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诊疗过程越来越重视以实验诊断为依据[1],临床检验信息占到了医生诊疗决策所需信息的60%~70%[2]。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3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IEC15189》[3,4],其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有文献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70%[5],其中65%与临床护理工作有关[5,6]。一张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是以一份合格的检验标本为前提,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标本采集相关知识,不仅使标本在检验前有了质量的保证,对病人来说也是最经济的方法,而且降低了由于检验结果的不真实性增加的临床误诊率和误治率,避免增加病人的负担,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内外检验专业和护理专业对如何提高检验样本质量和减少不合格样本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已有针对分析临床样本不合格原因和变化机制的多项研究,但反映护理人员对样本采集知识方面的调查研究仍很缺乏[7]。为此,现对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提示临床工作中此方面的不足,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某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监护病房、急诊科、内科、外科的临床护理人员共188人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具有护士执业上岗证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且自愿配合调查。
1.2 调查工具 依据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最新版的文件 H3-A6:Procedures for Collection of Diagnostic Blood Specimens by Venipuncture中对血标本采集的各个步骤的规定和建议及查阅相关参考文献[8-10],自制“临床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20名护理人员预测试后进行修订。15d后采用同样方式对20名护理人员再测试,重测信度(r)>0.90,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52。问卷分为3部分:①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作年限、目前学历、所在科室、业务职称、行政职务等。②血标本采集知识情况,均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总分40分,按百分制计算,回答正确率低于60%者,即<24分为“差”;正确率60%~70%,即24分~28分为“可”;正确率71%~80%,即29分~36分为“良”;正确率高于80%,即>36分为“优”。③对开展临床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教育的需求,包括现有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来源、学习形式的需求,均为多项选择题。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笔者亲自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向接受调查的护理人员解释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方法,利用各临床科室早交班会时间,由个人现场独立完成,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88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统一编码,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用F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1 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掌握情况 对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考核,共40题,每题1分,得分越高说明对血标本采集知识掌握越好。40题中前25题考查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的掌握情况,后15题侧重考查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认知情况。结果及格者121人,及格率为64.36%,得分24.70分±2.57分,见表1。经方差齐性检验,不同特征的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得分方差齐,不同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有无行政职务的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点科室(监护病房与急诊科)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科室(内科与外科);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认知得分中,不同科室、工作年限、职称、有无行政职务的护理人员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明显高于专科和中专学历者。详见表2。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知识及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知识的各项目的正确率情况见表3、表4。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得分情况与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百分制得分,经方差齐性检验,两样本均数方差不齐,采取校正t检验,结果前者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后者,详见表5。
表1 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得分分布情况(n=188)
表2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得分情况(±s,n=188)
表2 不同特征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得分情况(±s,n=188)
项目 人数(%) 及格人(%)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得分(±s) 统计值P 得分(±s) 统计值P科室 监护病房 38(20.21) 31(81.58)19.76±1.31 6.73±0.82外科 50(26.60) 26(52.00) 18.23±1.76F=5.04 <0.01 6.80±1.21 F=2.34 >0.05内科 75(39.89) 44(58.67) 18.57±1.87 6.81±1.21急诊科 25(13.30) 20(80.00) 19.47±1.09 6.91±1.03工作年限 1年~ 78(41.49) 51(65.38) 18.58±1.87 6.39±1.805年~ 63(33.51) 40(63.49) 18.13±1.92F=0.86 >0.05 6.24±1.64 F=0.19 >0.0510年~ 31(16.49) 19(61.29) 18.42±1.98 6.13±1.3415年~ 16(8.51) 11(68.75) 18.75±1.53 6.25±2.11学历 中专 70(37.23) 40(57.14) 18.10±2.06 6.03±1.61专科 83(44.15) 54(65.06) 18.47±1.76 F=2.29 >0.05 6.19±1.61 F=4.17 <0.05本科及以上 35(18.62) 27(77.14) 18.91±1.70 7.00±1.91职称 护士 88(46.81) 54(61.36) 18.35±1.99 6.18±1.72护师 73(38.83) 49(67.12) 18.30±1.78 F=1.18 >0.05 6.41±1.65 F=0.36 >0.05主管护师及以上 27(14.36) 18(66.67) 18.93±1.73 6.26±1.79行政职务 有 23(12.23) 16(69.57) 18.87±1.77t=1.24 >0.05 6.43±1.88 t=0.46 >0.05无165(87.77) 105(63.64)18.35±1.89 6.26±1.67
表3 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的认知正确率(n=188)
表4 护理人员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认知正确率(n=188)
表5 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与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认知得分比较(±s,n=188)
表5 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与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认知得分比较(±s,n=188)
项目 得分 百分制得分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18.42±1.88 73.66±7.51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 6.28±1.70 41.88±11.31注:两项比较,t′=1.24,P<0.001。
2.2 护理人员现有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来源 各科室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知识来源于在职教育、基础教育、大众媒体、自学得分分别为64.32分±48.03分、28.64分±45.32分、24.62分±43.19分、9.55分±29.46分。各科室护理人员学习途径比较见表6。
表6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有关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来源情况比较(n=188) %
2.3 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知识学习形式的建议 护理人员认为“好”或“非常好”的学习形式依次为:案例分析(97.84%),视听多媒体(94.81%),课堂讲授(93.37%),远程学习(80.46%),自学(50.67%),角色扮演(34.24%)。
3.1 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有关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点科室(即监护病房与急诊科)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科室(内科与外科)。可能有3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不同科室因病人疾病的特点不同,日常护理工作内容的重点不尽相同。监护病房与急诊科病人一般情况差、病情多紧急危重,且病种复杂、变化多样,使得这些科室的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与步骤,以便更好地保护自身和病人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卫生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对于一些法律纠纷的高发科室,如急诊科、ICU等的在职培训与教育机会比较多[11,12],可能提高了这些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另外,医院在重点科室的人力资源配备上也有一定的学历倾向性。
3.2 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有关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专科和中专学历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护理人员表示明确知道血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对于血标本的质量影响较大,但无法说出具体的影响内容;超过半数的护理人员表示从未接受过此项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此项得分较高的护理本科生中80%以上表示此项知识的获得途径为自学。原因可能为:护理本科生在校学习时间长,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均优于专科及中专生;护理本科生经历了系统化的高中、大学教育后,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明显较强,且对于自身缺乏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去寻求答案。
3.3 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两方面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得分情况明显比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得分情况要好(P<0.001)。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的知识多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涉及,而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的知识主要来自于检验学专业的学习、临床实践和规范标本采集的相关书籍、刊物。国内护理专业相关教材对标本采集部分的介绍和讲解比较简单,内容大多停留在使用注射器抽血的方式上,对现在很多医院使用的静脉采血技术未作介绍和规定,且在采血的操作技术上缺乏对细节的描述[7],造成尽管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及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长期以来,功能制护理模式使我国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工作状态,护理人员只是“机械”地在执行医生下达的治疗性医嘱,致使临床护理人员把护理工作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13]。加之我国护理工作内容、方法与护理人员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护士的内涵和定位不明确,护士的观念没有转变,使护理工作独立的一面未能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检验学科在我国始终被认为是基础性学科,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未将标本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到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护士只负责采集到标本送出,检验结果是否影响几乎不关心[14]。因此,造成护理人员对检验知识不重视,对血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尤其表现在影响血标本质量因素的知识方面。
4.1 加强对血标本采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静脉采血不能简单地看成是静脉注射的反向操作。由于血液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黏稠度)决定了为保证离体血液质量,在采取血液和注入容器时要考虑到速度、力度和时间等的因素。简单的、固化不变的采集方法将使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要时刻为病人负责,要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悟性,因人而异,灵活掌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致血标本出现偏差[15]。
4.2 重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结合与交流,强化知识培训 医院培训是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及提高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定期举行讲课 目前医院临床和检验科之间、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在互相交流、沟通、学习、指导和咨询方面存在许多障碍,这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新技术的开展和人才的培养[18]。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结合与交流,理解并主动支持这项工作。护理部与检验科应携起手来,负责标本采集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应包括病人的准备、各种血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及其控制、真空采血器的标准化操作等,并把有关检测项目及要求汇编成册,下发至人手一册。各临床科室要依据本科室的特点,将常规、特殊检验项目的采集标准及注意事项制成表格,存放于醒目之处,以使医护人员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避免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偏差。检验科应及时将新开展项目的相关资料下发至临床科室并定期组织培训[15,19-21]。
4.3 通过培训掌握血标本采集知识,加强对病人准备的指导科学合理的标本采集前的宣教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前提,这个环节检验科是无法控制的[22]。病人对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使得其在采集标本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标本质量,不规范病人行为可延误标本采集,甚至导致检验报告出现误差。护理人员是标本采集的操作者和病人准备的指导者[23,24]。只有护理人员自身掌握丰富的血标本采集知识,才能详细深入地对病人进行采血前指导,提高病人准备工作的依从性,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标本的发生率。
“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25]。临床检验质量与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检验质量,尤其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护理人员对于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有关管理者重视起来,与检验科携手,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工作,更好地使临床服务于病人。本研究受实际条件限制,样本量的选取仅局限于两所医院,且研究的项目仅局限于对血标本的采集知识。在今后的研究中,如有条件应进一步加大样本量进行多项目的研究。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139.
[2] Fowler D,Martin T,Spence L.The clinical laboratory practitioner[J].Clin Lab Sci,2005,18(4):199-202.
[3]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4]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医学分会.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可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146-147.
[5] 李惠玉,祈静,杨堔.366例不合格血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6-77.
[6]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95.
[7] 申子瑜,曾洁.检验分析前护理工作与临床检验质量保证[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5-7.
[8] 梁栋,李越.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J].护理研究,2004,18(11B):2036-2037.
[9] 马芸,林国跃,黄萍.血液标本实验前质量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3):2121-2122.
[10] 林伟,荣墨克,孙志.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3A):273.
[11] 彭红.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 防范护理纠纷[J].福建医药杂志,2007,29(5):167-168.
[12] 李有莲,高慧萍.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3B):548.
[13] 黄人健.向护理巾帼英雄学习,营造和谐医疗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1-403.
[14] 雷雪贞,封亚萍,王亦岚.护士对检验标本采集知识的认知[J].江西医药,2010,45(3):268-269.
[15] 成荷香.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5C):1380-1381.
[16] 车文芳,高翠霞,赵书敏.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3):14-16.
[17] 王茜.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128-2129.
[18] 丛玉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交流 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结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2-5.
[19] 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45-657.
[20] 阮洪,江燕.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发展体系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4,4(5):47-49.
[21] 张丽萍,陆赋生,张秀华.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引入循证护理[J].中国医院,2006,10(1):72-73.
[22] 张绪红.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67-169.
[23] 刘焰,刘辉,程永涛.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5):394-395.
[24] 张美娟,李红梅,吴湘.临床护士与检验医学分析前质量管理[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6):572-573.
[2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