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与实践

2012-11-27 08:59廖文峰明素华刘大利张敬泉牟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29期
关键词:注意问题课程设置

廖文峰 明素华 刘大利 张敬泉 牟荣

摘要: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教育也迅速发展。该文在分析GIS就业市场的前提下,提出GIS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对GIS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思考研究与实践,并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课程设置;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21-02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科学、测绘学、地理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正以其实用性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即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初步估算,目前全球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业值超过100亿美元,我国达1000万美元。随着GIS科技与产业化的发展,GIS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GIS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现代科学发展方向,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出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文结合GIS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些初步探讨。

1 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高[2004]1号)以及《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修订)、审批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等有关文件。

然后邀请部分大、中型地理信息系统企事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还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了解生产第一线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调研,能准确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也掌握了各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具体内涵,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打下基础。因此对学生培养要求如下: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系统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修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有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秘、管理、制图工作;具有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知识;掌握现代地理信息产品生产技术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具有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与管理、分析、输出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具有本专业的基本劳动技能。

就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数字测图员、遥感数据处理人员、数字地图制图人员、地理信息开发人员、地理信息分析应用人员。

2 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GIS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目前我们根据就业需求和面向的岗位,设置的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能力模块。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力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了职业能力培养,并把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方案中,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

公共课程模块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深造的基础。公共课程分别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概论;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等7门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模块由学院统一编制的公共选修课课目组成,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自主选择学习课目。

专业基础课模块由《工程数学》、《测量学》、《AUTOCAD绘图》、《自然地理学》、《GIS可视化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英语》等7门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模块由《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GIS数据库》、《遥感技术及应用》等5门课程组成。

专业选修课模块由《GIS空间分析实验》、《GPS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数字地籍测量》等课程组成。

综合实践课模块由《AUTOCAD绘图实习》、《测量学实习》、《地图数字化》、《地图设计与编制》、《MAPINFO软件应用实习》、《ARCGIS软件应用实习》、《MAPGIS软件应用实习》、《WEBGIS实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3S综合应用实习》等组成。另外,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还设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素质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活动、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素质能力模块课程一般安排在课外时间。

3 课程设置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GIS专业学科背景来看,一个GIS专业至少需要有具备雄厚的地理学基础、测绘遥感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和应用行业方面的师资力量,虽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能力建设仍显不足,GIS专业的师资往往是这四个学科方向或领域的老师拼凑而成,因此,实际情况造成各高校哪个领域的师资力量强,哪个领域的课程就开得多。解决的办法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量按照应用行业、地理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测绘遥感学基础等四个模块分别配备高质量的专业教师。

3.2 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由于GIS学科课程交叉性强,课程联系紧密,而且连贯性强,因此设置课程时,一定要要注意前后衔接,面向各个岗位合理设置课程群。

3.3 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GIS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必须加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相关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设备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顺应新形势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完善校内实验设施,加强与校外地理信息企业联系,建设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进行相应的顶岗生产实习,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能的培养。

3.4 选修课要有针对性

虽然学生以后从事的都是地理信息行业内的工作,但学生的兴趣、就业的具体方向和岗位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的选修课或提供学习条件。不同的选修课瞄准不同应用方向。

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容相同,造成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广度方面泛化,没有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爱好特长、工作愿望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加强提供条件;因此要增设一定量的专业选修课(含专业实践),达到既强化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确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素质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基本水平,同时学生又可根据自己的就业取向、专业基础自主选择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培育专业特长。

3.5 注意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

1) 坚持专业教师每年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一定时间。组织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工作,能够达到既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又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教师亲身体验地理信息生产单位的工作条件,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实质内容。

2) 建立和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探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学到生产单位所要求的实际项目和内容,使校内教学和实训项目尽可能的与生产企业所需一致,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6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由于GIS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GIS市场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我们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的进行相关课程的更新,才能保持GIS专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0.

[2] 梅安新.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志林.海外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J].地理信息世界,2003,1(4):35-40.

[4] 马千程,闾国年.国内外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及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2(2):230-235.

[5] 李大军,程鹏根,官云兰.对GIS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地矿测绘,2003,19(1):40-42.

[6] 王平,刘慧平,潘耀忠.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3(4):7-l2.

[7] 邹艳红,戴塔根.谈GIS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3(3):36-37.

猜你喜欢
注意问题课程设置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