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梅
(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平南县 537300)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我科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58例产妇,行第二产程末肛塞米索前列醇加催产素静滴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300例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妊娠并发症,近期内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均为无前列腺素禁忌证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58例,年龄22~35岁,平均28.4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周,初产妇108例,经产妇50例;对照组142例,年龄22~34岁,平均28.33岁,孕周 37~42周,平均39.4周,初产妇101例,经产妇41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两组均于分娩开始即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于第二产程末即肛塞米索前列醇400 μg,使其自然溶解,同时予静滴催产素10 U;对照组第二产程末即静滴催产素10 U。
1.3 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出血量计算采用容量法和称重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时即在产妇臀下铺一张无菌会阴垫,收集产后2 h血液,并用方盘直接收集产妇阴道流血,血液以玻璃量杯计量;称重法为将产后被血液浸湿的纱布、消毒巾、会阴垫全部称重,减去同类同数量的干净纱布、消毒巾、会阴垫的重量,按比重1.05相当1 mL的标准推算出血量。将方盘与称重法收集的血液累计即为产后2 h总失血量。
观察组较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内出血量的比较 (±s)
表1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内出血量的比较 (±s)
组别 n 第三产程时间(min) 产后2 h出血量(mL)观察组158 5±2.1 100±80对照组 142 8.05±3.6 200±170 t值 9.071 6.624 P值 <0.01 <0.01
产后一旦发生大出血则病情凶险,如处理不及时,病情进展快,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3]。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因此,积极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对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处理,加强宫缩是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4]。处理上除了子宫按摩外,以催产素的应用为最常用的传统有效方法。催产素对子宫平滑肌选择性的兴奋作用,大剂量静脉用药能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从而机械性压迫肌纤维中的血管,起到止血作用。该药物起效快,静脉注射约 3~5 min即可起作用,维持时间达20~30 min,用于第三产程的预防出血效果显著。但其维持时间短,不能持续较长时间的子宫收缩状态;而产后2 h出血量占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75%,可见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产后2 h。故寻找一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子宫收缩状态的药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F2a(PGE2a)的衍生物,对子宫平滑肌具有较长时间的收缩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米索前列醇通过直肠黏膜吸收速度快,用药前后血压、脉搏平稳,有很强的子宫收缩作用,个体差异较小,在给药后15 min内血浆活性代谢产物达峰值,其血浆药物半衰期1.5 h,对子宫的收缩作用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内出血问题。而且其对于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5],即使催产素无效时,仍能发挥较好的促宫缩作用[6]。本研究采用米索前列醇塞肛配伍催产素应用,结果显示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单一使用催产素组,并能避免口服米索前列醇可能引起的临床副作用,第三产程时间缩短,对预防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副作用轻,多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罗 莉.论产后出血的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80-81.
[2]Tsu VD,Langer A,Aldrich T.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s the public health community using the right tools?[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4,85(Suppl 1):42 -51.
[3]秦碧琼.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预防:附271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5,27(5):730 -731.
[4]潘明明.缩宫素的种类、性质及产时的应用方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62.
[5]董丽涛.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75 -76.
[6]梁明娟,罗 敏,虞善芝,等.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7,29(9):1448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