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指数对全静脉麻醉病人苏醒拔管期的监测

2012-11-29 03:35:02李学民郭红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定向力苏醒麻醉

李学民 郭红燕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钢集团总医院麻醉科 济南 250101)

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方法有多种。但能直观、准确的反映麻醉深度暂时还没有。近年来随技术的不断进步,脑电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双频指数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1~2]。本研究旨探讨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拔除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期间住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占35例,女性占25例,年龄在17~4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6.23)岁,无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其它疾病,也未有服药史如抗精神病和抗癫痫药等。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成手控输注组和实验组为双频指数指导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全静脉麻醉。对照组常用的是输注丙泊酚和使用芬太尼;实验组按照3ug/mL的靶浓度开始输注,在手术临近结束的大约0.5h内不再追加芬太尼;根据双频指数监测结果随时调整靶浓度,术中双频指数维持在50~60之间,手术缝皮时降低靶浓度使双频指数升高到65~75之间,手术结束即停止使用所有药物,并开始尝试唤醒病人,记录各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3~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苏醒时间、抜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s)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苏醒时间、抜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苏醒时间 抜管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实验组 30 8.6±5.3 7.6±2.5 25.8±4.9对照组 30 17.6±5.9 18.1±3.6 11.4±5.8 P各组P值均<0.05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监测指标的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监测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前收缩压(mmHg) 术前舒张压(mmHg) 年龄(岁) 体重(kg) 术前心率(次/min) 手术时间(min)实验组 30 123±21 70±15 35±5 65±11.20 76±5 150±30.12对照组 30 127±15 72±20 37±4 60±11.32 69±6 140±26.56 P各组P值均>0.05

3 讨论

手术临近结束,临床麻醉师常常有2种顾虑,首先是顾虑到病人能否迅速苏醒,用药趋于保守,患者出现麻醉偏浅的表现,体现患者肢体开始活动、肌肉紧张而影响到手术操作,如再进行关腹,因张力大不能进行。如果合并有心血管疾患,可能危及其生命;另一种情况是麻醉过深,术毕苏醒时间延长和呼吸功能的恢复也会延迟,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而且还影响到接台手术脱节周转缓慢[5~7]。

本研究探讨实验组和对照组苏醒时间、抜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在手术后期采用双频指数监测和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使用静脉全麻药和镇痛药物,使患者术后尽快拔除气管导管,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1] 徐源,李天佐,陈磊,等.脑电双频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578~579.

[2] 周翔,王庆利,凌娜佳,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术后恢复室时的安全性评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0):19~20.

[3] Messieha ZS,Guirguis S,Hanna S.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bis)as a guide for intubation without neuromuscular blockade in officebased pediatric general anesthesia: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J].Anesth Prog,2011,58(1):3~7.

[4] Ogilvie MP,Pereira BM,Ryan ML,et al.Bispectral index to monitor propofol sedation in trauma patients [J].J Trauma,2011,71(5):1415~1421.

[5] Haberland CM,Baker S,Liu H.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of sedation depth in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 [J].Anesth Prog,2011,58(2):66~72.

[6] Klopman MA,Sebel PS.Cost-effectiveness of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1,24(2):177~181.

[7] 周惠丹,方军,付霜,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患者麻醉苏醒中的作用[J].浙江医学,2011,33(4):468~469,472.

猜你喜欢
定向力苏醒麻醉
植物人也能苏醒
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 13:48:29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定向力评估解除脑出血术后患者身体约束的应用研究
绿野仙踪
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 07:32:50
基于系统价值论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分析
价值工程(2019年3期)2019-02-18 08:47:12
会搬家的苏醒树
《经典方丝弓矫治技术技术原理与操作步骤详解》
色彩图形刺激对改善痴呆老人地点定向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