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的魅力——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创作谈

2012-11-21 22:59谷兵兵
声屏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鸟岛阿美小明

□谷兵兵 张 申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一定有它独到之处,或是前期拍摄,或是后期剪辑。由大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国产纪录片扶持奖、四川电视节评委会奖。就其拍摄手段以及使用设备而言,此片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是什么原因使其获得如此殊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剪辑,是剪辑使那些散乱的甚至是平淡的素材生发出新的魅力,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

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讲述了在大连近海的一座鸟岛上,一只雌性黑尾鸥在发情、交配、孵育的过程中,遭受失去配偶和幼鸟,最后自己也被游隼袭击死亡的故事。这一悲情故事不仅使观众了解了黑尾鸥这一物种的生理特性和生存状态,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黑尾鸥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

《黑尾鸥之生死》共拍摄一百多盘素材带,时间是从三月底黑尾鸥来岛繁殖开始,到八月中旬迁徙离开为止。纵观素材里的内容,第一感觉就是繁杂。所谓繁,是说同一种鸟、同一种过程拍了无数个镜头,比如,筑巢、交配、孵化、飞翔等。所谓杂,是说素材中不仅拍了黑尾鸥,还拍了岛上其他的鸟,比如银鸥、游隼、海鸬鹚及各种白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每年的三至七月是鸟岛上所有鸟的繁殖期,繁殖期结束,岛上就一只鸟也没有了,错过任何一个环节的拍摄,就只能等下一年才可能补拍。二是受岛上环境的影响,鸟岛是一个面积不足3.8 公顷的孤岛,繁殖期间会有近两万只鸟来岛繁育后代。这些鸟中以黑尾鸥为最多,约一万五六千只。因为密度大,也因为不知道哪一种或哪一只鸟会发生故事,所以初期拍摄就只好采取“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笨办法,只要人在岛上就不停地拍,也不管是否有用。唯有将这长时间跟踪纪录的故事,和发生在其他鸟身上的精彩片断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震撼力的故事脉络,可是,怎么结合呢?

整整一个繁殖期,鸟岛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筑巢时因为岛小鸟多,经常会有黑尾鸥为争巢穴撕打在一起;求偶时,雄性黑尾鸥会把嘴里的鱼吐出来献给雌性,以示爱意;鸟岛多是陡坡悬崖,黑尾鸥幼雏出生后,一不小心就会滚落悬崖摔伤或摔死;黑尾鸥和游隼同在小岛上繁殖,黑尾鸥也就成了游隼最便捷的猎物;黑尾鸥的幼雏初次练习飞翔时,胆大的一跃而起,胆小的跳跃多次也不敢起飞;在岛上,黑尾鸥除了受到游隼的威胁,还会受到银鸥的伤害,一些还不会飞翔的小黑尾鸥常常会被银鸥吃掉,等等。这些都是镜头纪录下来的鸟岛上发生的真实片段。假如这些片段发生在一只鸟或者一个鸟的家庭身上,那么剪辑就变得相当容易,我们可以从这只鸟来到岛上开始,讲述它如何筑巢,如何交配,如何孵化,如何哺育,最终幼雏如何长大,以及这其中发生了怎样的意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怎么办?如果依附于客观事实来剪辑,片子的结构就会松散,主线就会模糊,一会儿这只黑尾鸥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会儿那只黑尾鸥又发生了那样的事,最终势必是将一个个碎片堆砌到一起,既没有主人公,也没有一条命运的主线,观众看完后会感觉眼花缭乱,不知道作者究竟要说什么。当然,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背离了真实也就不是纪录片。所以,无论怎样剪辑,前提一定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但是,尊重事实并不等于拘泥于事实,因为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一定有创造,就一定有作者的思考和见解。而衡量一部纪录片成败的关键,恰恰在于其中是否蕴含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另外就其真实本身而言,它不是人们看到的事物表象,它是透过表象看到的事物本质,它是一个主观对客观认知的过程。对于鸟岛这部片子来说,展现眼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透过这些现象,透过岛与鸟以及鸟与鸟之间的种种生存关系,作者发现了什么,这种发现的价值有多大。一旦进入到这一层面的剪辑,表象就变成了一个探究事物本质的载体。经过对素材的认真分析和梳理,我们认为这个片子最终不在于鸟的命运如何,而在于从鸟的身上发现与人相通的东西,也就是说从鸟性上见出人性可能是这部片子的独到之处。

有了这样的思考,一个拟人化的剪辑思路就诞生了。我们选定一对跟踪时间最长、故事相对完整的黑尾鸥作为本片的主人公,然后把发生在其他黑尾鸥身上的故事嫁接到它们身上,去塑造一个典型的形象——雌性黑尾鸥“阿美”以及它的家庭。有人会说,这不是造假吗?当然不是。首先,客观上是基于黑尾鸥从外形上看都一样;其次,所有发生在黑尾鸥身上的事实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们把它嫁接到一个对象上来描述。这个对象也可以叫做典型形象。确立了剪辑思路,纷繁的素材一下子就有了取舍的方向,凡是能在黑尾鸥身上现出人性的取之,否则拍得再好也忍痛舍之。比如在互争巢穴中可见以强凌弱,在求偶中可见爱与奉献,在孵化中可见母爱的伟大,在游隼袭击黑尾鸥过程中可见弱肉强食,在幼雏试飞过程中可见勇敢的重要,在银鸥分吃小黑尾鸥的过程中可见同类相残的无情。这就是剪辑,先确立思想,再编织故事,故事一定是为思想服务的,如果仅仅有故事而没有思想,那一定不是一部好纪录片。

《黑尾鸥之生死》从头至尾都紧紧围绕着主人公雌性黑尾鸥“阿美”的命运展开,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四月初,“阿美”来到鸟岛开始选择自己的巢穴,因为鸟多岛小,在选择的过程中“阿美”与前来争抢者发生了长时间的撕打,最终“阿美”勇敢地将来犯者赶走,保住了自己的巢穴。巢筑好后雄性黑尾鸥“阿明”来到了阿美身边,点头低鸣后将自己嘴里的鱼吐给“阿美”以示爱意。几次示爱,“阿美”接受了“阿明”,双双结为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对恩爱夫妻第一个宝贝“小明”刚刚出壳几天,“阿明”不幸遭到游隼袭击,成了游隼口中的美食。一天不见“阿明”回来,在巢中照顾“小明”的“阿美”焦急万分,不断地飞起飞落,鸣叫不已。没了丈夫,“阿美”只好扔下“小明”,独自外出觅食。祸不单行,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小明”踉踉跄跄走出巢穴,不慎滚落崖下摔伤,“阿美”觅食归来不见“小明”,四处寻找,终于在沙滩上找到,但它无力再把“小明”送回巢中,只好眼看着潮水将“小明”卷向大海。转眼间,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全都化为乌有。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会联想到人有旦夕祸福,天地间人与鸟都一样。以下的故事依此类推,每个情节、每个细节,都是在鸟与人相关照中向前推进。片子的结尾更是将这命运之不测、生存之艰难推向高潮。“阿美”在失去两任丈夫和一个爱子后,又一个尚不会飞翔的孩子被几只银鸥分吃了,阿美在空中盘旋着,凄鸣着。看到这一幕,人们不禁会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同类相残?是不是因为环境的恶化、食物的减少?更为不幸的是,阿美因寻子心切,忘记了躲避岛上的游隼,被游隼折断了翅膀,滚落悬崖。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它不仅昭示了生命的无常,同时作为艺术作品,它也呈现了剪辑的魅力。

八月中旬,所有的成鸟带着它们在鸟岛上繁育的后代迁徙走了,但是阿美没有走,它原本是来岛繁育后代的,但是它却失去了丈夫、孩子,还有它自己的生命。当然阿美并不孤独,它身边还有因种种原因再也不能离开鸟岛的伙伴们。片子剪到此按说可以结束了,然而,优秀的纪录片一定有它出众之处,也就是说它能超出一般的思维和想象。《黑尾鸥之生死》的结尾,完全跳开了鸟岛,打开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空间,引发了人们更深远的思考。一个离鸟岛几十公里的城市垃圾场上,铺天盖地的黑尾鸥成鸟和幼鸟正在这里觅食,与黑尾鸥相伴的还有成群的拾荒者,我们人类自己。

这就是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的剪辑,剪在情理之中,剪出意料之外。

猜你喜欢
鸟岛阿美小明
估值300亿!沙特阿美拟分拆上市
鸟岛
小明照相
我们生活的鸟岛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鸟岛游
改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