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尖山地区长7油藏沉积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2012-11-14 08:59:38李龙龙陈章顺程潇逸柴慧强
石油化工应用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沉积相三角洲前缘

汪 洋,李龙龙,陈章顺,程潇逸,柴慧强,成 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定边 718606)

胡尖山地区长7油藏沉积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汪 洋,李龙龙,陈章顺,程潇逸,柴慧强,成 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定边 718606)

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油页岩具有厚度大、含油率高且分布范围广等特点。随着近年胡尖山油田勘探不断深入,长7层新出现出油井点多,油藏规模大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是长庆油田在该区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特征对砂体展布和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长7含油砂体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从地质概况、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研究、结合储层特征和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等方面对该区的长7油层做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含油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探评价井资料,总结和分析了工区内各油层的储层特点,对该区的产建有利区作了预测分析,为下步建产提供参考。

长7油层组;沉积相;三角洲;储层特征;有利区优选

胡尖山油田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地面海拔1400~1850 m,相对高差450 m左右,风多雨少,地表水贫乏,属黄土塬地貌干旱沙漠草原气候。该区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部边缘的中部,向西紧邻天环坳陷,晚古生代开始接受陆相沉积,晚三叠系延长组地层是一套内陆湖泊沉积建造,广泛发育厚达1000~1500 m的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水下扇相碎屑岩系。

1 地层划分与对比

延长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五个岩性段,包括了长1至长10等9个油层组。长7段一般厚度105~135 m,岩性组合为泥岩与细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碳质泥岩及油页岩。参考标志层主要包括长73高阻泥岩,以及泥岩底部发育的较厚层凝灰岩,电阻曲线异常尖峰状降低,特征十分明显,全工区分布。作为地层划分的重点参考标志(见表1)。

表1 胡尖山地区长7段小层划分及特征

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2.1 沉积演化特征

中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成油地质时代。延长期为大型淡水内陆湖泊,并经历了一个湖盆扩张至收缩的漫长过程,形成了一套自生自储的生储油岩系。湖盆发育中期(长7)为湖盆的最大扩张期,是中生界重要的烃源岩分布区。

2.2 沉积相标志

长7段岩石主要发育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波状层理以及滑塌变形等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常见的沉积构造。岩石类型以浅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砂岩成分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砂岩层面上常见云母或炭屑,局部见泥砾,反映距物源相对较远、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特点;砂岩碎屑组分呈现出中—低成分与结构成熟度特征,反映研究区长7沉积期碎屑物质搬运距离不太遥远。泥岩具黑色—深黑色,泥质较纯,含黄铁矿、方鳞鱼碎片及植物碎片,反映还原环境,证实长7为湖水较深、动植物较为繁盛的三角洲湖盆沉积。南部多发育厚层深黑色泥岩,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

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以钟形、箱形、宽指状为主,代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微相。部分漏斗状,代表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微相,并可见由漏斗形到钟型的过渡,反映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向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变化,说明该地区三角洲沉积总体是一个进积的过程。

2.3 沉积相划分及特征

研究区长7段整体处于浅湖-半深湖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区,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半深湖泊浊流沉积砂体发育为特征(见表2)。

长73沉积规模小,由两条规模较小的河道由北东向流进本区,在研究区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发育浊积扇。定边—学庄—周家湾以南为半深—深湖相,发育有相对孤立砂体,同时构造坡降较大,推测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或由三角洲前缘滑塌而形成的浊积扇。

长72半深湖范围向南西方向明显收缩,沉积格局具有继承性,来自东北部丰富的四条物源水系在工区内建造了广泛分布的三角洲前缘亚相,中部和南部分支发育规模大幅度扩大,并在研究区中东部地区相互叠加连成一片,形成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支河口坝发育区,构成了长72主力油气储集体区带。

长71沉积时期,半深湖区范围略有扩大,除中部主砂体带以外湖水变深,沉积了工区内长7段厚度最大的油页岩和泥岩。与长72相比该期沉积规模略有减弱,但砂体分异比较清楚,形成了五个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的条带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发育区,并在工区东南连接成片,形成了长71主力油气储集体区带。

表2 胡尖山油田长7段沉积亚相及微相划分

3 有利区优选

长7油组沉积时期是湖盆发育最大湖泛期,沉积了一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区域内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主要发育一套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浊积岩相带沉积,便于就近捕获油气成藏。

3.1 油藏特征

研究区长7段总的地势为西低东高的斜坡,其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构造和断裂不发育。油藏以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浊流沉积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受岩性、物性变化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储集层上覆的泥岩及其上倾方向与储集砂体相间分布的分流间湾(洼地)泥质岩类构成了有效的遮挡,为油藏的形成奠定了有利的储盖配置关系。另外,研究区发育的部分近东西向鼻状隆起对油气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岩性以细砂岩为主,主要岩屑组分为高长石、低石英;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属小孔隙微细喉型,连通性差,孔隙度介于8%~11%,占56%,局部最高达12%~13%,其余大部分孔隙度低于8%;渗透率小于1 mD的占85%,且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砂体横向厚度变化大,隔夹层较多,物性变化较大。

长72段的油层主要位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浊流沉积相带,油藏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边缘两个区块发育。储层的分布范围、油藏规模及油层厚度均大于长71油层,由此也证明了砂体的发育程度对与油气的发育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油气的聚集也受构造高点的控制,该油组中部厚油层呈条带状分布,与该区构造上发育的两条鼻状隆起相匹配。

长71见油井数少,主要集中在工区中部—西南部主砂体带。油层分布相对不稳定,不同含油砂体上下多层叠加连片,各井点含油砂体平面分布不规则,总体上沿水下河道方向展布,与长72油层展布具有相似的特征。

3.2 有利区分析

结合油藏剖面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运移以自下而上进行垂向运移为主,当顶部遇到遮挡层时再转为向北东高地侧向运移,由此分析沿分流河道砂岩体由于孔隙连通性及储集物性相对较好,侧缘又有河道间洼泥岩遮挡,因而是下步勘探的主力方向,同时鼻状隆起构造对油气聚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主砂体带相对高孔高渗带和隆起构造的叠加区最具勘探前景。

根据西低东高地形背景和沉积相带控制油藏分布理论,下步应加强东-北东部水下分流河道评探井的部署,寻找富油区块。

(1)安83长72有利区:位于研究区长72的中部两条河道交汇处,沉积期间主要属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预测有利区含油面积355 km2,地质储量15975×104t。油藏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控制,油层连通性较好,东北部主砂体勘探程度底,同时由于西倾单斜沉积背景影响,油藏储盖配置关系好,增储潜力大。

(2)元63长72有利区:位于研究区的南部,在沉积时期处于较深水下分流河道和浊流沉积环境,砂体厚度大,相对安83区块碎屑物离物源搬运距离远,分选磨圆好,储层物性较好,预测有利区含油面积97 km2,地质储量4365×104t。该区处于有利沉积相带,砂体厚度大,分布稳定,同时砂体展布方向与构造成斜交叠合,有利于圈闭形成。

(3)胡306长71有利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沉积期间主要属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沿河道展布呈近南北向条带状,预测有利区含油面积76 km2,地质储量3420×104t。该区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油层发育,是长71油组的有利区块。同时该有利区单油层分布不稳定,不同含油砂体上下多层叠加连片,油层沿剖面方向连续性差,建议围绕优势井谨慎实施骨架井。

4 结论与认识

(1)研究区长7段整体处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浅湖-较深湖亚相区,沉积相带呈从北向南条带状展布。在研究区中部、北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局部发育河口砂坝、席状砂微相。南部为半深湖亚相,主要发育浊流沉积砂体和湖泥。

(2)沉积相与油层发育关系表明,油层的分布受河道砂体控制的特征十分明显,区内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浊积水道砂体交错叠合,构成一个多砂层、多旋回含油层系,沉积相带对油层的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和浊流沉积砂体是该区最有利含油相带。

(3)长7油藏属于岩性油藏,油气运移以自下而上进行垂向运移为主,当顶部遇到遮挡层时再转为向北东高地侧向运移。沿主河道砂岩体由于孔隙连通性及储集物性相对较好,侧缘又有河道间洼地泥岩遮挡,因而是下步勘探的主力方向,同时,鼻状隆起构造对油气聚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主砂体带相对高孔高渗带和隆起构造的叠加区最具勘探前景。

(4)优选具有良好的油藏储盖配置关系好,发育面积大,油层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的区块作为油气富集有利区,预计有利区含油面积528 km2,地质储量 23760×104t。

[1] 何自新,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毛明陆,李元昊,刘联群,等.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沉积演化与层序地层特征[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 庞军刚,李文厚,等.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 .古地理学报,2004.

[5]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石油地质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6] 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7] 赵红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 .沉积学报,2003.

10.3969/j.issn.1673-5285.2012.11.016

P618.13

A

1673-5285(2012)11-0064-04

2012-09-29

汪洋,男(1985-),助理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现在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工作,邮箱:wy20_cq@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沉积相三角洲前缘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三角洲地区
小布老虎(2016年14期)2016-12-01 05:47:26
南方文学(2016年4期)2016-06-12 19:54:37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7
中东卡塔尔地区二叠系Unayzah组沉积相分析
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