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2012-11-25 01:23汪德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4期
关键词:针药补阳中风

汪德全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汪德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补阳还五汤组、针刺组和补阳还五汤加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针刺组和补阳还五汤加针刺组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补阳还五汤加针刺组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补阳还五汤组和针刺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理想。

中风恢复期;补阳还五汤;针刺;疗效观察

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昏厥,不醒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中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引发的老年相关性疾病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自2010年月至2012年8月,应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90例患者均为安徽省岳西县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0例为中药组、30例为针灸组,30例为中药加针刺组。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拟定。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发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头颅CT或MRI的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以上中风诊断标准,年龄为40~70岁。且病程在1个月以上,处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神志清醒,肌力在IV级以下,无严重心、肝、肾并发症及糖尿病患者为纳入对象。

1.4 排除标准 神智不清者及资料收集不全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结核病、急性化脓性、传染性病变及慢性皮肤病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

1.5.1.1 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 以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尾、红花各15 g,赤芍、川芎、桃仁、地龙各10 g,气虚明显者,加党参30 g以益气通络;兼有痰湿、语言不清者,加石营蒲20 g、远志15 g以祛痰宣窍;火旺,心中烦热者加桅子15 g、黄芩10 g以清热除烦;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各20 g以温肾固涩;肢体瘫软无力者,加桑寄生、独活、牛膝各15 g以强筋壮骨。1剂/d,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连服30 d后统计疗效。

1.5.1.2 穴位、针刺方法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8~32号长0.5~3.0寸亳针刺入。穴位选取:面部取人中,下关,人迎,廉泉,地仓,颊车,风池等随症加减,交替使用。上肢取肩 臂,极泉,手三里,手五里,曲池,合谷,八邪,外关,后溪,下肢取环跳、伏兔、髀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八风。以患则为主,可加刺健侧。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7次为1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间隔3 d,3疗程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radit分析,三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组和中药组与针药组相比,P<0.05,补阳还五汤组加针灸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和针刺组。结果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 经radit分析,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组和中药组与针药组相比,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和针刺组。结果见表2。

2.3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对三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进行组间独立样本方差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三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各自进行组内配对t检验,针药组P<0.05,针刺组P<0.05,中药组P<0.05,可见三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Barthel指数;对三组治疗后组间独立样本q检验,针药组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P<0.05,说明针药组在提高Barthel指数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组和针刺组。结果见表3。

表1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例,%)

表3 三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s)

表3 三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ΔP<0.05,ΔΔP<0.01(下同),不同组之间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30 45.21±14.82 57.35±15.01Δ*针刺组 30 43.87±13.76 60.67±16.47ΔΔ*针药组 30 44.98±14.35 78.45±15.46ΔΔ

3 讨论

中风病恢复期是指发病后2周或1月至半年内,是中风患者恢复的关键时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多以气虚血瘀为主,为本虚标实之证。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瘀”。虚极乃中风之本,瘀阻脑窍乃中风之标,治当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补阳,临床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为血中气药,合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补气活血,扶正祛邪。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具有抗脑缺血损伤、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4]。

针刺取穴以“治痿独取阳明”为依据,以阳明经为主,疏通经络、益气活血、醒脑开窍,大量的科学研究已证明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能够改善脑血流、增加脑供血、改善脑电活动,、提高大脑皮层脑电活动、改善微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作用。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中风患者早日康复,并预防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5]。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9(1):55-56.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中国医学报,1986,1(2):56-57.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沈映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2月第2版.

[5]杜正进.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51.

246600 安徽省岳西县中医院康复科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2]。痊愈:语言及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或正常工作,CT复查脑出血灶完全吸收或部分软化灶、梗死灶消失或遗留软化灶;显效:语言明显恢复,肌力在Ⅳ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60%以上,梗死灶明显减小;好转:语言有一定恢复,肌力在Ⅲ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CT复查脑出血吸收不足60%,死灶减小不明显;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

1.7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制定标准 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 ,(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6)死亡。

1.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arthel指数由Mahoney和Barthel于1965年设计,被认为是测定日常生活能力最佳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项目,总分为100分,统计治疗前后的改变。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针药补阳中风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