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酸菌素质量标准的提高方法

2012-11-16 03:38:48李作堂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7期
关键词:茚三酮三聚氰胺脲酶

李作堂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绥化 152015)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我们拟对我单位开发的颗粒剂质量标准进行提高,具体如下:

1 蛋白质鉴别:因乳酸菌素中的抗生物质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对其它相近种类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抗生物质一般是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蛋白 (30-6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高等电点和亲水特性。因所有氨基酸及具有游离α-氨基的肽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物质,只有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亮)黄色物质,上述反应称为茚三酮反应。虽然蛋白质和多肽具有茚三酮反应,但是肽链越大,灵敏度越差,所以我们拟通过试验考察本品是否具有茚三酮反应,方法具体如下:

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乳酸菌素1g),加水20ml充分振摇,滤过,取滤液加茚三酮试液数滴,置水浴上加热,显蓝紫色。

我们取留样至今的三批稳定性样品(090134、090135、090136、100139) 按上法操作,结果溶液显蓝紫色;另取本品辅料适量(约相当于乳酸菌素1g),按上法操作,结果未显蓝紫色。说明辅料对本鉴别无干扰,本鉴别具有专属性。

2 脲酶的定性检查:近年来,有将豆浆粉掺乳奶粉中以植物蛋白冒充动物蛋白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根据大豆中含有脲酶这一特点对其进行检查。

大豆(豆浆)中含有脲酶,它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具有绝对专一性,特异性地催化脲素水解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尿素分解后溶液pH上升的(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分解出来的氨几乎都溶解到了水中,而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成为气体溢出)。

原理:

取本品1g,加水8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m l分别置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混合缓冲液(0.06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6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39:61)1ml,样品管中加入10%尿素溶液2ml,对照管中加入蒸馏水2ml,摇匀,置于30℃水浴中保温10分钟,取出,样品管和对照管中分别加入酚红指示剂1~2滴,摇匀,对照管显黄色或橙黄色,样品管不得显红色。

我们取留样至今的三批稳定性样品(090134、090135、090136、100139) 和黑龙江地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菌素颗粒,按上法操作,结果样品管均为黄色。按处方量称取本品所用辅料,按上法操作,结果样品管也为黄色,说明本品辅料中无脲酶,不干扰本品中脲酶的检查。

3 三聚氰胺的检查:对食品中可能出现的三聚氰胺,并不是只要检出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关键是要看食品中的含量及人体可能的摄入量。国际上通常用人群耐受摄入量(TDI)来表示人群对食品污染物的安全摄入限量,即每人每天终身摄入该剂量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食品中三聚氰胺进行风险评估时提出人群TDI为0.63mg/kg体重。欧洲食品安全局提出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TDI值为0.5mg/kg体重。我国专家考虑到婴幼儿的敏感性及奶粉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类似物等其他不确定因素,提出三聚氰胺的TDI为0.32mg/kg体重。假定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体重分别按照60、20和7公斤来计算,以TDI为0.32mg/kg体重进行计算,那么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摄入量不超过19.2mg、6.4mg和2.24mg时,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按婴幼儿摄入量的限值2.24mg的限量确定本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根据说明书用法用量本品一日服用乳酸菌素颗粒量相当于乳酸菌素原料6g(按最大服用量,相当于成人用量),则相当于373mg/kg。因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1mg/kg为婴幼儿通过配方奶粉摄入的三聚氰胺仅为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2.24mg(0.32mg/kg体重7kg体重)的6.6%,故我们按6.6%确定乳酸菌素原料中三聚氰胺的限值为20mg。

我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对乳酸菌素原料进行检测,结果原料样品液中在三聚氰胺主峰处无吸收峰出现,说明此批原料中不含有三聚氰胺。因本品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为了从源头控制成品质量,我们拟对乳酸菌素原料中三聚氰胺量进行控制,将本品的限量定为20mg/kg,高于20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

综上所述,我们对乳酸菌素颗粒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增加了茚三酮的鉴别反应;为辨别产品中是否参杂植物蛋白增加了脲酶检查;另为了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对原料进行了三聚氰胺的检查。我们认为通过增加上述检查项目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86-2003“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2]GB/T 5413.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脲酶的定性检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4]《中华人民共和药典》2010年版二部.

猜你喜欢
茚三酮三聚氰胺脲酶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细菌脲酶蛋白结构与催化机制
污泥发酵液体中提取的腐植酸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腐植酸(2020年1期)2020-11-29 00:15:44
脲酶菌的筛选及其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利用茚三酮显现汗潜手印的工艺研究
海峡科学(2016年10期)2017-01-13 07:36:00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纸张上汗潜手印的显现研究
法制博览(2016年19期)2016-02-01 05:11:07
DFO、茚三酮显现渗透性客体上新鲜汗潜手印的比较研究
海峡科学(2015年10期)2015-11-08 07: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