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2-11-29 03:35:06张曦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张曦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消化系统顽固性病症,此病病情程度不一,易反复发作,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特征。进行结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接触到容易有出血发生,还伴有浅小溃疡或糜烂。笔者采用中药内服与灌肠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做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排除肠道其他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嘧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柳氮磺胺嘧啶1g/次,4次/d;中药自拟灌肠组方:白芨10g、地榆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5g、五倍子10g、木香10g、甘草10g。水煎浓缩至100~150mL,待药液温度为36~38℃,行保留灌肠,灌后平卧或臀部稍高,持续30min,每晚一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1周,女性月经期停止灌肠。共治疗3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停药后6个月无复发。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或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2/3以上。有效:主要症状好转或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有所好转,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1/3以上。无效:主要症状和结肠镜检查与治疗前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一种类型,病因不明,西医认为此病与免疫系统异常和炎性反应递质增多存在密切关系。西医经常采用水杨酸盐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消炎、止血、止泻,但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多因饮食不慎或外感时邪,蕴生湿热,下趋大肠,致使肠道传导失职,清浊不分,日久气血壅滞,与肠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致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2]。鉴于此,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方中黄连、黄芩清热化湿,黄柏清热燥湿,三药合用具有明显的肠道消炎作用;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地榆、白及凉血止血,且白芨能生肌敛疮,地榆收敛止血、止痛;五倍子涩肠止泻;木香行气止泻;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3],能抗炎、抗过敏,促进溃疡面愈合。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收敛止血之功,可使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得以很好的修复。这种给药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且病人无痛苦,容易接受。总之中西医结合方法兼蓄并取,综合各法之长,互补不足,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 郑筱萸.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2.

[2] 路娣,顾洁.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型结肠炎23例[J].河北中医,2009,31(7):986.

[3] 张远,傅定一.药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60.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