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其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性形成、人格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3]。因此,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兴起,加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受到越多越多研究者[4-7]关注和重视。壮族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汉互化是广西壮汉两个民族关系史上一个显著的特点[8]。因此,伍光业在2000年时对广西某师院壮族大学生进行测查的结果显示壮族父母养育方式与汉族类似。本研究以期对不同民族(汉族、壮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及特点进行探讨,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将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为其他民族的父母提供借鉴。
1.1 对象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抽取广西桂平某乡镇3所农村小学的4~6年小学生共403名,其中1所是以汉族为主的小学共162名,另外2所是以壮族为主的共241名。删除无效问卷和学生中除壮、汉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后获得有效问卷377份,其中汉族学生151人(男生72人,女生79人),平均年龄(11.58±1.11)岁,壮族学生226人(男生110人,女生116人),平均年龄(11.76±1.06)岁。
1.2 方法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采用由瑞典Umea大学Perris等人编制的,由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9],修订后的中文版EMBU共66个项目,采用1~4记分,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量表,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量表,共计11个分量表。分别为FF1(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 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 F2(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 F3(母亲拒绝、否认)、M F4(母亲惩罚、严厉)、M F5(母亲偏爱被试)。经过有关测查检验,中文版的EMBU有较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分别以性别、族别、年级为自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性别和年级主效应显著。
2.2 汉族与壮族高年级男女小学生的EMBU结果比较 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对汉族与壮族高年级小学生性别主效应进行多重差异比较,结果显示,汉族与壮族高年级男性小学生在M F5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汉族与壮族高年级女性小学生在FF2、FF5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1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F)
表2 壮族与汉族高年级男女小学生的EMBU 比较()
表2 壮族与汉族高年级男女小学生的EMBU 比较()
男 生女 生汉族(n=72) 壮族(n=110) t 汉族(n=79) 壮族(n=116) t FF1 45.69±7.95 46.48±8.22 -0.65 44.89±8.35 44.02±9.01 0.69 FF2 22.86±5.33 22.97±6.10 -0.13 19.46±5.88 21.53±6.85 -2.28*FF3 22.13±3.91 21.70±4.29 0.67 19.74±3.89 20.30±4.54 -0.90 FF4 10.49±2.36 11.07±2.66 -1.44 9.39±2.76 9.71±2.59 -0.81 FF5 11.57±2.95 11.21±3.36 0.76 9.26±2.78 10.28±3.44 -2.12*FF6 14.12±3.44 14.09±3.13 0.06 13.40±2.90 13.54±2.99 -0.31 M F1 47.74±8.92 49.21±9.17 -1.09 46.37±9.77 46.45±8.79 -0.62 M F2 37.48±6.25 37.92±6.76 -0.24 35.00±6.74 36.50±7.30 -1.45 M F3 15.35±4.13 14.91±4.28 0.69 13.45±4.73 14.07±4.57 -0.91 M F4 15.93±4.67 16.05±4.55 -0.18 14.48±4.84 15.85±5.52 -1.77 M F5 10.71±2.54 11.59±2.78 -2.00* 9.35±3.04 10.03±2.73 -1.57
研究结果显示,壮族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亲对女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较少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壮族高年级女性小学生的父亲在FF2、FF5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汉族父亲,这表明壮族父亲对女孩子表现的态度更严厉,并且给予更多的惩罚、拒绝和否认。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亲对男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更少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壮族高年级男性小学生的母亲在M F5因子得分高于汉族母亲,说明壮族母亲,特别是对于男孩子,较汉族母亲多给予其偏爱。以上结果显示,在壮族父母亲中重男轻女现象较汉族父母亲严重,这种差异可能主要受到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教养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养方式。同时提示壮族父母教养方式与汉族类似,没有较多明显的差异,这个研究结果与伍业光等[10]研究的结果类似。出现这种情况学者们认为与民族性和区城性有关,广西壮族与汉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民族习性互相融合,子女包括祖辈接受的是汉语教育,这些造成了广西壮汉两族相近的父母教养方式[10-11],也就是说与同区域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民族文化习俗融合、同化有关。这也验证了顾有识的研究结论:广西桂平是壮人汉化之一。
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感知到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民族之间基本类似,但存在着性别差异。壮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中仍然有重男轻女现象,特别是在壮族父母亲当中表现较汉族父母突出,父母对男孩管教方式处于溺爱和暴力两个极端。这与陶建青等[7]、伍业光等[10]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壮族与汉族之间父母教养方式基本无明显差别,但具有性别差异性。
[1]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483-486
[2]伍业光,唐全胜.壮、汉族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性格、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5-316
[3]彭焱,牛春娟,陈晓美,等.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433-434
[4]李玉欣,赛音朝格图,张艳敏,等.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307-308
[5]尹文娟,荆承红,施建农,等.维吾尔族、汉族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16-518
[6]杨雅琴.裕固族和汉族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4):355-356
[7]陶建青,蒋春清,陈忠勋,等.仫佬族地区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99-900
[8]顾有识.试论历史上的壮汉互为同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9,3:46-50
[9]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10]伍业光,唐全胜.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人格影响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294-295
[11]陈昆明.150名民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调查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12(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