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张智光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7)
林农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张 浩1,2张智光1,2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7)
我国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农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博弈过程。本文在充分考虑林农合作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个体对群体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林农合作组织形成和发展中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由于各参与方的理性程度不同、林业收益长期性和林业生产的外部性明显,只有保证林农的长期收益、提高对长期收益的认可程度,更要保证林农的当期收益时,合作才能形成,此外,林业的外部性问题是影响合作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丰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确保林农的当期收益;加强对林农大户的培训,提高合作组织规范管理的水平;同时加强宣传以提高对长期收益的认可程度,从而提高长期收益;搭便车现象难以避免但应正确对待;各种能降低风险的措施均有利于合作。此外,在合作组织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应提高政策支持和监督的力度。
林农;合作组织;博弈行为
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但是森林资源同时被大量消耗,而森林不但可以为林业产业提供加工原料,更重要的是有很强的生态效应。因此要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更要反哺并促进森林生态的建设,实现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的“绿色共生”,发展林业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1]。而发展林业离不开广大林农的合作,特别是在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尤其重要,虽然林权改革有利于激发广大林农和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但林业更适宜连片经营和规模经营,这与林权改革中出现的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等新情况相矛盾[2],因此林农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林农合作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存在林农合作意愿不均衡、合作组织流于形式、合作的效率不高、合作组织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特别是经常出现违约的现象。从研究理论和方法看,当前的研究较倾向于实证分析,多通过各地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存在问题,缺乏相应理论研究支撑[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各个参与方的博弈过程,并且合作组织能否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各方的进一步博弈[4]。在博弈分析中对林农的理性程度认识则更倾向于将林农看成是有限理性的并且理性程度相同[5],而事实上林农的理性程度是不一样的,至少林农散户与林农大户(或合作组织)的差别较大[6]。此外,由于林业有其特殊性并存在以下主要特点:林业收益具有长期性[7]、林农合作的收益通常具有超可加性[8]、林业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性[9]等,这些特点也应予以充分考虑。因此,本文将对各参与方的博弈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林农合作组织建设和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我国林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的特殊性和特点,提出如下基本假设。
(1)林农是有限理性的群体。林农并非如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假设那样完全理性,事实上林农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林农基本以中小散户为主,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信息进行复杂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现实中常出现看似不理性的经济行为(如林农在林业生产的短期行为,偷砍盗伐等),因而其行为方式符合演化博弈理论中惯性、短视等有限理性的假设,并且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一类群体。
(2)合作组织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对于合作组织或是其发起人和管理人员,通常能力较强并与外界接触多,在合作形成的过程中,要和所有林农参与者打交道,信息掌握相对完备,理性程度较高,基本符合传统博弈理论中完全理性的假设,可以看成是一类个体。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将林农大户纳入合作组织,这是因为在林农的合作实践中,林农大户通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大,并且很可能就是合作组织的发起人或组织者。
(3)参与方对未来收益的看法不同。林业的投入大、管护成本高、生长周期长,其收益具有明显的长期性(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7],因此无论是林农还是合作组织都可能产生“短视”行为,这里引入贴现因子δ,它与财务工作中的贴现率不同,贴现因子主要指对未来收益的看法,其意义为参与者是否为具有“远见的”眼光,即比较注重长期收益。
(4)林农重视当期收益。除了未来阶段收益外林农还有当期收益,即博弈过程中采用某策略后很快能得到的收益,通常当期收益应包括一些日常收益或类似于普通农民的季节性收益,比如药材、养殖、林果等带来的收益或外出打工的收益[10]。因此本研究将合作的收益U用下式表示:
式中,Uc为长期收益;Ud为当期收益,这是所有林农共同关心的问题。
(5)林农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由于林业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合作中林农可能有“不劳而获”的收益,比如林农之间通过合作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和防火防盗更为有效,但如果不合作也可能从别人的工作中获得收益。
(6)收益具有超可加性。处理“搭便车”一类的问题,“智猪博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其纳什均衡通常是:大猪(合作组织)按,小猪(林农散户)等待,但本文研究的问题与此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智猪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其假设前提是食槽里的食物总量不变,而本问题的收益具有超可加性,即如果大猪和小猪同时按则食物总量增加。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参与者的理性看成类似于Stackelberg模型的假设,即将合作组织看成是老练的完全理性的个体,将林农看成是幼稚的有限理性的群体,从而进行个体对群体的两阶段博弈。不同于Stackelberg模型的是,在博弈的第一阶段中,有限理性的林农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可以用演化博弈中模仿者动态模型加以描述;在第二阶段,完全理性的合作组织参与者根据林农的策略分布,确定自己的反应函数。博弈达到稳定状态后,林农参与者采取演化稳定策略,而合作组织参与者的最优策略将收敛于Nash均衡策略。
博弈的第一阶段:有限理性的林农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自己采取某策略后的收益大小,不断与其他策略比较并调整自己的选择,这种动态调节机制类似于生物进化中生物性状和行为特征的动态演化过程的“复制动态”。如果认为某一特定策略的平均收益高于混合策略的平均收益,则他将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这种策略,这里假设其采取某策略频率的相对调整速度与其收益超过平均收益的幅度成正比。
在林农参与者的纯策略空间S(S1,S2,…,Si…Sn)中,设θt(Si)为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i(i=1,2,…n)的林农参与者的比例向量,而采用某种纯策略Si的林农比例增长是此纯策略收益Ut(Si)与林农群体平均期望收益U
t之差。此时可用如下复制动态方程来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林农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变化情况。
博弈的第二阶段:在合作组织参与者的纯策略空间S'(S1',S2',…,S'i…S'n)中,“老练的”合作组织参与者根据对方采取不同策略Si的比例分布θt(Si),确定自己的反应函数:
下面将合作组织分为“短视”和“远见”两种情况讨论其策略选择,有多重Nash均衡的重复博弈过程中,当合作组织参与者的收益满足(4)式时,
如果合作组织是“短视”的,则将追求当期收益最大化从而选择风险占优策略S'k,但由于林业收益的长期性,合作组织将很有可能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其收益满足:
由于此时具有Pareto最优的Nash均衡策略S'l实现的收益大于采取风险占优策略S'k实现的收益,因此合作组织将倾向于采取策略S'l。在博弈的收益结构 U(S',S)、重复博弈的次数t和群体参与者的策略比例分布θt(S)既定的条件下,上式主要取决于贴现因子δ的大小,同样的道理在林农参与群体中也适用。
在对博弈过程详细分析以前,我们先对本模型的均衡性进行讨论。
3.1 博弈的均衡性分析
对博弈的均衡分析主要看其能否实现均衡,是否稳定,这种均衡是如何实现的,也就是说参与者在面临多重Nash均衡时能否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
命题:林农与合作组织之间重复博弈模型的稳定状态为Nash均衡。
证明过程如下。
根据模型的假设,林农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符合演化博弈的模仿者动态模型并允许林农选择混合策略。根据Fudenberg在1998年提出的命题:“模仿者动态的稳定均衡是Nash均衡”,Bomze进一步证明模仿者动态的一个稳定均衡是演化稳定均衡ESS[11]。下面分析合作组织参与者的最终稳定状态。
如果合作组织参与者是具有“远见的”,即满足(5)式的条件,其采取的策略S'l为具有Pareto最优的Nash均衡策略。
如果合作组织的“远见性”不足,即贴现因子δ较小时可能会采取其他策略,由于合作组织是理性的,此时对于合作组织而言林农的策略比例分布是已知的,并且收益U是分为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两部分的,所以无论δ取何值时总能确定自己的反应函数并找到自认为收益较大的其他策略S'i,其极端情况为δ等于零,即参与者是“短视的”,则其将采取风险占优策略。
3.2 合作实现的条件
策略空间中的策略可以是很多的,具体来说可表现为不同的投入方式、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现实中也表现为契约的商榷和不断调整,为简化问题,我们只以合作和不合作(违约)为例说明问题(见表1)。
表1 林农与合作组织的博弈Tab.1 Game between forest farmers and forest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根据本文假设,由于合作的收益具有超可加性,即博弈双方的收益UZ1和UL1大于不合作的选择,因此这与“智猪博弈”不同,只要收益分配合理,这里无论对于林农散户还是合作组织进行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本问题有较强的外部性,也就是说林农选择不合作也会有收益UL2。
博弈第一阶段,合作组织拿出合作方案让林农选择加入,经过一段时间林农参与者的演化博弈后,总会有一个愿意合作的比例θ(Sh),而只有当此比例足够大时,合作才能形成。在此期间对于林农只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选择,只有当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时才会选择合作,由(1)式知,合作的收益除了取决于当期收益外,还取决于长期的收益以及贴现因子,因此这三个方面都是影响合作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此时林农参与者在对收益比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和自己以前没参加合作时的收益比,而且更会和其他此时没参加合作的林农比较收益情况,因此如何降低合作的外部性也是关键问题所在。
博弈第二阶段,合作组织在已知林农参与者策略分布的情况下,根据他的理解和判断确定反应函数并在合作与否间作出理性选择。根据(3)式和(5)式,只有当对方选择合作的比例足够大并且其有足够的“远见”时才会选择合作,此外,合作组织应能够接受或容忍少数林农散户不合作而产生的“搭便车”行为。
3.3 关于欺骗和违约
(1)合作中的欺骗现象。由于合作是不断商榷的过程,上述模型中只有两种选择策略:合作与不合作,而实际的合作形成过程中是可以改变合作形式和条件的,也就是说可以存在其他的策略,但对于林农而言通常没有更多的选择。
在合作组织改变合作策略的过程中,是以知道林农的策略分布为前提的,因为合作组织不断与每个林农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老练的合作组织参与者就可以通过误导对方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合作组织容易存在着欺骗行为。
具体的欺骗实现途径是,合作组织参与者本想采取策略S'
l,但由于博弈有一个先后次序,所以合作组织如果先选择其他策略,当林农参与者逐渐收敛于策略Si后,再转换为S'
l策略。则此过程中,合作组织参与者先是通过发布误导的信息,使博弈暂时收敛于具有Pareto最优的收益,然后在转换策略过程中,由于对方参与者几乎全部停留在策略Si上,合作组织就可能获得许多额外收益。实际表现为在基本达成合作意愿后微调某些合作条件或分配方案,让大多数林农仍认为“可以接受”。
(2)合作中的违约现象。合作中存在许多违约的现象,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
一是林农先违约,由于本问题的外部性很强,即林农违约后仍可以得到由外部性带来的收益UL2,此外价格变化问题也是林农违约的重要诱因,即可以得到由价格变化引起的额外收益ULW,但通常要付出违约成本(或处罚)C,因此当林农总收益满足6式时,他可能得到比合作更多的收益从而产生违约的想法或行为。
通常此时林农的收益以当期收益为主,也就是说除了Uc、Ud、δ、UL2以外,风险(价格)和违约成本(或处罚)是林农违约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一个林农违约,这种行为会被其他林农模仿,从而不断演化并形成越来越多林农违约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合作组织也会选择违约,此时博弈的均衡的结果为(UZ4,UL4)。这种情况在实践中经常表现为林农由于贪图小便宜而对于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行为,或是面临其他公司或组织的价格诱惑而做出的反应。此时合作组织可能陷入无奈和尴尬的境地。
二是合作组织先违约,这通常是由于合作组织短视而造成的,即追求眼前利益,这种情况下对林农可能造成损失,但林农通常无可奈何,即无法实现对其处罚或处罚不足以制止这种现象。但从管理实践来看,更多的情况是由于风险因素引起的,特别是价格风险,比如当市场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而不得不违约。此时博弈的结果仍为(UZ4,UL4),即合作失败。
这种情况在实践中的表现为:合作组织通常不直接表现为违约并支付违约成本,而是以故意提高收购质量、不实施有效的技术支持等形式出现,或夸大价格的变化情况并常和欺骗行为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林农选择忍受或不再续约。
本文分析了林农合作的特点,并充分考虑了林农和合作组织的理性程度、收益、对长期收益的看法以及外部性等问题,建立了个体对群体的两阶段的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博弈的均衡性、合作的形成条件以及欺骗和违约现象。认为合作的形成过程中欺骗行为容易在合作组织或林农大户一方出现,而违约现象则在双方都有较大的发生可能性。林农合作组织建设和健康发展必须重点考虑以下方面:①保证合作的长期收益;②提高对长期收益的认可程度;③确保合作的当期收益;④降低合作外部性的影响;⑤降低合作的风险,特别是价格风险;⑥加强对合作双方的监管,提高对违约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地,可以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丰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重点提高双方的当期收益,比如除了在林木方面展开合作外,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林下套种、林下养殖或发展旅游等,并在这些方面同时展开合作,扩大经营规模,或者以工资的形式保证其日常收益。
(2)规范管理、加强宣传。合作组织应具有规范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方式和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合作的长期收益。此外,更应加强对林农散户和林农大户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其对长期收益的认可程度。
(3)正确对待搭便车现象。由于林业的外部性较强,搭便车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因此应正确对待。一方面从制度或宣传上努力使这种现象减少,另一方面通过鼓励的方法或是公益性补偿等手段以提高林农大户接受的程度,林农之间的合作才能够实现和维持。此外,也可以采取专项合作的形式,比如在全面合作没用形成时,仅就防治病虫害一事形成专项合作,由大户实施规模作业,散户只需缴纳比自行作业低的费用。
(4)降低合作的风险。林业收益的长期性使得合作的风险增加,特别是价格风险,这也是合作难以形成并发生违约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种有助降低风险的措施均可能有效,比如购买保险、以股份或比例的形式实施风险共担等。此外,由于林农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而市场又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指导也是有效的措施。
(5)加强对林农大户的培训。成功的合作组织通常有“能人”的带动,而违约行为的发生也通常直接与大户有关,比如“短视”、“管理不善”、“市场把握不准”等,因此加强对林农大户的培训,从而有助于其经营理念的转变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6)强化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证明,在合作组织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除了应在宣传、资金、补贴、税收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外,还应当在监管与处罚方面加强力度,根据前文分析,主要应加强对合作组织或是林农大户的监管。此外,政府行为还与其他影响合作的重要因素有关,比如林业生产要素市场是否活跃、采伐政策和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完善程度等。
References)
[1]张智光.林业产业管理的新动态:林业绿色供应链[J].林业经济,2008,(12):57 -62.[Zhang Zhiguang.A New Trend in Forestry Industry Administration:Forestry Green Supply Chain[J].Forestry Economics,2008,(12):57 -62.]
[2]张静,支玲.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2):65 - 68.[Zhang Jing,Zhi L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Forestry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J].World Forestry Research,2010,23(2):65 - 68.]
[3]谢和生,李智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林农合作组织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10,(12):35 - 39.[Xie Hesheng,Li Zhiyong.A Review on Forest Fa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J].Forestry Economics,2010,(12):35 -39.]
[4]晋洪涛.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4 -7.[Jin Hongtao.Research Summary of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Based on Game Theory[J].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College,2009,23(2):4 -7.]
[5]Chander S,Shashi K.An Evolutionary Game-theoretic Approach to the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Members under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7,9(7):763 -775.
[6]张浩,张智光.林业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0 -115.[Zhang Hao,Zhang Zhiguang.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Model of Forestry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Development[M].Be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1:110 - 115.]
[7]王刚,陈建成.基于PLS模型的中国林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415 -418.[Wang Gang,Chen Jiancheng.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orestry Output of China Based on PLS Model[J].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2009,29(5):415 -418.]
[8]David H.Forest Negotiations at the United Nations:Explaining Cooperation and Discord[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1,3,(3-4):125-135.
[9]聂华.论林业经济的外部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2):88 - 92.[Nie Hua.External Effects of Forestry Economy[J].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1995,17(2):88 - 92.]
[10]詹黎锋,杨建州,等.影响林农造林投资行为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福建林农调查数据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4):322 -325.[Zhang Lifeng,Yang Jianzhou,et al.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Factors of Farmers'Afforestation Investment:A Case Study of Rural Household in Fujian Province[J].Issues of Forestry Economics,2010,30(4):322 -325.]
[11]Bomze I. Non-cooperativeTwo-personGamesinBiology:A Classif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1986,(15):31-57.
Game Behavior Analysis abou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ZHANG Hao1,2ZHANG Zhi-guang1,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37,China;2.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37,China)
Construc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a burning question since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in China,and it is a game process substantially.A 2-phases game model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ony was build to analyze game behavior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orest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since player's rationality is different,the external effects in forestry production are pronounced and the harvest takes a long term,the cooperation should be formed based on not only improving the long-term profit and raising the public awareness but ensuring the immediate profit.Besides,external effec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cooperation.The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The cooperative content and form should be diversified to ensure farmer’s immediate profit,more precisely,training the large forestry and farming households to raise the management level,and giving more publicity to the long-term awareness so as to increase long-term benefit.We must face up to the phenomenon of hitchhike which is difficult to avoid.All measures to reduce risk will propitious to cooperation.During the beginning phase of cooperation,government is an driving force,and policy support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est farmer;cooperation organization;game behavior
F306.4
A
1002-2104(2012)02-0107-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17
2011-08-08
张浩,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和环境经济系统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873059);“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32B08)。
(编辑:温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