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封神:从A到Z,没有捷径

2012-11-28 10:13板桥霜
廉政瞭望 2012年11期
关键词:红高粱张艺谋莫言

板桥霜

我的野心就是希望把我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的缩影,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很怀疑,我的力量可能不够。——莫言

他写宏大的战争和历史场面,也写时代熔炉下的芸芸众生,而且每一项都拒绝浅尝辄止,总是要打完一套组合重拳,将所描述的话题说的明明白白,滴水不漏才善罢甘休。从A到Z,从放牛娃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每走过一步,虽然不乏诸多艰难,却都显得是那么的坚定和扎实。

A——Aunt(姑姑) 莫言来到这个世界上,睁眼见到的第一个人,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的姑姑。而莫言获诺奖,很大程度也要感谢他的姑姑,正是姑姑丰富的经历让他有了充足灵感和素材写出《蛙》。

莫言的姑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基层妇科医生,由她接生的孩子差不多有一万个。莫言希望通过姑姑的故事,让读者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庆幸的是,他做到了。

B——Blunt(直率) 莫言兼具作家的“执拗”、山东人的真诚和军人的直率,他曾在香港一场演说中解释,他是在写作第一本小说时,取了“莫言”这个笔名,原因是自己说话直率,而这在中国不是好事,因此他要利用这个笔名提醒自己别多话。

C——Carrot(红萝卜) 12岁那年,饥饿难耐的莫言偷偷拔了生产队的一根红萝卜,结果被狠狠批斗。他站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回家后还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正是这段经历让莫言有了创作《透明的红萝卜》的欲望,他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由此,莫言发现自己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和本人的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

D——Dream(梦想) 莫言小时候正好赶上60年代闹饥荒,那时候人们饿得什么都吃,甚至是没见过的煤都能嚼得津津有味。莫言的一个同学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因为文章写的好,稿酬豐厚,一日三餐都吃饺子。从那以后,莫言对作家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每天写写画画,梦想就是能够一天三顿都吃上饺子,这是他当初最淳朴、最简单的梦想。

E——Effect(效应)图书脱销、网络热推,出版加印、改编电影……“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一座座经济金矿。甚至,股市中的文化传媒类股票集体泛红,高密菜刀、馒头纷纷搭车“诺奖”,甚至有人开卖带有莫言头像的T恤,销量大好。

F——Film(电影) 莫言和电影有缘,迄今为止,莫言共计有4部小说改编为电影,分别是: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幸福时光》;霍建起执导的《暖》;台湾导演李幼乔执导的《白棉花》。改编效果最好的和最差的,都是张艺谋。

G——Guan(管) 莫言姓管,原名管谟业,其先祖是春秋著名政治家管仲。人们戏言,查良镛著文时便将“镛”字拆开,故得笔名金庸;管谟业拆开“谟”字故得名莫言;舒庆春干脆去掉姓的一边,直接叫老舍……为了自己将来能在文学方面取得更高的造诣,看来作家起名字还真有讲究。

H——Humor(幽默) 在莫言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有着很多幽默元素,甚至让读者会产生一种错觉——他们的生活那么辛苦,但还是开很多玩笑,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不过在莫言看来,幽默是老百姓使自己活下去的一种方式,是解脱自己、减轻压力和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些艰苦生活下的幽默,来自于莫言的亲身体验。

I——Imagine(想象) 莫言的小说尽管处理的都是现实和历史的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客观写实。在种种奇诡想像的领域里,莫言所抵达的心理真实比现实更加真实。这也就是诺贝尔授奖词里所说的“魔幻与现实的融合”。

J——Japan(日本) 莫言对日本的感情态度可谓泾渭分明,一方面在诸多作品中把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恶行和丑态展示的淋漓尽致,如《红高粱》中罗汉大爷的遭遇,另一方面则经常和日本友人接触、交流,如小说《蛙》前面四章主人公蝌蚪致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4封信,就让不少人联想起他和大江健三郎的交情。

K——Keep(保持) 一个作家写出一部好作品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好作品。让阿来最感慨的是莫言不仅有才华,而且几十年来都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从《红高粱》、《檀香刑》到《四十一炮》、《生死疲劳》,作品长期保持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L——Leader(领导) 在任何场合,莫言从不把自己当领导看,但他的官方身份却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不少人担心,领导的身份不会影响他的创作。他也不止一次表示:“其实,很多朋友比我更合适这个职位,但他们推举了我,我就会努力工作。”

M——Mother(母亲) 在莫言笔下,民间抒情的载体就是母亲形象。我们记住了《红高粱》中美丽而野性的“我奶奶”戴凤莲,《粮食》中的“梅生娘”,《丰乳肥臀》中身材高大肥胖,抡捶打铁的上官吕氏……相同的是,这些母亲形象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无一例外的坚强。

N——Northeast country(东北乡) 莫言对自己的家乡山东高密充满感情,他曾坦言:把东北乡当成中国当下社会的缩影来写,这是他的野心。于是,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

O——Overcome(突破) 人生的精髓在于不断突破自己,莫言认为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他人更可耻。一些评论家在几年前就表示,从小说技法上来讲,莫言绝对是在一直努力突破自我,对小说进行着各种各样探索,而诺贝尔奖的获得,让中国籍作家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对他自我突破的最好奖赏。

P——Prize(奖项) 《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的单篇作品荣誉数不胜数;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福冈亚洲文化奖……莫言的作家荣誉同样傲人。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今年10月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

Q——Question (问题) 莫言一生中被媒体追问过不少问题,不过目前最热的,还是在获得诺奖后,接受央视采访,被董倩追问“你幸福吗”这个问题。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他进而补充,“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但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R——Relative(亲人) 亲人是莫言写作之外生活的全部,他的好友山东大学教授贺立华爆料,当初《红高粱》被拍成电影后,莫言名声大噪,但他对待感情很专一,为了让女粉丝们死心,他毅然决然地把在老家的妻女接到北京生活。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也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S——Split(分裂) 曾有不少人一厢情愿地认定,莫言应该与很多山东人一样,性格中有着豪爽、奔放的一面。但莫言却认为自己生性懦弱,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不一致,有点性格分裂。魏明伦说:“生活中莫言是胆小的、不张扬的,但他写起小说来,绝对是非常大胆,锋芒毕露。他靠的不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而是他的三寸不朽之笔。”

T——Twenty-one(21) 从1976年到1997年这21年的军旅生涯里,莫言常常被人提及的是,他过去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第一天到军营就吃了18个馒头。但也是在军营里,他发表了自己第一篇中篇小说,并一战成名。

U——University(大学) 莫言从小想读大学,是因为有个考上华东师大的,标杆一样的大哥。但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直到1984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恢复招生,已年近30的莫言才圆了他的大学梦。如今,莫言担任了山东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據说,还有一大批高校在后面排队等着呢。

V——Violence(暴力) 如《红高粱家族》中的剥皮,《檀香刑》中的种种酷刑,莫言曾经被诟病为渲染暴力,但历史和现实的暴力其实远远超过了他小说描写的程度,莫言只不过是把它们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愿看到的,被掩盖的真实。

W——Who(谁) 莫言之后,下一个能获诺奖的中国作家是谁?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张炜?还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创作水准的王安忆?或者与莫言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反,用最简练的叙事表达最丰富效果的余华?对此,莫言拒绝预测。

X——X(未知数) 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是莫言的特点,他签约了外国的经纪公司,他对阅读方式表现出好奇并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他曾试着趴在雪上看过书,“可惜一片模糊”。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和所有关心他的人都需要时间适应,至于将来在文坛会有怎样的表现,就像他的未来一样,虽是未知数,但却已有了明显的标杆。

Y——Years(岁月) 《生死疲劳》、《蛙》、《丰乳肥臀》等小说无不是通过岁月的延伸,从中反思历史的进程,戊戌变法、抗日战争、计划生育……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莫言笔下,是通过具体人物命运随着岁月流逝而变迁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Z——Zhang(张艺谋) 张艺谋与莫言的关系,在一段时间里被称之为鱼水关系。正是在张艺谋的呕心沥血之下,红高粱的故事才从阳春白雪变得世人皆知。当然,也正是有了莫言的小说蓝本,张艺谋才得以登上大师殿堂。因此,当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张艺谋也赶忙致信祝贺并调侃:25年前,我们哪里想过今天?

猜你喜欢
红高粱张艺谋莫言
莫言与“红高粱作家群”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