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 藜
11月14日,中影等五家发行公司联合发布 《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通知》,要求跟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由43%上涨到45%。2%是什么概念?以票房7 亿的《画皮2》为例,就是1400 万的差价利润。(11月15日 腾讯网)
说到底,发行方和院线争论的焦点还是为了“钱”,为了利润。中国的院线制度自2002年起引入,经过十年发展,才确立了目前43∶57 的分账比例,但对于这一分账比例,发行方和院线似乎都有怨言。作为发行方的代表,冯小刚就曾在微博中为制片发行方叫过屈,认为“制片方承担了最大风险,却只分得小头”;而作为斗争另一方的各大院线也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有影院经理表示:“影院支出包括3%的税、5%的专项、20%左右的年租金、15%左右的运营成本、一定数额的折旧费用,以及43%的制片发行方票房分账,盈利压力不小,如果分账比例不断降低,提高票价可能成为我们唯一的出路”。
在发行和院线双方为分2%的蛋糕份额吵得热火朝天时,却忽略了票房的贡献者——观众们的感受。有网友不禁感叹:“研究咋分我们的钱就这么难?”其实,观众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不管分账比例怎么改,票价别涨!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竞争加剧、利润缩水的经营环境下,各大院线很有可能通过“提高票价”“捆绑搭售”等手段,将其在票房分账中的损失转嫁到观众身上。在如今,影院上映影片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一味提高票价,可能会使电影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电影是产业,也是艺术。对于电影票房分账,笔者认为,比起如何分蛋糕,还不如齐心协力做大蛋糕。制片方不断创造出电影精品,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院线在将票价维持在理性水平的同时,提升观影效果和服务质量,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电影市场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