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进,沙依兰古丽,夏 俊,汪 萍,史 军,李雁冰,廖 明,任 涛,陆桂丽,阿不都热合曼,吐尔逊吐拉克,戴志刚,何 健,初红军,赛力克拜
(1.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新疆 乌鲁木齐830063;3.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4.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禽流感(AI)具有多宿主感染的特性,感染宿主包括人、猪、马、水貂、猫科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和广泛的家养鸟类[1]。AI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这在水禽中传递病毒是一个有效途径,即脱落的病毒通过粪便进入到水表面[2]。由于被感染的野鸟带毒却很少发病或死亡,往往成为重要的病原携带者,随着候鸟的迁徙,与留鸟及家禽的接触,而将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AI的暴发流行除了与禽肉、蛋产品及贸易流通因素有关之外,野生鸟类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传染来源之一[3]。
有研究认为,湿地和水栖野鸟,例如雁形目和鸻形目是禽流感病毒(AIV)主要的天然储存者[2,4]。新疆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迁徙性鸟类途径新疆,并在新疆南北疆地区的湖泊、水库、湿地栖息和繁殖。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新疆的野生鸟类的迁徙路线处于跨越中亚和欧亚的迁徙路线的一个关键性的位置上。因此,野生鸟类的迁徙对新疆地区乃至全国的AI防控构成潜在的威胁和巨大的压力。虽然,我国已有研究人员对14个省区进行了野生鸟类AI的调查,获得了重要成果和信息[5],但是,新疆在野鸟的AI监测与研究方面尚属空白。因此,我们首次在新疆对野生鸟类开展了AI的血清学监测。
1.1 诊断试剂 AI H1~H16亚型标准抗原、阴性和阳性血清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
1.2 主要试剂 阿氏液,0.01mol/L的pH 值7.2 PBS,按“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GB/T18936-2003)方法配制。
1.3 1%鸡红细胞悬液 按照GB/T18936-2003颁布的方法制备1%(V/V)鸡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
1.4 样品采集 2009年~2011年在新疆巴音布鲁克的博斯腾湖、伊犁昭苏县水库、阿克苏柯坪县远郊湿地、阿勒泰福海县乌伦古湖北面的萨尔胡松乡锅底坑湿地、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中游处的麦盖提近郊湿地和莎车县近郊湿地、乌鲁木齐市安宁渠青格达湖及湿地的野生鸟类采集了血清样品。采样方法以诱捕方式捕获野鸟,翅膀静脉采血后,对采样野鸟进行放飞大自然。采集绿头鸭102份,赤麻鸭67份,赤嘴潜鸭44份,凤头潜鸭18份,灰 雁22份,天鹅1份,乌鸦3份,红隼1份,野鸽1份和斑鸫1份,共计采集血清样品260份。
1.5 AI HI抗体检测方法 按照GB/T18936-2003颁布的方法检测血清样品的AI HI抗体效价。阳性样本的标准是抑制4个血凝素(HA)单位的血凝活性,滴度≥1∶16。
2.1 野鸭类样品检测结果
2.1.1 2009年~2011年共计采集野鸭类血清样品231份,用AI HI方法检测不同年份血清样品,结果及分析见图1和图2。
结果显示,3年共检出16个HA亚型,数据(平均值)分析表明,H9检出率最高,达8.66%;其后依次为 H5、H2、H8、H1、H6、H10、H13、H12和H7(3.03%~7.79%),其余的 HA 亚型检出率较低,为1.05%~3.16%(0.43%~1.73%)。2009年检出5个HA亚型,H8检出率最高,为15.38%;2010年11个HA亚型,H5的阳性率最高,为14.29%;2011年12个 HA亚型,H9的阳性率最高,为15.79%。
2.1.2 对231份不同品种野鸭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见图3。
图3 不同品种野鸭AIV HI抗体阳性率结果分析
2.2 灰雁血清样品检测结果 对灰雁AIV H1~H16血清亚型的监测结果表明,共检出8个血清亚型,其中H13亚型的阳性率最高,为40.91%;其后为 H1和 H2(9.09%);再次之为 H4、H7、H9、H10和 H15(4.55%);而 H3、H5、H6、H8、H11、H12、H14和H16则为阴性。
2.3 其他野鸟血清样品检测结果 在2009年采集天鹅血清样品1份,经检测H13为阳性。在2009年共计采集乌鸦、斑鸫、野鸽和红隼等野鸟血清样品6份,经用AI的H1~H16种HI诊断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3.1 禽流感病毒(AIV)感染的禽类宿主非常广泛。现已证实AIV的所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亚型(H1-H16和 N1-N9)和大多数 HA/NA组合在野生鸟类中储存[6-7]。鸻形目鸟和雁形目鸟呈全球性分布,还代表几乎覆盖全球的AIV宿主种类[1-2]。鸻形目主要指海鸥、燕鸥、水鸟等岸禽类鸟,雁形目主要指鸭、雁、鹅和天鹅等鸭科类鸟。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每年有大量的雁形目候鸟迁徙,分别在春季3月中下旬至5月和秋季9~10月。雁形目候鸟的涉水行为可使AIV由粪便被排泄在水的表面,有效地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在相同水域饲喂或生活的鸭子。AIV可以在水中依靠温度、盐分和pH值保持延长感染性[8]。。我们对新疆野鸟的AI血清学监测样品主要是以雁形目的鸭科鸟类为主,主要有灰雁、绿头鸭、赤麻鸭、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等。
3.2 AI通过野生鸟类在很大的地理范围潜在传播,对公众和动物健康的威胁,使得更加需要对AIV在野生鸟类储存、循环的生态学信息研究[7]。国外在野生鸟类的AI检测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有报道认为,在野生鸟中检测最多的AIV HA亚型是 H6(17.8%)和 H4(16%),其他亚型有H7、H3、H11、H1、H2、H5、H10、H12、H8、H13、H9和H16,而 H14和 H15从未检测到。H13和H16亚型的病毒主要是从鸻形目鸟中获得[8]。而我们本次研究检测到了16个血清亚型。我们从鸭类检测到最多的AIV HA亚型是 H9(8.66%),其后依次为 H5、H2、H8、H1、H6、H10、H13、H12和H7(3.03%~7.79%),在鸭的样品中虽然检出了其余亚型,但检出率很低(2%以下)。对灰雁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H13亚型的阳性率最高,为40.91%,其次为H1和H2(9.09%)。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比较,H13和H16亚型的病毒主要是从鸻形目鸟中获得[10],我们则在灰雁的血清学检测证实了 H13具有较高的阳性率(40.91%)。
3.3 我们对新疆野鸟的AI监测仅从2009年开始,检测数据显示出不同亚型的AI在不同年份的检出率差异较大。例如,2009年的样品中AIV H8亚型的阳性率高达15.38%,到2010年和2011年检出率却相当低(0%~1.05%),在 AIV H7、H13和H16亚型也存在相同的现象。此外,这3年的监测发现,我们在2009年检测到5种血清亚型,2010年检测到11种,2011年检测到12种,说明野生鸟类感染AIV不同HA亚型的范围不断扩大,表明导致基因重组和置换的几率也在增加。当然,有关野生鸟类AI的监测需要进一步持续的进行,以便获得长期的、大量的、规律性的数据。
3.4 本研究所采集的样品均为临床健康鸟,从样品中检测到了H1~H16血清亚型,进一步证实了野鸟可以携带或感染AIV但不发病,对野鸟迁徙沿途的生态环境和养殖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本次调查证实了新疆野鸟血清样品中总的H5阳性率为7.79%,在2010年高达14.29%;在2010年检测出H7亚型(8.33%)。众所周知,H5和H7亚型是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范畴,若没有任何症状或病情的野鸟携带AIV,尤其是高致病性AIV无疑将对新疆地区家禽养殖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和隐患。此次研究结果警示我们对环境中的野生鸟类持续地进行AI的监测对疫情的预警和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Olsen B,Munster V J,Wallensten A,etal.Globle Patterns of Influenza A Virus in Wild Birds[J].Science,2006,312(5772):384-388.
[2]Webster R G,Bean W J,Gorman O T,etal.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influenza A viruses[J].Microbiol Rev,1992,56(1):152-179.
[3]Marm Kilpatrick,Aleksei A C,David W G,etal.Predicting the global spread of H5N1avian influenza[J].PNAS,2006,103(51):19368-19373.
[4]Kou Z,Li Y D,Yin Z H,etal.The Survey of H5N1Flu Virus in Wild Birds in 14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4to 2007[J].PLOS ONE,2009,4(9):e6926.
[5]Fouchier R A,Munster V,Wallensten A,etal.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influenza A virus hemagglutinin subtype(H16)obtained from black-headed gulls[J].J Virol,2005,79(5):2814-2822.
[6]Krauss S,Walker D,Pryor S P,etal.Influenza A viruses of migrating wild aquatic birds in North America[J].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2004,4(3):177-189.
[7]Webster R G,Yakhno M,Hinshaw V S,etal.Intestinal influenza:Repl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 in ducks[J].Virology,1978,84(2):268-278.
[8]Vincent J Munster,Chantal Baas,Pascal Lexmond,etal.Spatial,Temporal,and Species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Influenza A Viruses in Wild Migratory Birds[J].PLoS Pathog,2007,3(5):e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