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莲
(作者徐希莲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笔者有幸于2011年参加了以色列政府举办的“现代养蜂管理:蜂蜜、副产品及授粉”国际定制培训班课程,参观考察了以色列的养蜂研究机构、蜂场,现将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加以介绍,以期对国内蜂业研究,特别是蜂产品生产行业有所借鉴。
以色列位于中东大陆交界上,西面濒临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邻约旦,南出红海且与埃及边境接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于1948年成立。以色列地形狭长,国土面积2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公顷,其中能灌溉的只有18.2万公顷。以色列的年降雨量也普遍不多,北部和中部降雨量相对较大,平均在500毫米以上,南部沙漠地区年降雨量低于30毫米,所以该地区农业的典型特点就是水资源缺乏,全年的降雨量几乎都集中在12月到2月这三个月内,其他季节干旱则时有发生,土壤也是砂土、粘土都有,气候因各地不同而有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气候、半干旱和干旱性气候,海拔跨度由低于海平面400米到海拔1200米不等。
以色列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大约为国土面积的20%,自然条件恶劣。但以色列农业世界闻名,其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原因在于它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沙漠温室技术、滴灌技术、种子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保鲜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受自然条件所限,以色列的养蜂业规模很小,全国只有500个专业养蜂户,蜂群数量约有10万群,均采用郎氏蜂箱饲养。年产蜂蜜3500吨,提供授粉服务10万蜂群次,蜂产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对较高。
以色列的养蜂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年前。2007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北部地区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距今大约3000年左右的蜂窝。这些蜂窝保存完好,甚至连蜂蜡都清晰可见,这些蜂脾都被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个大蜂箱中,蜂箱由稻草和粘土烧制而成。蜂箱的一头有一个洞口可供蜜蜂进出,另一头的洞口则加了一个盖子,养蜂人可通过洞口照料蜜蜂。这说明在古代以色列地区的蜂蜜制造业已经十分先进,而且养蜂业已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成为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色列的现代养蜂体系则始于50年前,当时人们使用木制蜂箱。后来,传统方法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先进的养蜂技术。以色列养蜂人采用了先进有效的机械化饲养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蜂蜜产量与质量,以色列每群蜂年平均生产蜂蜜45公斤。除了高产高质,蜂群还开发了其他用途,例如:为作物授粉和提供蜜蜂副产品等。这要归功于各级政府与私人部门在产品研究、推广、销售和宣传方面的通力协作。以色列拥有自己一套特殊的品种选择方法,并且建立了一个实验站。在这里,研究出了一套先进的饲养技术,以提高蜂群的质量。现在正着手研究新机械化工具的发展,以探索更有效的生产方法。
“现代养蜂管理:蜂蜜、副产品及授粉”培训班分专业讲座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其中讲座部分主要是邀请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报告的内容涵盖了蜂业的蜂群饲养管理、蜂产品生产、蜜蜂授粉、蜂疗等四大方面,内容专业,涉及的具体研究内容有:现代养蜂业的全球化、蜜蜂的选育和蜂王杂交、蜜蜂的病毒病、蜜蜂的营养、世界蜜蜂蜂群崩溃失调病、蜜蜂生态学、蜂产品的化学残留、蜂产品的质量与标准、蜜蜂的疾病(蜂螨)、养蜂业的现代化装备、作物授粉、蜂疗、蜜蜂激素与基因项目进展等。
本次考察实地参观了两个研究中心和8个不同的蜂场,可以说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以色列蜂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蜂场不论规模大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技术,而且以色列蜂业均生产成熟蜜,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相当高。我们主要参观了蜂蜜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蜂群转地运输的设备、利用太阳能提取蜂蜡技术、蜂王选育技术、蜜蜂授粉、蜂蜜生产与休闲、熊蜂人工繁育、蜂业休闲观光旅游、蜂蜡脱色技术和巢础的机械化加工技术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巢础生产
自动割蜜盖流水线
在参观的所有蜂场和公司中,包括观光农场都看到了蜂产品加工的机器设备,与国内的浓缩和灌装机器不同,这些设备是用来“提取”蜂蜜而非“浓缩加工”蜂蜜,将蜜脾整箱收集后直接送到机器上进行割脾、摇蜜。切割下的蜂蜡接着进行第二次抽提,抽提出的蜂蜜也流入储存处,蜂蜡则利用太阳能进行熔化提取。在转地运输的过程中,以色列的养蜂人多用卡车运输,装卸也均采用机器。按平均饲养水平来算的话,以色列人均饲养约200群,我国虽是养蜂第一大国,即便国情不同,但人均饲养量差距还是十分悬殊。
另外,以色列都是生产成熟的封盖蜜,所以采用机械化提取蜂蜜后,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拥有4000群蜂的养蜂场在加工厂只有两个工人,而老板还开玩笑说其实一个半人就够了,但他又无法砍掉那半个人,可见工人的工作相当轻松。
如今在北京地区出现了许多养蜂专业合作社,有些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考虑在这些合作社里示范推广机械化养蜂和生产成熟蜜,一方面可以减轻社员的劳动量,增加他们的养蜂数量,另一方面减少中间许多本不该有的环节,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介绍蜂王选育技术和多王同箱饲养技术时,讲解的教授也提到了中国的多王同箱饲养,但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色列双王饲养箱加继箱能够加到10层、甚至12层之高,这与他们生产成熟的封盖蜂蜜的习惯是分不开的,一群蜂每年平均可生产蜂蜜45公斤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我们好的蜂群的蜂蜜产量也能达到这一数量,但那是摇了多次蜜才获取的,更不要说后面紧跟着的浓缩加工等过程和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了。关于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如今在国际上都被当做案例分析,我国蜂产品由于氯霉素超标而被欧盟禁止进口,后来虽然解禁,但声誉已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份额也被其他国家瓜分,所以,从产品质量控制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来说,提倡蜂农生产成熟的封盖蜜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观考察的蜂业(农业)观光旅游位于一个Moshav 内(类似于我国的合作社),是由一对夫妇开办的,由于妻子害怕蜜蜂,作为养蜂人的丈夫便舍弃了从事多年的养蜂工作,但生活总得继续,以色列新年有吃蜂蜜的传统习惯,所以后来在非常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为何不告诉人们蜂蜜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于是他们在报纸上做了很小的一条广告,没想到新年前引来了上千人参观,他们因此找到了商机,于是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为了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人流不断。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不论是农场的接待处、教室,还是蜜蜂的参观场都非常简陋,基本都是大棚或网纱搭建起来的简易设施,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细节上一点都不疏忽,关于蜜蜂甚至昆虫的一些基础知识张贴在你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有卡通图案、生物绘图以及毛绒的玩具造型等多种形式。另外,还有小型戏剧、小游戏、饲喂蜜蜂等内容,都简单有趣。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国的农业休闲观光非常普遍,也很成功。但蜂业的休闲观光却一直未开展起来。早期的蜂业观光都是以销售蜂产品为目的,并不以科学普及为目标,所以最终以失败收场。开展蜂业观光的另一个障碍是担心蜜蜂蜇人,而这在以色列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今,在北京密云地区正建立蜂业观光示范基地,在基地的布局、内容设计上可以向以色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