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76区块开发效果评价

2012-11-20 03:45陈光喜汪德刚潘海燕王娅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1期
关键词:动用水驱采收率

陈光喜 陈 飞 汪德刚 潘海燕 王娅妮,尹 虎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9021)(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 库尔勒 841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陵76区块开发效果评价

陈光喜 陈 飞 汪德刚 潘海燕 王娅妮,尹 虎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9021)(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 库尔勒 841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3)

基于陵76井区的生产资料,通过分油砂体法计算和注采对应关系来确定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及吸水厚度统计分析来评价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然后利用采收率经验公式计算最终采收率,并研究含水上升规律、注入水利用率。研究表明,陵76区块为中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中高含水期,但剩余可采储量比较丰富,开发比较稳定,水驱效果较好,只需维持稳定生产。研究构成的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对注水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陵76井区;采收率;开发效果;评价

陵76区块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部紧邻长江,沮漳河由西至东从该区块中部穿过,其西北面有八岭山油田和花园油田,东南面有沙市油田沙24、沙26和沙27区块。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1、2油组,纵向上油层分布井段长,主要分布在新下段1油组6、7小层。油层埋藏深度为1566.7~1772.3m,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6%,平均渗透率为39×10-3μm2,地层水总矿化度为19.35×104mg/L;原始地层压力为18.16MPa,地层原油饱和压力为5.06MPa。

该区块于1995年11月正式投入开发,现已开采16年。截止2010年12月底,该区块共有油水井18口,其中油井8口,开井8口,水井10口,开井5口。目前油田年产油3236t,累积产油24.83×104t,采油速度0.39%,采出程度25.26%,年产水4.31×104m3,累积产水45.93×104m3,综合含水93.01%,年注水5.49×104m3,累积注水98.01×104m3,年注采比1.16,累积注采比1.25。

整个开发阶段,该区块综合含水率不断上升,至2003年上升幅度逐渐减小,目前油田综合含水率为93.01%,油田总体处于特高含水期。1996年至2000年,由统计表格看出,该区块产油量迅速上升,但是从年产油的趋势上看,其产量的上升主要由新井的投产造成,从2001年开始,年产油量逐渐下降至稳定。由此分析可知,目前该区块继续采取措施控制含水上升,增加年产油量。

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1)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分析 陵76区块统计油井生产有效厚度107.2m/30层,注水见效的有84.6m/20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78.9%。目前投入注水开发的有5口注水井。从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表看,目前生产井的有效厚度为107.2m,层数30层,其中水驱厚度84.6m,层数20,分别占生产有效厚度和层数的78.92%和66.67%;有采无注厚度为21.08m,层数10层,即33.3%的井层处于有采无注状态。由此看出陵76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好。

2)分油砂体法计算 分油砂体法是一种经验统计方法,其用来估算水驱控制程度的表达式为:

(1)

式中,M为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Mi为各砂体水驱控制程度;Ni为各砂体地质储量,t;D为井距,km;Li为各砂体周长,km;Ai为各砂体面积,km2。

经过式(1)计算可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85%,根据常用的评价标准,可知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好。

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1)吸水厚度的统计分析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的比值,或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厚度之比值。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认为只要注水层位吸水或生产层位产液,就认为该层位储量已全部动用。该指标的定义没有考虑开发层系内的非均质性及层间相互影响(如注入水的窜流)[1-2]。

通过对陵76区块历年吸水剖面资料的调查,发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厚度)从1999年后逐年下降到30.0%,2005年后上升到51.49%。该区块的产液剖面资料不足,以有吸水剖面资料的井为主要参考。剖面资料在各年有所波动,1999年和2003年出现异常,由其他各年的结果知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在50%~60%之间。

2)利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储量动用程度 从实际的水驱开发效果分析,水驱储量的动用程度是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而储量动用程度通过新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得到。利用陵76井区开发数据,可得水驱控制储量NOM=38.80×104t,区块的地质储量为 82.5×104t,油藏采收率Rgm可由下式求得:

Rgm=0.2014+0.086lgk-0.053lgμo-0.0155φ+0.0001f+0.3567Wf

(2)

式中,k为空气渗透率,10-3μm2;μo为原油地下粘度,mPa·s ;φ为孔隙度,%;f为井网密度,口/km2;Wf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将陵76井区实际的开发数据带入式(2),可得到Rgm为59.07%,储量动用程度为ROM=(38.80/82.5)/0.5907=79.61%,根据储量动用程度的评价准则,评价结果为较好。

3 可采储量及采收率评价

可采储量和采收率是反映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效果好坏的综合指标,是油田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高低也是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体现[3-4]。而预测水驱油田的产量及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水驱特征曲线法,选择甲型和乙型2种水驱特征曲线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5]。

通过陵76区块的数据,做出陵76区块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甲型水驱特征曲线中,可采储量NR1=29.79×104t;预测采收率Er1=29.79/82.5=36.11%;乙型水驱特征曲线中,可采储量NR2=32.72×104t,预测采收率Er2=39.66%。故预测最终采收率为Er=37.88%。

图1 陵76区块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图 图2 陵76区块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图

4 含水上升规律

1)含水上升现状 至2010年12月止,陵76区块8口油井中含水超过90%的有5口,含水率在60%~90%之间的有3口,区块的综合含水率达到了91.82%,整个区块进入了高含水期(见表1)。各年的综合含水率如图3所示,1995年到2004年含水上升速度较快,随后几年区块进入高含水期后,含水上升较平稳(变缓)。

2)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由图4可知,区块在含水率到达高含水期(60%)之前,实际曲线和理论曲线相差不大,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含水率上升过快,含水率高于理论值,开发状况不正常,水驱效果差。

表1 2010年各井综合含水

5 注入水利用率分析

1)耗水比与采出程度关系 陵76区块的耗水比与采出程度关系如图5所示,2条曲线走势趋于平行,呈现注入量大于采出水量,反映层系水驱油效率保持良好势头,地层能量得到及时补充。

2)存水率 陵76区块存水率值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存水率不断减小,则注水利用率降低,这意味着注入大量的水,仅能驱替有限的原油,当存水率趋于零时,目前条件下油藏注水开发的潜力已经达到极限,二次采油结束,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原油采收率。

图5 耗水比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图6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6 结 论

1)基于陵76区块的生产资料,利用采收率经验公式和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了陵76区块的最终采收率。研究表明,陵76区块的剩余可采储量还比较丰富,今后还要较大的发展空间。

2)计算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的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在50%~60%之间,比较合理,应持续保持。

3)研究形成了最终采收率预测、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存水率和水驱指数4个评价指标构成的低渗透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

[1]严大凡,张劲军.油气储运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72-103.

[2]文华.边底水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16(2):50-52.

[3]谢从姣,陈生泽.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以张天渠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16(4):29-33.

[4]侯荣.岔河集油田岔30断块水驱开发效果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4):38-40.

[5]王凤琴.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效果[J].断块油气田,1998,5(3):39-42.

[编辑]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1.039

TE357 6

A

16731409(2012)11N12003

猜你喜欢
动用水驱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