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钟 琦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云南昭通 657000)
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旅游动机调查研究
——以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周文斌1,钟 琦2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云南昭通 657000)
旅游动机是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大学生旅游是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问卷调查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学生的基础上,分析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针对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旅游动机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
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预计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而据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则作了具体的规划:“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从这些权威报告发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国家对于旅游业的重视。
在我国,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大学生旅游者的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但由于其队伍庞大,以及其自身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旅游者的整体形象,使得大学生这个在当今时代稍显特殊的旅游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旅游行为及旅游消费的研究也明显增多,这些研究大多以某一省份或某一学校为例,对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及影响因素、旅游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旅游行为主体心理特征等做了较多的探讨。根据这些研究走向,我们选取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学生的旅游消费、旅游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贫困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因素,试图对众多的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报告做一些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旅游动机是指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旅游动机的产生是研究旅游者心理的起点。”[1]18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旅游的主观设计,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前进。由于“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旅游者要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同时,又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动机往往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86所以,旅游动机具有多源性。针对高校学生的特殊性,研究大学生的主要旅游动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政策制定、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调查对象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主要以招收云南学生为主,近年来,学生中的贫困生比例已接近80%,甚至更多。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能较好的反映出贫困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基本状况。其次,研究贫困地区地方性高校的学生的旅游消费状况,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实证材料,为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第三,在众多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文章当中,鲜见对贫困地区高校及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作为构成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部分,贫困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并不应该受到忽视。
2.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个系的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00份,文科和理科各占一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87份,有效率达97.8%。
贫困地区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结果统计表
从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1.“游览著名历史遗迹及文化艺术”、“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是贫困地区高校学生主要的旅游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358名和352名学生选择了“游览著名历史遗迹及文化艺术”和“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均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说明贫困地区许多大学生把旅游活动作为了解名山大川、历史遗迹、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时机,他们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性。“因为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家庭,获得的各种学习机会,包括旅游机会较少,对于各种文化知识的渴求大于城市学生,因此对于文物古迹这种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旅游资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3]5786这也与我们曾做的关于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旅游花费来源和支出结果具有一致性。(见《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旅游消费调查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由于贫困地区高校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无力支付他们外出旅游的费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依靠平时的生活费用的积余来进行旅游,经济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因此,旅游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对他们尤为重要。
2.贫困地区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存在多样性
人的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而人们外出旅游时,也很少是出于一个方面的动机。在本调查问卷中,有关旅游动机的16个选项,都有不同人次的学生进行选择,说明贫困地区高校学生进行旅游活动不是受单一旅游动机的影响。这也充分说明贫困地区高校学生进行旅游动机的多样性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多样性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异。但是,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在动机类别上仍存在共性和差异性并存,如两者都把“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作为主要的旅游动机,说明旅游活动也成为大学生校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认同。同时,贫困地区高校学生还把“游览著名历史遗迹及文化艺术”作为主要旅游动机,而东部地区高校学生则认为“调节心情”是旅游的主要动机,这样的结果再次表明,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
3.贫困地区高校学生的旅游动机存在差异性
由于每个贫困地区高校学生的个性、态度、偏好、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旅游动机的差异性。也由于学科方向和年级的不同,导致学生在旅游动机上存在差异。通过本调查表明,三年级学生由于面临毕业与就业的压力,更多的学生选择“调节心情”和“通过旅游缓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而二年级学生已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压力减小,在旅游动机上多偏向于“逃离城市生活亲近大自然”和“通过旅游可以更好地加深与同伴之间的感情”,一年级学生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还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因此,在旅游动机上,多偏向于“寻求独立的需要和体验新的生活经历”和“参加学校、社团及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
1.贫困地区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使是贫困地区高校的贫困学生,通过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也是应该的和必须的。为此,贫困地区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不能因为旅游是一件耗财、耗时的事而因噎废食,应当对大学生正常的外出旅游给予肯定,并且给予积极引导,正确处理好开心出游与确保安全的关系、日常消费与旅游开支的关系、学习时间与出游时间的关系、增长见识与学以致用的关系。
2.旅游企业应加大与学校的合作
在信息化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青年是旅游的主体参与人群,而大学生群体,又是其中最有活力与市场潜力的群体。”[4]11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尤其需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在食堂、球场、娱乐场所等地进行促销,采用宣传单、报纸、海报甚至是高端现代宣传技术等形式,加强旅游宣传,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同时,“无论是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实际消费能力看,还是从影响出游的原因来看,都可以得出经济因素在学生出游决策上占据了首要位置。”[5]21旅游企业应该从这样的实际出发,针对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的特殊情况,本着“机动灵活、薄利多销、诚信为本”的服务原则,在旅游景点的门票、住宿、导游、购物等方面的服务给予特殊的价格优惠,以吸引大学生这个特殊市场。
3.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支持和监督
在开发大学生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还不可以忽视了政府对市场经营者的监管和支持作用。首先,政府应看到旅游的社会意义和对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文化价值,通过宣传媒介等形式鼓励大学生适时适量地出游。其次,要针对庞大的大学生旅游群体的实际,切实制定保障大学生旅游安全的相关管理规定,把大学生旅游安全落实到实处。再次,政府应该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并给予真正的政策优惠。
[1]高金城.旅游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刘纯.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杨瑞.大学生旅游偏好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
[4]姜蕾.2011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出炉[N].中国青年报,2011-11-23(11).
[5]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F590-05
A
1671-8275(2012)03-0134-03
2012-04-20
1.周文斌(1968-),男,云南大关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2.钟琦(1973-),女,云南彝良人,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