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配角

2012-11-22 03:17周敏
剧影月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新创配角剧目

周敏

作为一名京剧丑行演员,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节新创剧目《花蕊》剧中,担任了一个场次有限台词不多但很重要的配角“太监甲”,之所以主创人员选用我来扮演,我想是从行当来考虑的,在创造角色的时候我利用丑行的特点,在形体上展现“矮小”,念白上采取“真假”嗓音的结合,强调台词的清、快,来展现太监从说话到做事卑躬屈膝的性格人物特征。自从事表演工作以来,我多次在新创剧目中担任一些配演或次要的角色,有些角色虽然冠以人名却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除了上述《花蕊》里的“太监甲”,还有一个就是金奖剧目《骆驼祥子》里的“大柱子”,同样是个台词不多场次不多,但很重要的角色。与“喜子”“墩子”等代表了一群车夫的形象,通过我和其他配角把这个群体的喜怒哀乐展现给观众,在群体场面的时候如 “交车份”、“参加寿宴”、“围观父女反目”等,我添加了许多传统京剧的表演方式方法,唯独在最后一场戏中结合舞美萧瑟的氛围,凄凉的音乐,与另外三位演员来共同表现“悲”,在表现悲的时候我借鉴了一点话剧的表演方法,即听说小福子先被亲生父亲卖去妓院,然后被逼死了后的情绪反应。传统京剧大喜大悲的表现肯定是无法在这种舞台环境下使用的,所以这种时候用话剧写实的手段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悲”的尺寸必须要掌握好,我所演绎的悲是一群老舍先生笔下底层车夫对社会的“悲”,为全剧突出主角祥子在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中做好铺垫,所以表演一定不能“过”。

传统老戏是多年传承下来的经典,很多戏里的一招一式已经形成固定模式,而新创京剧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能够根据自身有利的条件来创造人物,如在新创剧目《精忠报国》里担任的次主演“程泰”,这是个杜撰出来的人物,是名驿城官,一位编剧笔下善良正直同情岳家的老者,在剧中这角色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每一幕的开头与结尾通过单独说、唱的方式串连起来向观众叙述过去提示即将发生。这样单独表演的场次给了我很大的表演空间只需要充分的发挥好自己就可以了,所以我用方巾丑的表演方法,加入水袖整冠撚髯等程式化动作,结合自身条件把大段的唱腔改成音乐数板,把部分台词改成“京白”,从而使这个角色符合剧情也更适合我。

京剧的丑角在很多传统戏中大多处于配演的位置,这是行当的特殊性所造成的,虽然很多人物处于配角地位但却非常重要,通过诙谐幽默的手段,对于一出戏的气氛有着很大的调节作用,比如梅派名剧“凤还巢”里的程雪雁,这个角色和主角程雪娥是姊妹,无论相貌,还是内心都有着天壤之别。当初老艺术家们创立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角色的人性反差和调节观众现场的情绪,所以我演这个戏的时候特别注重人物诙谐幽默和内心自私灰暗方面的表现,凡是能插科打诨的地方一定做足,飞扬跋扈的一面一定做到,特别是在唱腔、念白、动作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既能衬托出主演的美,也突出自己的丑,更让观众产生愉悦的心情,虽然这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夸张,但是在尺度上要把握好,套用现代词汇,搞笑不能搞怪,有些演员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从化妆到表演都过度的发挥,难免就有些“过了”,甚至影响到别人的表演。丑这个字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有些角色只要按照剧情去演,美与丑观众自然知晓,一味追求哗众取宠未必就会有效果,往往高雅和恶俗只有一步之遥,还有些传统戏里的角色是靠表演来配合主角完成的。

再如程派名剧《锁麟囊》里我扮演的胡婆,这是个善良的老妇,其只是个普通的人物没任何特别之处,其演的重头戏就是水灾后和主演偶遇然后分离,与主角十多分钟的戏演的是情绪,靠的是双方的配合,尤其是需要双方都把戏送到“位”才能相互呼应,特别是三次依依不舍转身离开的表演,第一次用眼神表现出不舍,第二次用颤抖略带哭腔声音表现不舍,第三次用偷着哭的动作下场。展现人物复杂的情绪,类似的表演还有《金玉奴》里金松父女登船的那场戏,这种情绪方式的表演,要求是在表演上的到位,没有以往戏里面复杂的台词和身段,完全靠的是双方眼神的交流和情绪的表达,期待的效果是通过细致的表演能和观众达到情绪上的互动,对于我来说这种方式也是最难的,曾经看过上海京剧院萧润年老师这种情绪化的表演,感觉非常好,值得我努力学习,除此之外有些剧目则完全是依靠双方技巧的配合来表演,也就是行内常说的做工戏或功夫戏,剧中无法分出舞台上谁是主次,如《小放牛》、《秋江》、《昭君出塞》等,特别是《秋江》这出戏,其出自传统地方戏“玉簪记”里的一折,50年代初是从川剧移植过来的,我在剧中扮演一位长期在江边靠打渔摆渡为生的老梢翁,当初在学校学这戏时,光基本功就练了近一学期,整出戏就两个人物,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和一位风华正茂情窦初开的小尼姑。通过无实物表演方式,在近40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和舞台的方寸之间让观众看见有船、有风、有浪、有鸟飞的自然界景象和撑篙、拉纤、趟水的生活化行为。上述这些技巧表现及台词对白全部是在梢翁的“带领”下完成,演出时候我特别注重戏的节奏,“大浪”过来时候的紧张,“风平浪静”时的舒缓,老者和小女子的对话,唱腔的表现都需要掌握好尺寸,太急和太拖沓都会让这出戏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现在已经不演这出戏了,但是一些演过这戏的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我时常拿出来观看,仔细揣摩,里面有些表演动作在其他剧目里也是值得引用借鉴的。

从艺三十年来我扮演过大小很多的角色,有些角色甚至只有一句台词几分钟的戏我都很重视,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恩师寇春华先生常教诲我,尊重自己尊重观众,别小看一句词两句词的“活儿”演好了观众未必记得你,演砸了观众肯定是会记得你的。

猜你喜欢
新创配角剧目
再渺小也要发光
新创先进制造小微企业高质量生存发展研究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最佳配角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2013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