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群
(江苏省丹阳市环境保护局,江苏 丹阳212300)
化学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很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世界化学品年总产值已超过15000亿美元,我国主要化学工业总产值也已达1400亿美元左右,其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左右。目前,化学工业与金属冶炼、能源电力一道已成为我国三大高增长产业群。
由于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阳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胶粘剂、涂料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为代表的化工产品门类,为该市国民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同时,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该市的化工行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为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促进该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该市化工行业发展及其污染现状的调研,对该市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思路和管理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以进一步促进该市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丹阳市经环保及安监等部门同意审批的注册化工企业有216家,投资规模从数万元到数亿元人民币不等,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
该市化工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调查见表1,各乡镇化工企业分布情况调查统计见表2。从表1、表2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市化工企业具有以下“三多三少”及“地域分类集聚”的特点。
(1)投资不足百万元的小企业多,规模型企业少。据初步统计,该市化工企业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化工企业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87.9%(其中,投资不足100万元的化工企业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52.3%),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仅占总数的5.6%。
表1 全市化工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2)低档次的技术复制加工型企业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甚少。丹阳市通过注册的216家化工企业中,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油漆涂料、浆料胶粘剂等产品为主的技术复制型加工企业较多,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47.7%;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等产品为主的企业中,以同类产品为主的重复投资的技术复制型企业也占了一定比例。
另据初步调查,在该市所有化工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或具备高新技术产品条件的企业不足10家。
(3)选址于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少,分散布置于集镇村落的多。据初步调查,丹阳市化工企业中,选址分布十分散乱。能够选址于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含市区工业区)的仅占19.9%,大部分特别是中小型化工企业均散落于各自然村落及乡镇集镇附近。就是能够选址于工业集中区的少量化工企业,其周边环境均分布有一定居民住宅及村落,甚至学校和医院等民生设施。该市在多年的发展规划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化工集中工业区。
表2 全市各乡镇化工企业分布及分类情况统计
(4)丹阳市化工企业在乡镇集聚上明显带有历史产业结构沿革的地域分布特点。从表2可见,该市化工企业主要集聚于皇塘、吕城、导士及市区(云阳及开发区)。而且,皇塘镇的化工企业主要以有机中间体合成为主(占该镇化工企业总数的70%),吕城镇的化工企业主要以油漆涂料为主(占该镇化工企业总数的82.8%),导士镇主要以胶粘剂及树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为主(分别占该镇化工企业总数的55.6%和29.6%),市区(云阳及开发区)则主要以树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类产品为主(占该区化工企业总数的85%)。这一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乡镇区域化工技术人才分区集聚及历史上母企业逐渐扩散分离的历史所造成,同时反应了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化工企业在这些区域的产业结构定位。
由于丹阳市化工行业具有上述“三多三少”的特点,因此,该市化工企业在污染控制及防风险能力上具有明显的弱点,同时决定了该市化工企业发展后劲及区域招商集聚动力及效果欠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用于污染控制及风险防范的投入不足。尽管全市环保投入占到化工行业总投资的9.2%,但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总共占环保投入的66.2%),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仅有简单的污染治理设施甚至没有,因此,大量化工“三废”特别是散布于各乡镇村落的中小型化工企业的“三废”尚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2)由于该市化工品种较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其污染治理技术及管理难度均较大。鉴于该市大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有限,大量已建的治理设施均不能有效运行,导致了大量化工废水、废气均超标排放。
(3)由于该市大量的化工企业选址散布于集镇及村落周边甚至于集镇内部,化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及居民村落交相混杂,增加了化工企业废气等污染控制的要求和难度,造成了很多污染纠纷,留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是在防风险能力上,除了部分技术管理能力较强的大中型化工企业外,大量的中小型化工企业基本不具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技术。
(4)由于环保监管方式的欠缺和监管能力的不足,该市大部分化工企业的废液废渣等危险性固废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置,在数年中,已发生了多起由此而引发的突发性污染事故。
由于丹阳市化工企业选址散乱,同时技术和投资能力欠缺等诸多因素,其行业污染已给该市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局部地区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该市应尽快采取措施,以有效解决化工行业发展过程所遗留的问题,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该市的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即是规划建设该市的化工集中生产区(化工园区)[3]。
化工园区建设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国外称之为“Chemical Park”,它的主要特征是以产业空间集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围绕发展化学工业而建设的化工园区蓬勃兴起,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区域经济、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和幅射作用。
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在近几年驶入了快车道。沿海、沿江的一些地区利用自身航运、交通、水源、环境的优势,大力实施园区建设,中西部一些地区也在筹划建设新的园区。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我国已规划建设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化工园区总计有320个左右。其中,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新建化工园区达60多家。主要有:上海化学工业区(曹泾)、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区、常熟国际氟化工园区、苏州经济新区化工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张家港)、镇江经济开发区(镇江新区国际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园区、常州化工开发园区、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宁波化学工业园区、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福建泉港石油化工区、广东大亚湾开发区石化工业区(惠州)、四川西部化工城(泸州)、广东茂名石化工业区、广东珠海石化工业区、北京精细化工园区、山东齐鲁化学工业园、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河北沧州临港化学工业园区、深圳精细化工园区等。
4.1.1 丹阳市化工行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丹阳市化工行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城乡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2004年统计,全市化工行业销售总额占全市所有工业经济销售额的3.71%,其利税总额已占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5.54%。按照国际通行统计原则,该市化工行业与全国一样,已成为该市现有主导产业之一。
4.1.2 丹阳市规划建设化工园区的重要意义
化工生产园区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三废”的统一治理,有利于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更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5]。该市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对于调整该市化工产业结构、提高化工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外商选择投资化工项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产品在区域市场的容量或潜力大;交通便利,包括陆路和水运;有合理的、完善的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包括港口码头、水电汽、环保设施;有比较好的人文环境,便于吸纳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有比较好的原料和能源供应条件;有竞争力的土地、水、电、气价格和比较好的优惠政策。这些条件对于丹阳市绝大多数的单个企业来说均很难实现,只有通过该市政府推动,建设相对集中的化工生产园区,才有可能具体实现。
另外,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对于推动园区的规划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又具有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有力地提升了地方经济,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和品牌。
(2)有利于实施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随着丹阳市集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集镇规模迅速扩大,许多化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已逐步成为发展中的市区和镇区,如不搬迁,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对居民生活和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该市较具实力的丹化集团和导士正丹集团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均面临这样的难题。通过城镇规划,实施企业搬迁,落实园区建设,不仅可改善该市城镇和乡村环境,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把分散的老企业聚集在园区,将产生强大的聚集效益。特别是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落实和步伐加快,为该市规划建设化工园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3)有利于改善长期困扰丹阳市化工行业发展的技术落后、规模和布局“小而散”以及环境污染和风险事故的问题。该市除少部分化工企业规模较大外,大部分化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仅限制了企业延长产业链的能力和竞争力,也给环境治理和风险防范造成了巨大压力。建设化工园区,以产业空间集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环境集中治理,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大缓解该市化工行业的厂群矛盾、工农业矛盾等社会问题,实现该市化工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符合化学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产品链长,关联度高,上道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道工序的原料,生产装置相互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化工园区省去原料运输费用,而且相互关联的化工装置集聚在一起,有利于生产控制、安全操作,有利于“三废”集中治理和风险防范。
(5)从循环经济出发,发展若干合成树脂及添加剂等化工产品,可以为丹阳市眼镜、汽配等支柱产生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持,提高该市相关行业的总体竞争能力。例如,丹阳经济开发区已于2012年引进了具有研发能力的韩资高分子合成材料(树脂单体)生产企业,该类产品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将明显提升该市相关行业的技术档次及竞争能力,同时对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及延长区域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丹阳市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化工生产集中区)是十分必要的,是该市目前迫切需要考虑和落实的重要事项之一。
化工园区建设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可盲目集聚,一般应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可供化工生产所需的水源。水是化工的生命之源,化工园区通常至少要有一定容量的淡水水源;二是要有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化工园区一般应建在沿江、沿河附近;三是要有可供化工生产适度污染排放的环保容量和较强的自净纳污水域,尽管化工园区强调环境保护,但化工生产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量的三废排放,必须要求当地要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四是化工园区也要有相对开阔的土地,根据园区规模,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必须没有固定居民居住区及其他需重点保护设施。
根据丹阳市地理环境特点及社会发展、工业生产布局现状等诸多因素,该市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存在着若干现实条件制约因素。
4.2.1 社会及自然环境制约
从丹阳市各乡镇区域的社会及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出发,该市范围内能完全满足以上化工园区选址设立的四个基本条件的区域并不多。仅从水资源条件及土地资源两方面,该市能够规划建设化工园区的乡镇区域很少,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能找出一块在区域周边无大量聚居村落的开阔土地实在太难。因此,该市若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应从这两方面出发,作出大胆的规划调整。综合考虑应该沿长江夹江及京杭运河两侧周边布设,同时必须对所涉及规划区域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现有聚居村落等人居设施进行整体拆迁和归并。
4.2.2 区域集中供水制约
丹阳市在多年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问题,全市主要主干河流中基本上均设有乡镇或村落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随着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已开始制约该市的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该市目前所有大小河流(除长江夹江外),其实际水质已达不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的要求(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最基本要求),有些河流已超过Ⅴ类(农灌用水)。因此,不论是化工园区如何布设及选址于何处,区域集中供水的全面实现是必要条件。如果不实现区域集中供水,丹阳市主干河流中现有乡镇自来水取水口,对化工区的设置及污染事故风险防范均是很不利的。区域供水的实现,同时可以为该市各乡镇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便利(一般工农业用水要求只要Ⅳ~Ⅴ类水质即可),为经济发展腾出一定水环境空间。该市至今尚未实现全市范围内的集中供水工作。
4.2.3 基础设施制约
在丹阳市多年的经济建设中,该市及各乡镇甚至村落已设立建设了20多个工业集中区(很多并无规划,属自然形成的事实上的工业集中区)。但所有这些名义上的工业区,均是各类工业混杂,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三废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均不具备。因此,若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希望通过依托现有工业区的设想是不现实的。这给规划建设化工园区提出了财政等公共建设投资的严格要求,加大了政府规划建设的难度,这也是我国不鼓励设立县级化工园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方面丹阳市唯一条件较好的,即为丹阳经济开发区现有供电、供水、供气、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废渣等危废处置可依托镇江大港已建的危废处理中心)。
4.2.4 环境容量制约
从丹阳市化工行业本身来说,其内在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具有很大潜力,只要通过集中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规划迁建及关停并转一批,同时实施集中处理,其行业内在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将得到大大削减,可以为丹阳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另外,结合集镇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全市主要污染行业的达标排放落实,在削减相应行业及生活污染的基础上,为发展化工及其他行业腾出容量是没问题的。
这里应该纠正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化工企业都是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户(有些精细化工产品甚至没有工艺废水排放)。根据丹阳市现有化工企业产品结构分析,目前大部分化工产品类型主要是低耗水、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的精细化工类型。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也反对或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化工产品。实际上从调查统计资料来看(表1),该市化工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25%(不含冷却等清净排水),占全市所有废(污)水排放量的2.53%。因此,目前丹阳市地表水质量欠佳(特别是以京杭运河水为补给水源的各乡镇河流)的原因不能主要归之于化工企业(污染负荷的分担主要在生活污水及印染、机械等行业)。
在对现有化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区域进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以新型科技主导型化工园区是有条件的,其相应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努力而克服。
化工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化工行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强化提高化工企业的总体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对缓和多种社会和环境矛盾、提高和加强环保监管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3.1 园区建设应科学规划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必须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园区规划要强调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开发,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定位,科学招商。
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建设节约型园区。在园区规划上有选择开展招商,建立起企业与企业、原料与原料、产品与产品之间的配套和补充。通过园区内企业间的副产品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三废排放的最小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强化环保意识,建设和谐社会。园区建设必须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采用经济杠杆手段,促使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对入园企业进行环境评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的发展,形成一批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4.3.2 化工园区应实行“准入制度”
化工产品有几十万种,按产品大类划分有17个行业、20多个门类。产品与产品之间有的互为原料、相互联系,有的没有任何联系。化工园区的建设应当是互相关联企业的集聚。园区产业选择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适合本园区的特色和园情,进入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筛选、科学论证、有取有舍。对那些不符合规划精神、不能发挥园区特色的项目,要敢于放弃。要选择产品新、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避免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污染大的项目进入园区。
4.3.3 园区建设要合理布局
要强化园区布点和总体规划的论证,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化工园区的布局应与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相结合,有利于改善现有产品结构,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园区的布局应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有利于大项目的进入和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有利于把建设资金落到实处。园区的布局应与当地和资源市场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企业搬迁相结合,对于靠近集镇镇区、并对集镇布局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化工企业,应迁出城区集中发展。
4.3.4 园区建设要特色鲜明、规模适度
园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国内外厂商的吸引力。在园区发展的起始阶段就应强调特色化、个性化。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现有产品结构、市场和基础设施条件等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化工园区,避免园区间产品和项目的雷同。
园区建设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济实力,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要保证园区发展,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4.3.5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园区的服务与监管
搞好园区投资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前提。要吸引客商和留住客户,一是要靠硬件,就是交通、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二是要靠软件,即政府的办事效率、区域市场,园区的人文环境和后勤服务等。如果说产业链是园区的灵魂,能使园区内的企业相互依存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那么让园区健康成长、快速壮大的土壤就是园区的配套服务。
要加强园区的服务与监管。虚心听取入园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做好后勤配套服务,为他们分忧解难。加强园区间的合作,产品可以互为原料、多级利用,形成不同特色的产品链,杜绝不规范竞争。应组织园区间的交流,研究解决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使园区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3.6 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是项目设计一体化,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的特点,形成化工项目链;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三是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网、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四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气、废渣。五是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为驻园业主提供一站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6]。
对丹阳市化工行业发展及其污染现状的调研,对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思路和管理对策,说明化工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化工行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强化提高化工企业的总体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对缓和多种社会和环境矛盾、提高和加强环保监管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王静康,陈建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工科学[J].化工进展,2004,23(1):1~8.
[2] 钱伯章.世界化工园区发展现状[J].现代化工,2005,25(2):63~67.
[3] 顾宗勤.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J].化工技术经济,2005,23(1):4~9.
[4] 李 琦.化工园区建设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97~199.
[5] 杨郁梅,陈家样,朱庆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100~102.
[6] 顾宗勤.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