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伯
江阴位于江尾海头,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是当今江浙沪最大的书码头,全市专业书场十家,每天听众达三千人次。
评弹艺术早在十九世纪就在江阴城乡深深扎下了根。据1991版《江阴市志》载:“江阴城区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创设二侯祠书场,有400个座位。民国8年(1919)一龙书场在东平庙巷景公祠开设”。又据《华士镇志》载:“清光绪16年(1890),里人王培义在华墅东街王家祠堂设琴仙书场,客座近500位,宣统二年(1910)2月,改设东方书场。”可见“听书”这一时尚,进入江阴,至今已经有了近150年的历史。
“听书”,即是听评弹。评弹有苏州评弹和扬州评弹之分,流行江阴地区的评弹是苏州评弹。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过去称评话为“大书”,称弹词为“小书”,大书从内容上讲是叙一国之事,“金戈铁马,国家兴亡”,形式上没有弹唱;小书的内容为一家之事,“才子佳人,儿女子情长”,形式上是有说有唱的。两者统称为“苏州评弹”。
旧时,评弹艺人是以个体的形式流动演出的。解放前,江阴籍的评弹艺人参加苏州光裕社或无锡光裕分社。1956年,人民政府对评弹艺人实行归口管理,对流散在江阴境内演出的曲艺人进行登记,成立江阴曲艺联合会,设评弹组。1958年,在评弹组的基础上成立江阴实验评弹团。同年,正式定名为江阴县人民评弹团,并吸收了一批学员。1962年有演员27人,上演书目有弹词 《珍珠塔》、《双珠凤》、《白蛇传》、《落金扇》、《啼笑因缘》、《黄慧如和陆根荣》,评话《包公》、《杨家将》、《绿牡丹》、《三国》等20多部。60年代开始改编、移植现代书目,有弹词《苦菜花》、《党员登记表》、《羊城暗哨》,评话 《红岩》、《铁道游击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等30多部。1964年创作的短篇弹词《春燕展翅》在华东地区会演中获奖,并参加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举行的招待演出。“文化大革命”中,传统书目停演。部分演员转业。1971年开始,改编移植《李双双》、《王国福》等中长篇,创作《血防哨兵》、《心事》等短篇弹词,到农村社队演出。其中《血防哨兵》参加江苏省戏曲汇演。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上演传统书目,创作演出《要塞迅雷》等一批中、短篇现代书目,《要塞迅雷》参加首届江苏省评弹会演。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阴评弹团抓好演员培训,不断提高演出质量。演出的书目有:长篇弹词 《何文秀》、《贩马记》、《珍珠塔》、《血躁图》、《啼笔因缘》、《薛平贵与王宝钏》、《六月雪》、《麒麟豹》、《四香缘》、《梅花梦》、《元宰入阁》、《二度梅》等。长篇评话的《杨家将》、《七侠五义》、《三国》、《小五义》、《绿牡丹》、《包公》。其中,姚江的《杨家将》、陈希伯的《三国》已经形成评话界的品牌。
江阴市评弹团自建国以来,人才辈出,收入《江浙沪评弹人物》一书的有:姚震伯(1924—),评话演员,江阴顾山人,师承金声伯,擅说《包公》,江阴市评弹团第一任团长;王楚卿(1929—),弹词演员,上海枫泾人,师承沈鸣卿,擅说《珍珠塔》,曾自编自演《羊城暗哨》;司马倩(1927),苏州人,弹词演员,擅说《玉蜻蜓》、《武松》等;杨麟秋(1930-2002),弹词演员,上海市枫泾人,师承王萍秋,擅说《珍珠搭》,曾自编自演《六月雪》,曾任副团长;施小华(1941—),弹词演员,上海人,师承袁逸良,擅说《林子文》、《玉麒麟》等书;姚江(1943—),评话演员,从父姚震伯学《包公》,后又学说《金枪传》,曾任江阴市评弹团团长;司马伟(1956—),弹词演员,祖籍苏州,1974年随父司马倩学艺,演出《玉蜻蜓》、《武松》,自编自演《皇太极》《多尔衮》、《蒋介石》等书,1976年起在江阴市评弹团工作,后调苏州市评弹团;昌顺明(1962—),弹词演员,江阴人,1977年进江阴县评弹团,师从王文华学说《倭袍》,1985年拜张君谋为师,学说《明珠案》,演出书目还有《辕门斩女》等;陈希伯(1964—),评话演员,江阴新桥人,师承姚江、张国良,擅说《三国》,台风飘逸,手面逼真,现任江阴市评弹团团长;季建新(1967—),评话演员,江阴华士人,师承李惠良、薛晓良,擅说《杨家将》、《年羹尧》等书;张毅谋(1977—),弹词演员,师承张慧麟、张君谋工“蒋调”,擅说《玉蜻蜓》、《二度梅》、《明珠案》等书。如今江阴市评弹团的评弹演员,风华正茂,全团平均年龄为34岁,是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界最年轻的队伍。江阴的评弹演员,近年来每年外出演出1800多场,而且还采用评弹下乡、文企联姻等方法,把评弹艺术送到农村、社区中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可喜的是,江阴市评弹团还经常应邀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先后为陈云、荣毅仁、丁关根、李岚清表演过,其中为李岚清表演两次,每次受到了首长们的表扬。
评弹在江阴很有市场,解放前,江阴城区有过“一龙书场”、“雨香书场”、“良友书场”,还有兰香阁、集贤、滨江、砚春和君山、留春等书场,一些乡镇也辟有书场,华士、周庄、青阳、长泾、顾山,都在一个镇上开设多家书场。如华士就同时开设过翠仙、东方、聚雅、天星、长乐、民众等书场。江浙沪一带弹词名家李伯康(1903-1978)曾来江阴说过《杨乃武》和《双珠凤》,黄异庵(1913-1998)来江阴说过《西厢》、《三笑》。
江阴的书场开设的家数和上座率在解放后一直在江浙沪三地独领风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沪书场有200多家,其中江阴的书场有40多家,周庄、华士、顾山、长泾、青阳、峭岐等每年镇上都有好多家。周庄、华士、峭岐被誉为江浙沪最好的“书码头”。1993年5月10日,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在视察了周庄三房巷书场后,欣然挥毫题词 “华夏第一书场”。至今,江阴城乡还有20多家书场。2000年,江阴电视台城市频道还开辟了《电视书场》,每天播送2次,共90分钟。
自1990年起,江阴市评弹团在国家级、江苏省、无锡市各类曲艺大赛和评弹比较中获奖50多次(项)。其中省级以上有:1994年江苏省首届曲艺节上,姚江的评话《杨六郎告状》获优秀演出奖、节目奖;1997年,江苏省第二届曲艺节上,陈希伯的评话《三国·斩马谡》、季建新的《杨家将·马跳狼头峰》、姚沁言的弹词《武松·武大郎招亲》均获表演奖、节目奖;1999年江苏省第三届曲艺节在南京举行。陈希伯的《三国·张飞拒水断桥》获优秀表演奖、季建新《挥泪肃军纪》获表演奖、节目奖,陈忱、仲宇蕾的《四香缘·托三桩》获节目奖。2002年江苏省第四届曲艺艺术上,陈希伯的评话《三国·当阳留名》获优秀表演奖、节目奖;张毅谋的弹词《探监》获表演奖、节目奖,创作者司马伟获创作奖;赵爱萍的弹词《回家》获表演奖、节目奖,作者吴静获创作奖。
2002年,陈希伯评话《三国·当阳留名》获第二届中国评弹节银奖。2006年,季建新评话《杨家将》获第五届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表演奖。2006年,陈希伯《三国·温酒斩华雄》获第三届中国评弹节表演奖。2008年,张毅谋跻身《江浙沪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评弹金榜十佳。2009年,在第四届中国评弹节上,陈希伯的《三国·抢挑高览》获表演奖。2009年,第六届江苏省曲艺艺术节,陈希伯《三国·枪挑高览》获优秀表演奖。2010年,张毅谋《白蛇传·许仙哭容》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新人提名奖。
江阴评弹团还为电视台录制电视书场节目,计有:姚江在苏州电视台录制《杨家将》27集,为江阴电视台录利《七侠五义》50集、《杨家将》48集;陈希伯为苏州电视台录制《前三国》37集、《后三国》40集,为江阴电视台录制《前三国》89集、《后三国》86集,在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广大电视评话听众的一致好评。
评弹艺术,深深扎根在江阴这块沃土中,她将如一支高贵典雅的牡丹花,根深苗壮,永远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