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媒介和渠道的思考

2012-11-15 04:50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1期
关键词:科普比例渠道

张 超 任 磊 何 薇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

关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媒介和渠道的思考

张 超 任 磊 何 薇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教育水平和科学普及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发展对公民的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科普设施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机构经常开展的科普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也成为公民获得科技信息的途径。农民作为中国公众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点人群,在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和途径上有独特的特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获取渠道成为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数据已经部分调研案例来阐述农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与变化。

农民科学素质;媒体;科普活动;科普设施

引言

目前由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执行的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了解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态度及反映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调查。对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途径的调查是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调查的基础上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村农民科学素质评估中开展了农民科学素质定性调研,获取了农村农民获取科技信息提升科学素质的典型案例。以下将通过两个调查来阐述农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现状。

1 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途径

1.1 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93.4%)和报纸(53.2%),与2007年类似。利用因特网的农民比例较2007年的4.4%迅速提升至2010年16.1%,增长幅度最大;通过与人交谈获取科技信息的农民比例仍然较高,半数多农民利用与人交谈方式获取信息。

1.2 农民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

参加科普活动是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2007年调查表明,在过去一年中农民参加过科技周(节、日)、科普讲座和科技展览等专门的科普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3.0%、24.9%和15.4%。2010年则分别为19.2%、25.9%、16.6%,均比2007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相关部门进行的科普活动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民参与相关活动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但参与活动的农民比例最高也仅为25.9%,这说明这些科普活动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以服务于更多的农民。

1.3 农民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对农民在过去一年中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比例,2007年为10.6%,2010年提高到16.8%;利用身边科普设施的比例分别为:科普画廊或宣传栏2007年为42.6%,2010年为43.2%,图书阅览室2007年为33.9%,2010年为45.0%。可以看出农民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逐渐提升,科普资源建设的有关措施成效显现。

在对农民利用各种科普设施及场所的情况及原因深度追问中发现,在没有去过的原因中,“本地没有”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不感兴趣”的比例。虽然农民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是提升的,但相关科普设施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今后应该继续加大相关科普资源建设,扩展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1.4城乡获得科技信息渠道的差异。

中国城市公众和农村公众在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电视都是最主要的渠道,但农村公众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要比城市公众高一些(91.5%,86.5%,2010年)。农村公众通过亲友和同事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高于城市公众。城市公众在报纸、图书、杂志或刊物、因特网等方面的利用程度都明显高于农村公众。尤其明显的是利用因特网的比例差距太大。在2005年农村公众利用因特网的比例(1.8%)远低于城市公众比例(13.4%),2010年调查数据(城市39.2%;农村18.0%)与2005年相比,农民利用比例有较大提高,而且因特网利用增长幅度,高于城市[1]。

表1 城乡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差异(%)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长期的城乡分割状态(城乡二元化),资源配置不平衡,城市公民在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政策和相关基础设施与农村公民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从公民个体来看,城市公民比农村公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或较好的文化氛围,与各种科技信息传播渠道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在农村,除了通过电视,其他途径就是主要靠亲戚朋友聊天来获得科技信息了,因此有些信息可能在传播过程发生改变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被广泛传播。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公众(农民)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自身文化素质的不高,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和能力应用现代最快捷、方便的手段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信息,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单一的传统的方法。但近年来,因特网利用比例的快速提升也给广大农村扩宽了科技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渠道。

从2005年到2010年渠道利用比例变化来看,农村利用电视和与人交谈利用比例出现下降,利用因特网、图书、报纸等比例上升。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视已经极大普及,是目前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一个传统的重要出道。而因特网也正在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融入中国公众生活中[2]。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中,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普及的一个重要平台。虽然城乡利用比例仍有差距,但农村利用比例提升较为迅速。

上述差异是我国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下的真实体现。我国公众正从对电视的高依赖,过渡到利用因特网、图书等多种渠道,正从获取信息渠道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过渡的趋势。从2010年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来看,利用比例都在10%以上,体现了获取渠道的多样性。

2 案例调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村调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从2008年11月起,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选出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少数民族的代表性,当地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提升自身素质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社会基础条件有各自特点和一定差异的10个村,作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村,分别由国家一个部门作为协调单位参与到具体的试点工作中。试点村建设以《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教育大纲》为指导文件,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共有20条,其中第13条规定“学习应用广播、电视、报刊、电话、互联网等现代工具,获取有效生产生活知识和信息。”[3]根据《教育大纲》要求,课题组设计调查问卷对试点村进行了走访。

2.1 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来看,农民对于农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约占总体的35%;不过从农村合作组织获得信息的村民占13.13%,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村民占6.91%。也就是说这些年随着农村合作组织和和网络的完善和蓬勃发展,这些新的渠道已经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图1 试点村农民获取农业信息利用比例

通过获取信息渠道与农民科学素质关系来看,通过“互联网上查询”的村民科学素质指数最高,而依赖于与人交谈这种方式的村民科学素质最低,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但在广大农民一些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表2 渠道与科学素质水平

通过利用科技培训方式来看,希望通过看书本等方式自己来学习的村民科学素质指数较高,与试点村村民整体比较来看,通过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或培训的试点村村民科学素质是较高的。

表3 培训形式选择与科学素质

2.2定性调查

结合问卷调查,课题组还对试点村农民进行了访谈工作。从访谈来看,广大农民对科技信息较为感兴趣,获取渠道也逐步多样化,特别国家政府利用各种工程、科普活动、科技培训及送图书建场所等,给农民进一步扩宽了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但就这些渠道利用率还存在一些问题。

方式多样,但利用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不断的采取措施,投入资金,促进农民素质教育,建图书室,通网络,建数码影剧院,立报刊栏,安广播,办村成人学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开田间学校,送戏送书下乡,还有发送农业信息等等,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当走进农村,问农民,他们还会回答你缺技术,缺信息,缺设备等等。农民渴求知识,却没学习的决心和毅力;农民抱怨没信息,却不利用信息;农民需要设备,却将设备束之高阁。

究其原因一是学习观念的问题。当农民渴求知识时,不是一步一步积累,而是希望一蹴而就,找到一个捷径、绝招。但知识是有系统性的,相互关联的,需要逐步积累。完成义务教育就需要九年,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十六年或更多,有时做个实验尚需几月或更多,农民要掌握一门技术怎么可能通过一次讲课就取得效果呢。然而,农民却在希望这种奇迹发生,最好是能找到一种药包治百病,一种技术哪儿都适用。所以教授们来村大家不爱听,因为不能一针见血立马见到效果;村里开办中专班,大家不积极,因为时间长;送书下乡了,大家疯抢,却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去看,转而投向一些“妙招”。虽然对于知识需求的迫切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学习的观念是不对的。

二是使用方法和理念。农村科技普及贵在坚持,需要细水长流,使农民逐渐养成习惯。这不仅是政策长期的执行,更是农民相关的教育计划的长期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在村里办数码影剧院,虽然可以丰富大家文化生活,但是需要考虑长期的运行经费,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人员组织的可能性,集会的安全性,还得考虑农民愿不愿意看,要知道现在家家都有电视。如果一个农民教育计划开始轰轰烈烈,最后不了了之,那么不但打击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易产生不信任情绪。还得考虑教育方法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选择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一个试点成功,多个推广虽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方案却不改变,那可能就不行了。所以要加强沟通。要不断了解农民了解农村,因才、因地施教,否则,再好的方法设备场所,在农村就找不到发展的土壤。

3 讨论

3.1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

调查中发现,试点村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从电视、书本,到互联网都有使用,同时各种培训工作及娱乐互动也逐渐增多,特别近几年国家对农民工作的重视,通过各部门的项目,农民获得的农业生产生活的书籍、光盘越来越多,以及各种培训工作也开展了不少。同时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等一些现代传播媒介也出现在农民生活中。但通过调查来看,一方面农民缺少必要科普设施或较为简陋,这些科普设施需要更新或维修建设,另一方面现有一些书籍资料大多利用率较低。因此,科普工作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与科普相关基础设施还需大力建设。

3.2 农民对科技信息具有较高的兴趣度,但获取渠道还需加强

农民大部分采用电视获取科技信息,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民还采取与人交谈获取科技信息,因特网等现代传播方式的利用率增长最快,但总量相对还是较低;农民对科技信息具有较高的兴趣,但获取渠道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扩展。因此,应该抓住农民对科技信息的兴趣,扩展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创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上述宏观调查及微观的定性调查来看,我国农民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与人交谈的比例也很高,利用因特网的比例提升最快,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正从传统的单一方式向多样化转换。国家和政府利用对农村科学普及采取了大量措施,建设科普场馆和科普设施,购买科普书籍,举办科普培训等等,大大扩宽了农民科学科技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同时,我们关注到,相关渠道设施利用的差异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更好使各种信息渠道途径服务于广大农民。

[1]任福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第二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 p12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 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 t20110719_22132.html

[3]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农民辅导读本.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p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1.090

猜你喜欢
科普比例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人体比例知多少
科普达人养成记
组成比例三法
科普漫画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