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静 庞新丰
不同类型小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对比分析
乔静①庞新丰①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非MP肺炎心肌酶谱异常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小儿肺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确诊的非MP肺炎及MP肺炎患儿和健康体检者三组,各100例,分别检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MP、非MP感染肺炎组心肌酶谱各项异常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P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容易并发心肌的损害,通过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判断心肌是否受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肺炎; 支原体感染; 心肌损伤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约占各种肺炎的10%,常伴有肺外器官损害。肺炎患儿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肌缺氧损害,而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的损害,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科住院的近1000名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取MP-IgM阳性及阴性病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各100名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比分析小儿肺炎心肌损伤的程度与感染类型的关系。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科的小儿肺炎中MP-IgM检测阳性的病例100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对照组同时选择MP-IgM阴性的肺炎病例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正常体检儿童100名(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3.2岁。均无既往心脏疾病史,无肝功能损害。
1.2 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MP -IgM的测定采用ELISA间接法。AST、LDH、CK、CK-MB测定采用NS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肌酶谱正常值:AST 0~41 IU/L,LDH 109~245 IU/L,CK 22~269 IU/L,CK-MB 0~24 IU/L,偏离此范围为异常。定标血清,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心肌酶谱异常率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心肌酶谱异常率
MP肺炎、非MP肺炎组心肌酶谱各项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P肺炎组异常率高于非MP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MP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其中两组AST、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8、1.92,P<0.05),而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 ,见表 2。
表2 三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s) IU/L
表2 三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s) IU/L
组别 CK CK-MB AST LDH MP肺炎(n=100) 102±35 36±9 50±22 302±50非MP肺炎(n=100) 104±31 17±10 39±14 269±73正常儿童(n=100) 109±42 13±5 27±12 242±52
小儿肺炎时,病原微生物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机体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从而使心肌能量代谢发生障碍,酸性物质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导致心肌损害[2]。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现MP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而且可累及心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其他系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约6%~9%的MP肺炎患儿可并发心肌损伤、心肌炎乃至心力衰竭,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由MP直接侵袭和(或)免疫损伤所致,MP也可通过淋巴和血路直接侵犯心脏而引起心肌炎[3]。CK-MB与CK相比可以更早期、灵敏、高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成正相关。AST主要存在细胞线粒体中,细胞损伤严重时才会明显异常。LDH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可以协查心肌疾病,但特异性不高。
测定结果表明,肺炎时心肌酶谱异常率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MP肺炎组异常率高于非MP肺炎组,MP感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高于非MP感染肺炎患儿;提示MP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要重于非MP肺炎患儿。因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更应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对不典型病例伴有心脏表现或以心脏疾患为首发症状者或已经确诊为心肌炎的患儿,应考虑到MP感染引起心肌损害的可能,从而早期治疗而不至于漏诊及延误病情。
[1] 诸福棠.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7-408.
[2] 杨莉,李海浪,李丽,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2):975-976.
[3] 陈士垣,夏雯.小儿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1.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16
①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乔静
2012-04-20)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