2.

[4]程士徳,孟景春,李今庸,等.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

[5]张心曙.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78:13-17.

猜你喜欢
阳明经颊车经筋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常按5穴护牙齿
家庭医药(2021年2期)2021-03-09 06:48:09
常按7穴不掉牙
科学导报(2020年59期)2020-09-17 13:37:30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小穴位 大健康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从阳明论治乳头溢液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吉林中医药(2015年8期)2016-01-09 0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