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比死亡更冷酷——浅析《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2012-11-22 04:27薛晓
电影评介 2012年15期
关键词:赫尔曼玛利亚性格

爱情比死亡更冷酷
——浅析《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法斯宾德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通过玛利亚几个时期不同的性格形象,如纯真少女、倔强情人、泼辣的铁女人和回归后的小女人来配合、贯穿人物境遇, 起到了推动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人物形象性格自身也演绎着爱情比死亡更冷酷这一主题所带来的强烈心灵体验。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法斯宾德 形象 性格 绝望

拍摄于1978年的《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是“新德国电影”领军人物R•W•法斯宾德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它是法斯宾德艺术巅峰时期“德国女性四部曲”之一。影片透过女主人公玛利亚个人婚姻关系所经历的重重磨难,赋予了影片人物矛盾而分裂的性格和典型形象。

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法斯宾德对于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探索可谓是他对现代电影的又一杰出的贡献,他重新呼唤人的形象和性格,并通过性格的矛盾性、复杂性,深邃性,剖析社会和历史,凝聚人生的哲理。由此形成了法斯宾德艺术地审视生活的独特视角。[1]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玛利亚十年的命运,与玛利亚的性格形象是密不可分的。

一、纯真的少女——爱情的得与失

法斯宾德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序幕里,呈现了相当有冲击力的一组镜头:大战已近尾声,德国某城市四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这一对仓促赶来的新人,从硝烟和瓦砾堆里摸索到结婚证书让神父签字……这个看似滑稽和戏剧性的情节正是玛利亚纯真一面的写照,对于这个纯洁少女来说,婚姻哪怕在硝烟中进行她也是满含幸福的期待。事实上,玛利亚的爱情只在半天和一夜之后,他的丈夫就去了前线。

可是当玛利亚好朋友的丈夫从战场上回来告诉她赫尔曼已经牺牲时,她的形象是很快从新娘沦为了寡妇,在爱情的难得与骤失之后,残酷现实并没有让纯真的玛利亚幸福一生,如果她从此终生不嫁,也是一段人间佳话。可是在贞节和生存之间,玛利亚选择了生存。因为残酷的现实不相信天真的梦想,她将爱情化为了内心的信念,而生存变成了当下的必须。

二、倔强的情人——丈夫的得与失

玛利亚的命运在丈夫的失去之后出现了转折。迫于生计,玛利亚当了酒吧应召女郎,并且搭上了美国军官比尔,与其同居。但是她也曾对人表白:“我在那里卖啤酒,不是卖自己。”她仍然没有丧失少女的纯真。比尔是爱玛利亚的,并且买了金戒指打算娶她,可是玛利亚却坚定的说:“我不能和你结婚,因为我和另一个人结过婚了。”可见在她内心深处,她和赫尔曼的婚姻,仍具有凛然不可玷污的神圣性。

故事发展到这里,玛利亚可以继续做比尔的情人,吃穿不愁,也算好归宿,可是法斯宾德不会让故事失去悬念:是的,赫尔曼又神奇般回来了,这个场面极富有戏剧性,矛盾树立得极为尖锐。但是影片有意采取了冷处理, 赫尔曼冲进屋里并没有和他们立即发生冲突, 只是把玛丽亚推倒, 而后直接冲到桌前点燃了香烟, 这正符合了赫尔曼战俘归来的身份特征, 又勾勒出战后物资匮乏的时代特点, 搅乱了影片原来树立的矛盾冲突, 给观众以冷静思考的时间。[ 2]丈夫的归来又再一次改变了玛利亚的命运,在她失手打死比尔后,丈夫替她进了监狱。玛利亚期待的婚姻又成了一个人,丈夫的回归与再次失去后,她的愿望是买一所大房子,可是残酷的现实使她不得不再次为了生存奔波。而她性格中那原先的一点少女的纯真已被毫不遮掩的实用主义所替代。

三、泼辣的女铁人——人性的得与失

经历了爱情的波折,她开始学会以“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手段,在偶然的机会中,她将纺织厂老板奥斯瓦尔德勾引到手,成为了他的私人秘书兼情人。也许在外人眼里,玛利亚已经成为了十足的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女人,可是她至少是真诚的,在去监狱探监时,她与丈夫的对话中说:“我想,如今是冷酷无情的时代。”

法斯宾德用这种不带任何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挑明了玛利亚性格转变的根本原因,可是,玛利亚不会满足于当情人,有工作。她的理想是为她和丈夫买一所大房子,所以她必须赚钱。于是,玛利亚又变成了一个聪明而又能干的女强人。她依仗着与奥斯瓦尔德的特殊关系,实际上成了该公司的资方代理人。从平民社会爬到资产阶级上层,被磨练成了出色的企业家。这个时候的玛利亚,除了心中仅存的愿望,早已不复当年在战地里急匆匆结婚的纯真少女了,她一面背着纳粹战争的历史创伤做人生的跋涉,一面则在被资本所浸透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种种生活条件下,实现着人的异化。[3]

四、回归幸福的女人——婚姻的得与失

回归幸福,应该是玛利亚性格的结局,但是法斯宾德的处理,无疑具有沉重的历史悲剧性。因有“狱中协议”,在奥斯瓦尔德的周旋下,赫尔曼提前出狱并且去了国外淘金,“让我们长久的等待,每个月将有一朵玫瑰花向你诉说我的生活”,这是赫尔曼对玛利亚的承诺。从此,这一朵朵玫瑰花成为了玛利亚生活的全部期待。她又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婚姻的憧憬:那就是在她为他们俩买的大房子里幸福生活。可是她却不明白,这些玫瑰里隐藏的内疚和背叛。

赫尔曼从国外归来正好是奥斯瓦尔德病逝之时,看着丈夫归来,正在这时,奥斯瓦尔德的律师来宣读他的遗嘱,最终道破了当年他和赫尔曼达成的肮脏的约定,正是根据三年前的协议,他把全部遗产分成两半,一半归玛利亚所有,另一半归赫尔曼。看似夫妻破镜重圆,又拥有了巨额资产,应该可以大团圆了。可是玛利亚对婚姻最初的坚持还没有完全被金钱吞噬。她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只是想让丈夫归来,在属于他们俩得大房子里幸福生活。但是当她知道一直以来深爱的丈夫早已背叛了自己时,玛利亚深藏在内心的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这才都被撕碎了。

而结局的大爆炸,法斯宾德运用的“间离效果”更是充满了反讽,电视中足球比赛的播音员终场时不断喊出:“Tor!Tor!Tor!”有两重含义“进球”和“傻瓜”。此种含义只有观众自己体味。[4]

在整部影片中,随着玛利亚性格和形象的变化发展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性格相系命运。爱情、丈夫、人性和最终婚姻的得与失中都与她不同时期的性格形象紧密相连。在玛利亚最后的抉择中,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爱情,是现实。正如法斯宾德在拍《玛利亚•布劳恩的绝望》时所说的: “绝望意味着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这样的时刻:不论是心灵还是躯体都明白一切都完了, 活下去对他来说已不会再有什么新的情感或新的体验。”此时的玛利亚正是处在这一种绝望的境地, 因此毁灭和死亡只能是她唯一的选择。法斯宾德对于电影的创作渗透了他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沉思。[ 5]而这部影片也是他一贯的“绝望”主题的巅峰之作。再一次印证了法斯宾德第一部影片的主题: 爱情有时比死亡更冷酷! [6]

[1]黄式宪《赋予形象以历史的思辨力——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赏析》,当代电影,1987(01).

[2][美]海曼著,彭倩文译《法斯宾德的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李焕星《法斯宾德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7(03).

[4]王满、郭君《解读法斯宾德的女性电影》,电影文学,2010年(03).

[5]黄怀璞 《影视学导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124.

[6]刘宏球《绝望的天才与天才的绝望——解读法斯宾德》,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29

薛晓,1987年5月15,女,汉,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赫尔曼玛利亚性格
你怎么知道是我
猫的性格爪知道
夜间
在白宫的童年
——玛利亚·奥巴马
玛利亚重现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