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
(湖北省襄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 襄阳441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区环境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这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环境问题,因此改善城市的声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
根据目前襄阳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在不同的功能区,选定9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表1)。
表1 襄阳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5.5m/s以上的停止测量。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同时也可保持传声器清洁。
功能区噪声在襄阳市区每季度进行一次24h连续监测。
城市功能区噪声质量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见表2。
表2 城市功能区噪声质量评价标准 dB(A)
2010年,襄阳市1类区、2类区、3类区昼夜噪声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类区夜间出现超标,超标0.7dB。大型车辆集中在夜间进入中心城区是造成4类区夜间噪声超标的重要原因。2010年襄阳市功能区噪声评价见表3。
表3 2010年襄阳市功能区噪声评价 dB(A)
“十一五”襄阳市功能区噪声监测趋势见图1。
图1 “十一五”襄阳市功能区噪声监测趋势
由图1可知,“十一五”期间,襄阳市功能区除1类区外,其余功能区噪声均成下降趋势。1类区噪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无明显地上升和波动;该市2类区、3类区均达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3类区标准;4类区夜间均出现超标现象,平均超标值为5.4dB;2006年该市1类区噪声出现超标,夜间噪声超标0.4dB,其余年份均达标。
“十一五”期间,襄阳市经济处于高速增加阶段,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但伴随经济发展,襄阳市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车辆的数量急剧递增,但道路建设在短期内不能与其同步增长,这样就导致交通出现拥挤、堵塞,同时还带来汽车紧急刹车和连续鸣笛的状况,加之大型、重型车辆集中夜间放行,使得该市噪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襄阳市商业中心人流密度大,营业时间延长,也是造成襄阳市功能区噪声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2011年该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性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为765650辆,比2009年增加了24%。2009~2011年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见图2。
图2 2009~2011年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度变化图
2010年,襄阳市1类区、2类区、3类区昼夜噪声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类区夜间出现超标,超标0.7dB。“十一五”期间,该市功能区除1类区外,其余功能区噪声均成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1类区噪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无明显的上升和波动;该市2类区、3类区均达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3类区标准;4类区夜间均出现超标现象,平均超标值为5.4dB;2006年该市1类区噪声出现超标,夜间噪声超标0.4dB,其余年份均达标。
伴随经济发展,襄阳市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车辆的数量急剧递增,但道路建设在短期内不能与其同步增长,这样就导致交通出现拥挤、堵塞等现象,同时还带来汽车紧急刹车和连续鸣笛的状况,加之大型、重型车辆集中夜间放行,使得该市噪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襄阳市商业中心人流密度大,营业时间延长,也是造成襄阳市功能区噪声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制定噪声防治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应从防止噪声的观点进行城市总体布局,对各类交通干道和噪声源进行合理布局。利用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公共建筑如剧院、商店、餐馆等布置在临街一面,以形成隔音障壁,使内侧居住区比较安静。大力发展绿化,利用绿化带减弱噪声传播,实测表明,10m、20m、30m、40m宽的绿化带可以分别减弱噪声30%、40%、50%、60%[2]。
(2)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提倡绿色出行。随着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道路拥堵情况不断加剧,交通噪声污染压力不断增大,为保障公众出行便利,减轻交通拥堵所产生噪声的污染,应大力发展以城区轨道交通、公交为主的交通方式,加大道路建设力度,发展新区建设,减轻目前主城区居住、交通压力。开展“无车日”宣传活动,提倡绿色出行,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3)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工作。在噪声达标区内开展“宁静小区”创建活动。其创建单位要设立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小区(配)电设施、电梯、水泵等公用设施要采取减噪措施,小区居民室内装修要控制作业时间避免噪声扰民,小区居民在室内播放音乐、演奏乐器及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应适当控制音量,小区内禁止设置高音喇叭和机动车鸣笛,摩托车夜间进出小区应熄火推行,设置防止饲养宠物产生噪声扰民的措施。
(4)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根据襄阳市环境噪声监督职责,在相关部门内部设立噪声投诉热线与监督处理机构,专人专职,根据各相关部门权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让市民不用区分噪声类别,即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直接与相应监管部门联系,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
[2] 谢 浩.绿化带——天然的减噪消声器 [J].陕西建筑,1999(3):1.
[3] 王江涛.昆明市区域噪声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4):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