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现代农机装备促进场县共建

2012-11-27 08:11徐荣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12年9期
关键词:农场农机土地

徐荣刚

孙吴县桦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6年,2010年扩建为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经营规模7万亩、经营收益1300余万元、纯收入4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15%和31%。目前,合作社辐射耕地作业面积11.3万亩。其中,为红色边疆农场代耕2万亩土地,代耕周边村屯耕地2.4万亩,整村推进胜利屯村和大桦林子村土地规模经营5万亩,租赁土地经营1.9万亩。预计年末可实现农机代耕和土地规模经营性收入2100余万元。纯收入700万元以上。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三个重点,建设标准化农机合作社。

一是严把合作社选址关。根据合作社机具停放保管的实际需要,本着操作方便、简洁实用、功能齐全的原则,选择占地8100平方米的大桦林子村办公地作为农机合作社建设地点。建设1830平方米的标准化场库棚,同时建设车库、油库、仓储室、修理车间、办公室、食堂、钢栏门等,使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达到或远远超出上级规定要求。二是严把农机装备关。2007年初,合作社针对原有100马力左右的农机具20(台)套、不能形成较强农机耕作能力的实际情况,重新投资140余万元,新购置大型农机装备14台套,使农机保有量达到34台套、总动力近3000千瓦,机耕辐射耕地面积增长35%。组建小型农机合作社虽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因农机总动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周边耕地机耕需要。2010年,我们抓住全省利用银行贷款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机遇,再次加强农机装备建设,成立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大型农机保有量61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000余千瓦、增长1倍,固定资产1500万元、五年增长2.6倍。其中,拥有国内外最先进的大马力凯斯纽荷兰系列拖拉机6台套,国产100马力以上新型拖拉机18台套、联合收割机14台套等,农机装备水平实现质的提升。三是严把用人关。在选人用人上,他们采取广泛筛选、竞聘上岗、择优选用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选择合作社经理人,公开招聘机务、生产、财务和驾驶操作人员,并不断完善培训和考核措施,使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做到技术娴熟、能力过硬、奉献精神较强,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积极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合作社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方式,不断提高驾驶员操作水平。目前,合作社35名员工中(管理人员5人,驾驶操作人员30人),中专以上学历占50%,lO年以上农机驾驶经验的占90%以上。确保以良好用人机制推动合作社各项工作的高质效开展。

(二)突出三项机制,建立社内现代管理制度。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经营的方式,按照《专业合作社法》完善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全面搞活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一是严抓机管机制。在农机养护管理方面,实施单车包干和机务经理监督机制,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按作业机车主燃油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确保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全面实施农机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停放、统一维修保养、统一管理和作业指挥、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统一收费和核算,使合作社机车时刻处于技术状态良好、运转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在农机作业方面,合作社对机组实行接区定点服务作业,既能保证生产及时有序,又能保证作业质量标准,有效提高了现代农机标准化、模式化田间作业水平。二是严抓核算机制。严格按照省农机合作社财物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合作社账簿、核算办法和标准化档案,并积极接受县农机局统一指导监管。严格按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理费、日常维护费、人员工资、管理费、油料费等核定单车成本,合理提取公益金和公积金,特别是扎实做好农机设备折旧费提取,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目前,已准备80万元折旧费,计戈Ⅱ年末存人合作社农机折旧账户中。三是完善分配机制。在合作社收益金分配上,实施多劳多得机制。对管理人员采用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对驾驶人员实行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结余归已的分配方式,对社员按各投资人股比例进行分红。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合作社方方面面的经营责任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不仅降低了费用支出,合作社整体积累也日益增多。

(三)突出三种经营,扩大农机三代规模生产。桦林合作社以大马力现代机具为依托,采取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收费、示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办法,深入破解小地块与大农机的之间焦点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初步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目标。一是采取土地入股经营。在耕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上,我社采取示范引导、联合发展的方式,2010年,把大桦林子村3.8万亩土地,按每亩200元折价入股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签发股权证书,采取“统一耕种、民主测产、以产计值、年终兑现、一人五年”的方法,开展土地连片标准化作业,实行耕地规模化经营。在每年农户按人股土地每亩获得保底分红200元的基础上,再根据入股土地收益情况,扣除各项生产成本,享受每年年底股份再分红。去年入股土地生产粮食6500多吨,每亩土地在保底分红200元的基础上,每股再分红180元,实现农户和合作社效益最大化。2011年,大桦林村和胜利屯村入股耕地达到5万亩,种植玉米1.2万亩、大豆2.8万亩、小麦1万亩,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二是采取土地租赁和代耕经营。农机合作社采取耕地租赁方式,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开展种植业生产,增加经营收入。租赁的土地由农机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租赁费每亩400元,国家粮补等多项惠农政策性补贴仍归农户所有。2011年农机合作社租赁农民土地1.9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3300吨,仅此一项纯收入达24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以低于市场农机作业价格5%的方式,全力开展周边区域耕地代耕、代种和代收农机作业,今年实现农机三代面积4.4万亩。三是采取订单生产经营。农机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玉米、白瓜子种植和回收合同,实行技术、供肥、供种、机耕、收购五统一经营,农户自主管理,不断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为加快推广德美亚1号玉米,合作社按亩产1000斤标准向农户包产量(遇自然灾害时风险与农户均担)。亩产达不到1000斤的部分合作社与农民平均分担,超出1000斤的部分全部归农户所有,合作社收取种子、化肥、农药和作业费。2011年,合作社以订单形式完成2.8万亩耕地订单规模经营,增强了土地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合作社通过土地多种流转方式,使农民承包地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到农业产业化体系,参与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比土地流转前增长两倍。

(四)突出三元带动。推动场县共建互利多赢。我社和红色边疆农场第四、五管理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原则,全力加强农机跨区作业、农业技术交流和畜牧产业合作力度,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互利共赢的工作态势。一是强化农机技术带动。合作社充分发挥垦区机械力量强、生产技术优、作业标准高的优势,全面吸收借鉴农场先进农机技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地方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聘请农场5名专业农机管理及驾驶人员,对合作社管理员及驾驶员,进行半军事化培训,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经管水平。2010年,合作社在完成自身4万亩耕地作业后,通过宣传推介和示范引导的形式,实现农机跨区深松整地作业3万亩,可为今年增产粮食100万公斤,节省农药3吨,降本增收作用显著。目前,合作社已实现农机跨区作业两万亩,预计年末可实现农机跨区作业3.5万亩以上。同时,今年积极联系协调红色边疆农场,完成合作社1.5万亩玉米示范区矮化、防腐、催熟飞机航化作业。二是强化农艺技术带动。近年来,合作社积极借鉴农场先进农艺技术,采取抓场县共建和抓基地相结合的办法,强力发展德美亚玉米、白瓜子、水飞蓟、西瓜等特色农业经济,基本形成“特色突出、规模连片、效益良好”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合作社依托农场农艺技术建立促早熟大豆种子生产示范基地1.7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2万亩,并推进高寒地区早熟水稻和冬小麦试种工作。目前,合作社推广农场农田轮作、植物化控等农艺农机新技术12项,实现德美亚玉米精量卡播、白瓜籽大垄栽培、高油大豆小垄密3项作物高产栽培模式8万亩,农场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业保险10万亩,预计可为合作社增加收入150万元以上。三是强化畜牧技术带动。合作社深入学习农垦系统利用玉米秸秆发展养牛产业成功经验,全力培育肉牛直线育肥产业。在去年配置两台6488玉米收割机的基础上,今年新购入玉米秸秆打包机两台,实现玉米摘棒和秸秆打包一条龙作业,可为肉牛直线育肥提供充足粗饲料。同时,去年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引进170头西门塔尔优质肉牛,陆续购入其它架子牛,建成标准化牛舍760平方米,一次可完成拴养育肥肉牛100头,并实现肉牛出栏290余头,实现纯养殖效益近30万元。今年,合作社采取架子牛育肥前定价不缴纳本金、育肥增值纯利润与养牛户“五·五”分成的办法,合作扩大肉牛育肥产业,预计年末实现养牛纯收入35万元以上。同时,合作社聘请农场和县域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中长期规划,计划未来5年,进一步扩大土地入股、租赁、代耕、订单规模经营,广泛开展玉米碴、面粉、豆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专业化发展肉牛养殖和网箱养鱼产业,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推进合作社提档升级。

猜你喜欢
农场农机土地
沃得农机
农场假期
我爱这土地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农场
不一样的农机展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