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孙岩冰/冯家武
中国石化的上产先锋—华北局、分公司打造千万吨油气田纪实
○ 文/本刊记者 孙岩冰/冯家武
●找准着力点,齐心忙上产。华北石油局为中国石化打造上产长板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影/马献珍
在鄂尔多斯盆地,为加快建成千万吨级油气田,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分公司组织数万石油大军,克服各种困难,创新求索,执着坚守,提速提效,为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建山、梁文龙和他们的团队正在做一件大事。
为了此事,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分公司(下简称华北局)各部门抽调出一批精兵强将,远离郑州局机关总部、远离家庭,西下甘肃庆阳、北上陕西榆林已一年多。在兼顾郑州工作的同时,他们多了一重身份——甘陕(鄂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成员。
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李建山率领的甘陕指挥部要在“十二五”末,建成300万吨的原油产能。
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端,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大牛地,鄂北会战指挥部总指挥梁文龙和他的团队同样面临着上产的压力。不同的是,鄂北的产品是天然气。此前,华北局200多万吨油气产量大多出自此地的大牛地气田。会战后,鄂北指挥部完成的油气当量将要再翻两番。
鄂南与鄂北合力,搭建起华北局千万吨规模的架构。如果顺利完成,几年后,华北局将有可能成为国内第11家迈入千万吨俱乐部的油气田。
华北局计划用4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项上产任务,计时2011年12月开始。这一天,鄂南鄂北会战同时启动。
2012年,华北局甘陕工区就要完成90万吨的产能建设,工作量是上一年的10倍。中国石化为会战投入了100多亿元。李建山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钱又快又好地花出去,让这笔巨资迅速合理地进入到产业链条,形成效益。
甘陕石油会战工区起步之初,基础相当薄弱,几乎不具备启动条件。“路不通,征地没落实,三维地震资料尚未到位,甚至连施工的队伍都凑不齐……” 指挥部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将这些钻井施工的拦路虎一只只解决掉。
吹响队伍集结号
首先困扰华北局的一个难题就是,找不到足够的参建队伍,特别是有经验的正规队伍、优质队伍。副总工、生产调度处处长吴吉元和他的伙伴们没少为此操心:“钻井队很难找,钻探队伍十分紧俏。”会战启动后,华北分公司加大工作力度,江汉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以及中石油的渤海钻探、川庆钻探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的施工队伍相继到位,一些技术和管理较好的民营队伍也进入到会战现场。鄂尔多斯盆地里,钻井队伍由最初的49支增加到了183支,试油气队伍由最初的45支增了102支……再加上相关作业的施工队伍,形成了700多支队伍,数万人参与会战的大局面。
不过,这些队伍中,社会队伍比较多,占到了70%左右。相对于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国有石油公司钻井队来比,民营队伍的技术力量和精神面貌均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对于会战组织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运用三维资料,优化井位部署
会战启动时,整个探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还没有完备。华北局、分公司一方面联合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物探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等6家单位通力合作,组成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会战组,进行采集、处理、解释、应用的联合攻坚;一方面控制开发节奏,以先导性实验为主,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根据现有地质资料认识比较充分,资源规模比较稳定的地区,在没有大规模地震勘探的情况上, 从模型研究,由钻井落实。
2012年4月,三维地震结果全部出来,通过运用组合式新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黄土塬三维地震能量衰减过大的难题,得到了优质地震资料,形成了一套快速纠错机制,在低效井分析。工程设计提升、地质断层判断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井位部署。
协调地方关系,加快审批流程
解决了井位部署难题,不意味着就可以马上钻井,井位还要通过地方政府审批以及从农民手中征地。
甘陕工区涉及两省三市9县2区,土地征用审批及相关协调工作相当繁重。指挥部对涉及部分井场和道路建设征用土地上的青苗、果树等,统一赔付标准,力争避免一些村民漫天要价,满足不了要求就堵路、封井场,延误施工的现象。
“我们推行了一站式服务,统一费用标准,在主油区政府石油办设立协调办事处,派驻协调人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指挥部书记雷进喜说,“同时建立起基层队、钻前队、协调部三级协调网络,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力求及时解决生产、运输中出现的企地矛盾。”
此外,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支持下,华北局、分公司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的新模式,在地方注册企业,给地方提供税费。他们还与地方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在油田水力、电力、人力等方面,让地方单位承包相关业务,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鄂南指挥部在主产区镇原、泾川境内的井位审批周期已基本控制在8天之内,近300口井位完成审批手续。
要钻井,先修路
庆阳坐落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董志塬上,远望平畴沃野,但若从空中鸟瞰,就能看出这平坦其实被无数沟壑分割得七零八落,因此上下坡路段特别多。
指挥部首先打通了中干线、东干线等三条交通要道,同时修建了两座跨红河大桥,一些分支路段来不及重铺就拓宽夯实。会战启动时是在冬季,北方的寒冷天气帮助纯土路基增强了负荷。然而,随着雨季到来,道路升级迫在眉睫。庆阳有陇东粮仓之称,雨量相对充沛,农业的甘露与黄土地貌结合却酿成了交通出行的苦酒。地面遇水后泥泞不堪,四轮驱动的越野车时常“沦陷”,遑论重载的工程、物资车辆。
为了应对雨季生产,指挥部将有条件的道路提升为三合土路基,路的两边加修渗水坑。为了尽量保障通行能力,井站甚至不得不再准备些“笨办法”:配备大量的塑料布,下雨时把道路和井场覆盖住,雨停后揭开,使井场和道路尽量少受雨浸。
●会战号角已经吹响,上产现场热火朝天。摄影/马献珍
没有条件的地方,就采用管排应急,把9根油管捆绑在一起,连成一个个“铁管排”,铺设在进入井场的道路上。每一个钻井队、试油队、压裂队、运输队至少自备30块管排;指挥部配备3000块管排备用……一万个“管排”的准备计划已经开始落实。
指挥部在井位密集区域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雨季物资储备点,就近保供。同时,建立了应急抢险组织和预案,抢险工具如潜水泵、水龙带、麻袋等装备物资均在提前筹备。
千头万绪让指挥部的成员均处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常态下,上三个月休息一个月,可忙起来这些规定都成了“摆设”。
“许多同志已经几个月没有休息了。”李建山说。刚开始他还为大家积极的工作热情感到安慰,时间长了,看着周围一张张由于连续作战而略显憔悴的面孔,李建山开始有些心疼。于是,他转而鼓励大家休息,甚至带头休息。其实,对于指挥部的领导来说,所谓的休息只是回郑州上班。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家过个周末。
正常休息对于华北局一直是个奢侈的词。镇泾采油厂厂长王国壮,2008年从胜利油田调入华北分公司,家还在东营,调来的四年里,回家的时间总共不到一个月,作为厂长和普通的员工一样,没有一个正常的休假。在西安去甘陕工区的路上,从宣传部抽调到指挥部的代金铭说,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很不喜欢“辛苦”这个话题,因为每次感动之余都会很心酸。小代本在郑州休假,爱人给他生了个“千金”,可惜还没有照顾母女俩几天,由于前线工作实在太忙,他只得离开襁褓中的婴儿返回庆阳。走时,他的孩子出生才10天。
“会战第一阶段的制约因素已经克服,现在华北会战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要全面提产提效。”华北局周荔青局长说。
钻井是华北局的强项。
作为一支以原国家地质部勘探大队为前身的老牌地质勘探队伍,华北局已经在钻井领域积累了50多年的经验。2006年,华北局在塔河油田安全优质地完成了井深8408米的“亚洲第一深井”塔深1井的钻探任务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专程亲往视察祝贺。2011年,在川东北顺利承钻“亚洲第一深水平井”元坝121H井,再次凸显了这支队伍的不俗。
可问题是,华北局没有这么多队伍。华北上产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某支钻井队的一骑绝尘,而是所有钻井队水平的整体抬升。
“这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李建山说。这个问题对于以民营队伍为主的鄂南指挥部来说更为突出。
民营队伍作为钻井行业中的一支新兴力量,与三大石油公司的钻井队相比,设备、管理上均有一定差距。为此,指挥部想了许多办法。
组织成立劳动竞赛机构,建立完善竞赛方案,制定时间节点控制措施,奖优罚劣;按照业绩分配工作量,发挥“业绩导向”的激励作用。
“我们是真罚。”原则问题李建山毫不含糊。辽宁某队,员工未穿劳保,失水仪器损坏,操作台有人吸烟……罚款2万元;山东某队,违章使用机械猫头作业,属于致命违章,罚5万元;甘肃某队,违规使用气动绞车吊运套管,罚1万元;陕西某队,现场环保差,废油无铺垫,通报批评。
罚款不是目的,只是为了严肃流程,规范行为。指挥部做得更多的是帮扶。在鄂南指挥部,每个领导都会帮扶至少三支队伍,推广成熟经验和施工方法,同时树立标杆队伍,定期组织民营队伍去学习, 组织召开各工程专业技术交流会,并引进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借鉴学习提高工程工艺技术,解决井漏、井塌、井斜等工区难点问题。
随着一系列提速提效措施的落实,今年,红河油田和大牛地气田多次创造水平井施工新纪录。五普鄂南项目部40404井队27.98天完钻红河37P37井,首次将水平井钻井周期缩短在30天内。随后,该项目部40678井队承钻的红河37P8井,更是创造了21.46天完钻水平井的纪录。
对民营队伍拉动的效果也开始显现。第二季度,平均钻井周期达到55.5天,比上季度缩短了8.4天。“鄂尔多斯开发是长期行为,我们要努力将其培养成有吸引力的市场,培育并留住优质服务商。”指挥部的做法契合了周荔青局长的长远打算。
鄂北指挥部则把提速提效的着力点放在了储量增长以及水平井开发上。
“鄂北工区占到华北局千万吨增产份额的60%。同时,也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增量第二的主力军。2012年,要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800亿立方米,新建产能10亿立方米。”鄂北总指挥梁文龙说,“华北大牛地气田,已经动用了气田上古生界40%的储量。新建产能必须向新探区、新层系要储量。”把目光瞄准了下古生界风化壳的碳酸盐岩层气田之下找气田。”
大牛地气田以北,杭锦旗区块成为了新的接替区。杭锦旗区块面积达9805平方千米,是华北局拥有面积最大的天然气区块。
华北局加大杭锦旗区块的勘探开发力度,并运用了水平井进行了开发试验,十几口井获得了日产2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气流。6月1日,重要地面建设工程——1号集气站顺利通过初步验收,标志着该区块天然气先导性试验工程获得重大进展。
“大牛地气田属典型的致密气藏,历经多年开发,常规的直井很难实现有效上产。” 鄂北指挥部副指挥王斌介绍说,“我们因此引进了国外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井工厂’管理理念。”
井工厂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井场,利用水平井井组集中施工多口水平井。这不仅比单个井场节省土地使用面积、缩短井队搬迁时间,而且节省了费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作业安全风险,可避免地面建设的重复性投资,降低气田开发的综合成本,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大有好处。
DP43H丛式水平井井组是第一只试水的螃蟹,六个爪的螃蟹,因为这个井组由6口水平井组成,其1000米长的水平段成米字型向6个方向延伸,实施大型压裂后,波及的面积达到8.7平方千米,动用储量达13.69亿立方米。
“井组实验很成功。”王斌副指挥高兴地说。 6月1日,井组3、5井同步压裂顺利完工。两口水平井同步压裂,在国内尚属首次。
目前, 华北分公司通过不断优化水平井的设计,研究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规律,将国际、国内的成熟技术与区块地质特点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今年开发的HH12P1、HH42P3、HH60P1等水平井,试采均获日产原油22吨以上。大牛地气田DPH-10井的试获无阻流量达到了24.6万立方米,使以前难以动用的盒1储层得到有效开发,实现了“气田之下找气田”的目标。
在千万吨油气田建设中,鄂南鄂北指挥部负责产能建设,而采油采气厂则是将产能转化成产量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同样艰苦的环节。
2012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几十名穿着红衣的小伙子正在曙光乡一处并不宽敞的院落里列队训练。这里原来是曙光乡乡政府的所在地,后来乡政府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腾空的老房于是就成为了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镇泾采油厂采油一队的新家。
院子有些破旧,正对大门是一所四层的旧式楼房,是队部机关。两侧各有排平房,以前是员工宿舍。不久前,在经历了几场雨后,部分房子已经垮塌。好在此前,采油队已经发现了房子的裂缝愈渐加大,因此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些板房,把员工搬了出来。
看着周围一张张由于连续作战而略显憔悴的面孔,李建山开始有些心疼。于是,他转而鼓励大家休息,甚至带头休息。
“这是我们新招来的员工。”队长王克洋指着那些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被连日阳光晒得脸色发红的小伙子们说,“华北分公司是今年中国石化主力上产区块,产量翻番,工作量翻番,陆续还要招几批。”说这话的时候,王队长很是意气风发。
在镇泾采油厂,每个井站上都有一名值守员工。每位员工要连续在井站上三个月班,然后轮休一个月。这里没有供电线路,采油机用电靠的是柴油发电机,因为产量低,柴油发电机一天只工作几个小时。井站上不能用明火,因此,员工必须趁着采油机工作的那段时间,抓紧把饭做好。没有电,夜晚的时候,员工休息的宿舍一片漆黑。
黄土塬上人烟稀少,员工们一般只有在每周一次采油队的送菜车或者送水的老乡来时,才能见人一面。平日,这些员工在完成生产工作之余只能望着荒凉的黄土塬发呆。大部分井站都没有手机信号,如果要与外界通信必须花上段时间跑到塬上,寻找信号。每日生产沟通,都必须提前约好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日复一日的爬上爬下。
封闭的环境,让采油队里有了一条奇怪的约定,每个井站上必须养条狗。“这是为了让员工不太单调,终究有点事做。有时候去站场巡查,员工的眼神都是发呆的。”王克洋队长虽然心疼队员,但也很无奈,“我们允许员工值班一个月后,进行内部调换,虽然只是从一个山头到另外一个山头,但终究有些变化。”这是目前队长唯一能做的。
“不过,苦日子很快就会过去了。” 王克洋说,“随着产量的提高,配套措施将逐渐完善。”
甘陕工区主要产油,大牛地主要产气;甘陕工区身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为黄土地貌,大牛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段,属戈壁荒滩。但是,两地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远离人烟,偏远艰苦。
每年大牛地采气厂都会组织一次年轻员工的交流日。“在交流笔记上很容易分辨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区别。”采气三队副队长杨益荣说,“感叹戈壁风光的,对月思乡的,给自己打气鼓劲的一定是新员工。像我们来了几年,都已经接受并适应了现实。”
采气三队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离神木县城80公里,最近的乡镇也要15公里。100多名员工基本都封闭生活在队部机关。
如果说生活的单调、简陋还能从主观上克服的话,一旦生病就绝非靠意志可以战胜的。这里看病很难。去城里一趟不容易,因此一些头疼脑热只能在附近的村镇里开点药,打点点滴。由于医疗水平受限,三队的书记贾军虚就险些遭遇不测。
2011年4月2日,贾军虚头晕无力,怀疑自己得了重感冒,于是去附近的村中诊所就诊。乡村医生判断也大抵如此,给他输了瓶液,告诉他好好休息。回去以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不适,但由于工作忙贾军虚一直坚持着,直到第三天昏迷在岗位上。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50个小时后,醒来的贾军虚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问医生:“好了么?可以走了吧。”医生有些哭笑不得:“知道么?你命都差点丢了。”由于乡村医院的误诊,造成了贾军虚急性肝损伤,在医院里足足躺了一个月才恢复元气。
新投产一个千万吨油气田,即使对于像中国石化这样的全球石油业巨头来说也是件大事。华北局已被列为中国石化的五大上产会战区,并且是中国石化“十二五”期间原油上产的第一主力、天然气上产的第二主力,是当然的主力军。
为此,2011年12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来到甘肃庆阳,亲自启动了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大会。五大会战的启动仪式,这是傅成玉唯一参加的一次。
中国石化近年发展迅速,2011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跻身第五位,今年又稳居第五,然而,油气产量成为其发展躲不开的短板——2011年,中国石化全年原油加工量2.17亿吨,在国内自产的原油仅为4273万吨。
资源不足一直是中国石化的发展之痛。这一点对于长期在上游企业任职的中国石化新任董事长傅成玉来说感觉更为强烈。“中国石化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责无旁贷要当好央企排头兵,首先成为世界一流企业!”2011年8月,履新四个月的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在集团领导干部座谈会上提出发展新目标。
实现新目标,补齐上游发展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关卡。中国石化也在“十二五”目标中对上游产业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划: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3万亿立方米;到2015年底,国内原油产量4750万吨、天然气产量300亿立方米。
按此目标,上游板块今后三年原油年平均需增产144万吨,天然气年平均增产45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选择了五个发力点,鄂尔多斯盆地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唯一拥有的勘探区块,近年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的华北石油局、分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石化会战的主力之一,被中国石化高层寄予厚望。
会战同时也是华北局发展壮大的一次机会。
即使资产达到了120亿元,在大牌云集的中国石化子公司队列中,华北局依然算是轻量级的。它入编时间短,2000年方始整体并入中国石化。同时产量也很低,事实上直到加入中国石化集团之后,华北局才真正有了自己的规模产能。
“十一五”期间,华北局在大牛地建成25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油气当量从不足10万吨上升到245万吨,队伍规模从几十支增加到210支,实现了企业从纯地勘单位向中型油气田的第一次跨越。
如今, 华北局在鄂尔多斯盆地已经拥有9个勘探区块,矿权面积2.5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量37亿吨油当量,探明油气储量5亿吨油当量,整体呈现“南油北气”的态势。
目前区块的石油资源探明率仅为2.4%,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15.9%,资源潜力巨大。2011年中国石化的上游资源企业增产加速,将有力助推华北局实现千万吨的第二次跨越。
同时借助会战,华北局还期望打造出过硬的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各工区的指挥部体系,注重打造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基层管理团队——采油、采气厂,物资供应单位等,注重发挥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科研管理团队——注重培养一批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方面的科研学术带头人;企业文化管理团队——注重通过文化引领、机制激励,引导参战人员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按照中国石化的总体部署,2012年华北分公司新建100万吨油、10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十二五”末,华北分公司将建成300万吨原油产能、6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的目标,冲刺千万吨级油气田。
这是几代华北石油人的期待,是中国石化的期待,也是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