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芳
胃肠功能外科术后障碍近年来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直接受到影响,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给患者,医疗费用也增多。配合西医常规处理配合多潘立酮方法是本研究主要探讨,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经腹部外科术后的改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120例自2010年1月至12月,胃肠功能腹部手术后障碍患者。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治疗组。其中60例对照组,4例脾、肝外伤性破裂手术,34例胃手术后(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0例穿孔修补术、1例胃窦癌、5例全胃切除术,胃溃疡6例),7例结直肠手术(4例结肠手术、3例直肠手术),15例胆道手术后(5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0例胆囊切除术);其中年龄22~70岁,平均48.3岁;女27例,男33例。治疗组,10例结直肠手术(6例直肠手术、4例结肠手术),13例胆道手术后(4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9例胆囊切除术),37例为胃手术后(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1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急性胃穿孔,9例胃溃疡,13例全胃切除术);其中年龄20~68岁,平均44.9岁,女18例,男42例。在手术方式、性别及年龄等方面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为临床对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2片/次,3次/d服用西药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027)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对照组的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让患者早期尽可能缓慢下床活动,按西医常规治疗,肠内支持营养、预防感染、维持水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胃肠持续减压、禁饮及禁食等。
1.3 统计学方法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治疗结果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为表明常规临床处理多潘立酮加方法效果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P<0.01)。恢复情况两组术后比较,74.8 h为对照组,40.7 h为实验组(P<0.01)。肛门排便时间,84.5 h为对照组,45.7 h为实验组(P<0.01),恢复正常肠鸣时间,74.9 h为对照组,35.4 h为实验组(P<0.0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例)
由于手术中开放腹腔,加之牵拉、手术损伤、麻醉等刺激,腹部手术后,散发热量,胃肠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乱常导致,带来一定的康复困扰给患者[1],主要表现为排便功能术后障碍,肠蠕动消失,患者需要一定时间从抑制胃肠道运动到完全恢复。腹部手对术后恢复及手术结果过于担忧[2]。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精神焦虑,神经――精神因素为主要因素,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例如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等炎症递质由感染及创伤导致的大量释放,也会引起减弱胃肠蠕动。其次交感神经系统于手术本身激活,抑制了胃肠道的作用,使分泌的消化液减少,同时也减慢蠕动,加之水电解质紊乱等被腹腔原发疾病所引起。病情逐渐随着时间的变化加重,并发症亦增加。肠梗阻、肠麻痹、呕吐恶心、肠粘连甚至肠胀气都易出现,肠道穿孔甚至切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可因腹胀剧烈引起。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痛苦,机体康复慢,恢复差。在临床术后早期肛门排便排气甚为重要。
胃肠功能障碍西医治疗术后一般常规应用维持水酸碱和电解质平衡、胃肠持续减压、禁饮及禁食等。用胃肠动力药物有时也有良好效果[3]。临床症状可有所缓解,但腹腔感染、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容易发生,恢复胃肠功能缓慢。本文加用多潘立酮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效果显著。
“快速康复”是近年来外科学界提出概念,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一旦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或病情加重[5]。而且发现,胃肠功能障碍是多种器官损伤和严重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过程[4],是多器官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认为是患者腹部术后的尽快康复,因此胃肠功能障碍术后的快速康复受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1]吴文凤,蹇利,何应梅,等.阑尾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观察.中华临床护理,2006,3(36):6-7.
[2]金惠铭.病理生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
[3]许困铭,邹多酶.消化道动力的药物治疗.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33.
[4]张汉雷,白杨.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定量诊断评分方案.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9):859.
[5]Mpntejo JC.Enteral nutrition-ralated gastrotestinal eom·plic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multicenter study.Crit Care Med,1999,27(8):1447-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