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兴楠 郭 婷
栏目责编:邵满春
2012年7月,2011年度江西广播电视奖评选结果公布,在吉安广播电视台全部送评获奖的节目中,既有长短消息、新闻评论、系列报道,也有电视专题、文艺活动,正可谓全面开花,是当之无愧的“全明星阵容”。纵观近四年来吉安广播电视台的评奖履历,2012年的硕果累累不仅仅只是一个偶然。4年33 件江西广播电视奖获奖作品、12 件一等奖作品、1 件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一串数字的背后是策划的灵光正闪现。
一个好的选题不是如何被记者找出来的,而是被记者给挖出来的。平凡的题材、平凡的思索、平凡的写法只能做出平凡的新闻,如何在平凡的采访中展示出不凡的细节和故事,做出非凡的结果,一切的一切归功于对细节、对镜头、对写法、对现场的“吹毛求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策划。2012年江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两米”的温度》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2011年11月,在《吉安新闻联播》审片线上,一条来自峡江水利枢纽的新闻引起了值班台领导的注意。这原本是一条反映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的“四季歌”新闻,然而采访中工程师的一句话,引起了值班领导的深思。“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把水位从原来的48 米调整下降到46 米……”,就是这样一句普通同期声,带来了好几个问号与思索。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将水位调整下降的?作为江西省的重点工程,一个已经开建的打破江西水利投资史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早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复和肯定,为何还要调整?简单的2 米背后必有不可知的深度新闻可挖。
揣着与同事商讨之后的详细策划和这样一句简单的同期声,记者前往峡江开始了刨根问底之行……三天时间,记者从水利枢纽的建设现场到指挥部,从峡江到吉水,为完善稿子丰富画面,追着问题跑。为了做到一个满意的同期采访,等候采访对象出差归来;为了取得一个满意的拍摄角度,扛着设备翻上隔壁山头,一走就是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三天后,记者从采访地返回台里时,带回了这样一条鲜活的新闻《“两米”的温度》。
作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不仅是我党红色历史的金字招牌,更是新闻工作的金字招牌,每年都给记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新闻素材。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到井冈山与老区人民共迎新年、外国游客井冈山遇险被成功解救、井冈山开通首趟红色专列……四年来,吉安广播电视台关于井冈山的获奖新闻多达16 篇次。这一切获奖新闻的背后,都是新闻工作者依靠井冈山这块金字招牌,进行策划而来。每遇重大题材,细致而详尽的策划会总是必不可少。今年8月24日,台里接获消息说峡江水利枢纽29 号实现大江截流,为此台新闻部专门召开了一次策划会。从内宣节目报道到外宣上稿,再到创优评奖,仔细进行了策划和安排。尤其是针对评奖评稿方面,资深记者出主题定方向,最终确定为短消息。围绕既定的主题如何设置细节,安排出镜,机位架设协调,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策划。
《小学班干部“官本位”思想不能滋长》是吉安广播电视台的一条优秀广播作品,曾获江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今年5月被推荐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角逐。
无论是《小学班干部“官本位”思想不能滋长》还是此前的《粮补该谁得?》都是普普通通的题材,但都是经过记者多年的观察和积淀挖掘策划而来的。农民种田几千年,粮食补贴也发放了十数个年头,随着民工潮的出现,在不少农村出现了土地流转等新的耕作方式,进行规模化细管,但这些真的种粮大户没有得到粮补贴,反而是一些撂了荒的农民照样收粮补。究竟补贴该给谁?带着这样的探索和思考,记者采写了评论《粮补该谁得?》。班干年年选,奈何小孩子就要当“官”,实在值得探究。就这样记者怀着对日常随处可见的线索,通过几年来的追踪报道,充分将整个现象予以完整的呈现。“社会官本位”现象已经影响到校园,影响到天真无邪的孩童,让人揪心、忧心,值得关注和警觉。记者敏锐及时的发现和细致耐心的琢磨换来的是创优的全面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