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文 研究员
持续发展的中日经贸合作
徐长文 研究员
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经受了诸多波折和干扰,仍保持持续发展趋势。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已从货物贸易扩展至服务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广泛领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回顾40年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展望未来的发展,尽管还会遇到困难和阻力,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努力下,双方的经贸合作前景仍是光明的。
中日恢复邦交40年来,两国经贸合作从小到大,持续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贸易与投资合作持续增长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贸易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中日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全面发展时期。据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两国贸易额只有10亿美元(见表1),之后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2011年贸易额比上年增长15.1%,达到高峰的3428.9亿美元。2012年1-6月两国贸易已达1620亿美元,预计下半年双方贸易会有较大增长,全年双方贸易额将突破3600亿美元。经历40年两国贸易额增长了350多倍。
表1 中日贸易的发展变化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各年
日本也是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中方统计,1979—2011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金额达796亿美元,仅次于新加坡,是对中国第二投资大国。
日本对中国投资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投资持续增长、规模大型化。1979—1990年的11年间,日本对中国实际投资只有29.9亿美元(见表2)。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后,日本对中国投资不仅金额迅速增加,规模也趋大型化,1993年投资项目平均不足85万美元,而2004年达265.2万美元,规模扩大了2倍多,2009年每项金额达322万美元,又增加了21.5%,表明日本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增加。二是制造业所占比重高。在日本对华投资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持续在70%左右,高峰时的2008年高达74.9%。但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服务领域的开放,日企对中国非制造业领域投资比重提高,与此相比,制造业投资有所下降,2010年仅占62%。三是2011年以来对华投资大幅增加。2011年3月份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等灾害,给日本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日本对华投资达6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6%,创近几年来最新纪录。今年1-6月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原因是:日本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日元汇率徘徊在高水平上,国内经济低迷,且电力供应不稳定,刺激企业扩大对外投资;为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开拓中国内销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美经济不振,企业投资转向亚洲地区。
(二)两国贸易比重发生重大变化
日本是贸易立国的国家,过去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曾一度占日本对外贸易比重的近40%。特别是日美贸易,因日本对美国出口大幅增加,日本贸易顺差剧增,由此日美之间产生激烈贸易摩擦。这就是1985年9月22日欧美通过广场会议决议,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原因,日本对欧美贸易比重也逐渐下滑。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日本为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培育其出口市场和扩大两国的经贸合作,1979年开始对中国提供开放援助(ODA)和日元贷款等经济合作,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医疗,以及培育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JETRO、野村综合研究所等机构以及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五郎、小林实等友好人士向中国提供、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资料和经验,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的经贸合作持续扩大,自1993年开始,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曾占中国对外贸易份额的20%(见表1)。但是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对外经贸的大幅增长,11年来年均增长21.2%,而中日贸易年均增长15.1%,所以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持续下降,2011年降至9.4%。据日方统计,21世纪以来,中日贸易年均增长14.1%,远高于日本对美国贸易年均增长1.6%的水平,所以中日贸易占日本的比重则由2001 年的11.9 %上升至2011年的20.6%。特别是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多高于出口,致使对日本贸易连续十年逆差,2009年逆差330亿美元,2010年逆差增长到557亿美元,2011年也达到463亿美元,原因是受日本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影响,中国很多商品难以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媒体说,“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很大程度上依仗对中国出口的增加”。
表2 日本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状况 单位:亿美元, %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统计
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也在增长,但是迄今投资额尚不足40亿美元。原因是日本市场封闭,中国企业对日本市场了解不足,投资增长困难。但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增多,如上海电气公司收购日本秋田印刷公司,中国三九集团收购富山县的东亚制药公司,2006年6月中国苏宁电器公司收购日本一家大型家电公司25%的股份等。
(三)中日深化金融合作
据日本发表的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约1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万亿元),占日本国债总额92万亿日元(约合1.18万亿美元) 的20%,这是继2010年中国持有日本国债超过美国和英国而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后,中国持有日本国债的最新纪录。
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24万亿美元,如何有效用活这笔资金非常重要。欧美国家经济动荡,债务危机加剧,欧元和美元持续贬值,使得中国增持的大量欧元、美元资产有可能缩水,需要采取措施回避风险。而日本远离欧美等债务风险中心,加之近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货币稳定,日元又可称为相对稳定和安全的资产,所以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特别是新增外汇储备部分用于投资日本国债。中国还将部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成日元储备,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减持美国国债594亿美元。
去年底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提速。中国央行放宽了日本央行持有中国国债的份额。今年3月份,日本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人民币(约合8500亿日元)中国国债。随着中日经贸关系进一步强化以及欧洲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中日两国增持对方债券份额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目前全球的资金都在向日美两个市场转移,因为日债、美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避险品种。但是从长期看,由于日本国债等债务余额在今年末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倍,债务规模较为庞大,市场对日本预期出现悲观情绪,需引起注意。
今年6月1日,中日两国启动人民币和日元直接兑换,日元将成为美元之外第一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外国货币。两国货币的直接兑换省却了中间环节,可以降低手续费和交易成本约30亿美元。而且有利于回避汇率变动风险,促进双方经贸的快速发展,是两国经贸发展的大势所趋。日本希望,两国货币实现直接兑换,可支持日本企业增加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及在东京金融市场上发展与人民币相关的业务,将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活力转换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动力,改变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状态。中国也希望两国的货币兑换在推动双方贸易和投资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日两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又互为主要贸易伙伴,2011年中日贸易额是10年前的2.5倍,而且两国贸易每年仍以15%的速度增长,2015年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水平。
但是,近来日本实行的所谓“购买钓鱼岛”、“钓鱼岛国有化”,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两国经贸合作大局,日本也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日本应以史为鉴,以长期友好合作的态度,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保持两国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两国应加大加工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在东部地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也在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并加速转型升级。中国的加工贸易有两大特点,一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较多,二是中小企业多,研发和资金能力有限,抵御风险能力差。日本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优势,中小企业在资金和专门技术等方面也具有优势,两国在发展加工贸易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日要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构成最大威胁。中国每年有10%的出口企业受到技术性措施影响,受损上千亿美元。日本企业也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 ,两国需携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两国企业要加大相互投资力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0年3月发表的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调查显示,未来3年日本企业对外新投资将放在扩大原投资规模,增加销售、生产、研发机能等方面,中国是重要市场。这表明日本企业将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日本在增加对中国沿海地区投资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国内陆省市区的合作力度。日本在华企业已经超过22000家,每年新的投资增长也很快。中国也欢迎外资金融、保险、电信、会计公司等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此外,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也有广阔的空间。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城市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日本企业也可参与合作。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潜力巨大。几年来日本市场也逐步开放,封闭性和商业成本过高等问题有一定缓解。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亚洲地区最有魅力的投资市场,特别是日本在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稳定、劳动力素质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也很有积极性,只要放宽引进外资政策、提高透明度、为外资进入提供更多的便利,并加强在中国的招商引资力度,中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将增加。有人认为日本劳动力成本高、产品质量要求高等,不适于中国企业投资,其实对外投资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在双方的合作中生产高质量产品、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进一步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过去中日贸易的60%是用美元结算,今后可改为用人民币或日元结算,提高人民币在中日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在提高人民币结算比例,由2010年年初的0.4%提高到今年初的1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日经贸的快速发展和两国货币直接兑换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也为日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日本《每日新闻》今年5月31日社论说,“东京有必要在建设日元与人民币兑换市场的同时,建设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这对日本而言也是重大的商机”。日本很关心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建设,如中国香港、伦敦和新加坡。随着日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合作的深化,东京也有望成为和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竞争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加快中日韩FTA的建立,深化合作。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布,中日韩FTA年内开始进行谈判。三国建立FTA不仅有利于三国经贸发展,也会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中日韩三国2001年开始就建立FTA进行共同研究,2011年12月25日,三国就FTA谈判达成协议,共同研究的旷日持久表明了其艰难程度。在三国中的两国之间的FTA尚未缔结、各方的疑虑和担心未消除前,建立三国FTA其难度可想而知,更难以缔结高水平的中日韩FTA。只有缔结了两国之间的FTA,中日韩FTA才会水到渠成。
中韩FTA虽然已经进入谈判阶段,但是韩国担心本国农产品、纺织品无竞争性,中国农产品、纺织品会冲击韩国市场;中国工业部门也认为,韩国的重化工业比中国发达,担心其产品冲击中国市场。双方尚需深入交流、加强相互理解。其实中韩建交20年来的经贸发展的实绩已表明,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远远大于竞争。1992年中韩建交时,双方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2456亿美元,增长近50倍。今年是两国建交20周年,贸易额将达2650亿美元,即中韩贸易仅用20年便突破2600亿美元水平。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中韩贸易是发展最快的。韩国也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日两国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对中日FTA两国经济互补性更强,缔结FTA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是,由于日本考虑美国的因素,即担心日本未与美国缔结FTA,而缔结了中日FTA、中日韩FTA会遭到美国的指责,因而对中日FTA和中日韩FTA持消极态度。几年前,日本曾想借ECFA的东风开拓中国市场,即通过对台湾投资、与台湾地区企业合作,再开拓大陆市场,而不一定要缔结中日FTA。这些投资合作也获得了很多成功,如日本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企业合作的台湾统一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等企业合作的台湾顶新集团,日本丸红公司等企业合作的台湾旺旺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获得效益不仅高于在台湾经营的总公司,更高于其在海外的所有投资企业,现在三家企业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并计划把总公司迁至中国大陆。
但是为了日本企业能直接开拓中国大陆市场,日本要尽早与中国缔结FTA关系。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日FTA可推动日本实际GDP增长0.68%,高于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FTA对日本经济拉动水平。日本与美国缔结FTA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拉动只有0.35%。日本的研究还显示,中日韩FTA将拉动日本实际GDP增长达0.74%,远高于日本参加TPP只使GDP增长0.54%的水平。同时日本为获得参加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尽管对中日韩FTA仍有些担心,也要积极推进中日韩FTA的政府间谈判,并争取早日缔结FTA。更重要的是,今年5月中韩宣布两国FTA开始谈判,这对日本是个巨大冲击,在中国市场上,韩国是日本的最大竞争者,如中韩FTA建立,日本将失去7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日本的对策是尽早建立中日FTA,据测算,中日FTA将每年大幅度扩大对中国出口478亿美元。
早在2003年日韩两国就开始了FTA谈判,但是因日本在开放农产品市场上引起韩国的不满,致使谈判中断。之后又因韩国担心日韩FTA将使韩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加之后来的领土等问题积怨颇多,谈判至今尚未恢复。由于中日韩FTA有利于韩国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韩国对中日韩FTA 持积极态度。但是,今年是韩国政治敏感年,4月份国会选举,12月份进行总统大选,可能影响中日韩FTA以及韩国与其他国家建立FTA的步伐。
商务部研究院;责任编辑:郭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