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西安)
(一)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所辖区域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受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限制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那些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产业不具有长期竞争优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文旅游的核心地带,旅游资源是经济区内最丰富、易开发和见效益的资源(表1)。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既符合现代旅游者深度探寻、追求心理感受的需求,又符合经济区通过整合资源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宗旨。这里的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可以将这个极具市场潜力的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旅游业的资源评价。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的划分,经济区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类型。资源总量丰富、等级较高,形成了以文物资源为主,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科技教育资源等多种资源齐备的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结构,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的特点,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性开发(表2)。例如,商洛借助纪录片《大秦岭》的热播,顺势营销,将商洛以“商鞅封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金丝峡、木王、牛背梁、天竺山森林公园以及柞水溶洞”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以“秦岭药库”为名的中药产业旅游,以“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融为一体,打造出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旅游品牌。经济区内各地均具有这样的组合条件,同时还各具特色。例如,杨凌的农业科技旅游资源、铜川的红色旅游资源、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工业旅游资源。目前,级别高且载体清晰、显示度高的资源已基本得到开发,非物质文化资源及显示度低的资源丰富但还尚待开发,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开发出更多既体现整体区域文化特色,又展现不同地域特点,还能满足游客深度体验内容的旅游产品。
表1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资源(一) (单位:个)
表2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资源(二)
(三)旅游业的定位优势。西部大开发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十余年的发展来看,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这为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需要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旅游业是综合性优势产业,不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模式,更成为新时期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基本上每个城市(区)都确立了旅游业的新兴主导产业地位(表3)。同时,都相应制定了较为完善、具有前瞻性的旅游发展规划,在政策倾斜上、资金支持上、土地和税费优惠上,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上都给予了保障,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旅游业结构调整方向。旅游业在经济区内的发展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极具发展动力的产业之一。这是一个以提供劳务商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和文化产业、动漫产业、传媒出版产业等多个门类之间都有共通之处,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效益增长点,产生极大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目前来看,发展的速度、规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表4)
表3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现状
表4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间接关联作用及部分经济指标
(五)旅游业发展制约因素。经济区内各个城市目前已经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但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很薄弱,即使是西安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二是旅游发展理念需要改进,很多地方重“开发”、轻“规划”,仅仅将旅游业发展停留在圈地、造房上,缺乏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前瞻性的旅游规划,在规划实施中也缺乏延续性;三是各地之间地域观念过强,即使初步建立起来了联席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使各地仍停留在各自为战上;四是经营管理水平不够高,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直接从事旅游规划、营销、管理等工作,职能交叉,行政化经营旅游市场,阻碍了市场正常发展,有些成立的股份制旅游企业也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优势资源整合战略。从经济区内各地的区域旅游实践来看,更多的是将着眼点放在要素禀赋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区域旅游合作的竞争优势,遵循“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原则。需要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布局,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内涵,将开发重点放到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资源上,集中人力、财力进行科学规划和积极营销,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那些暂时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资源,要从文化传承和文物遗产保护的角度进行合理保护和宣扬,为经济区塑造出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也为进一步开发资源奠定基础。
(二)整体品牌建设战略。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城市单打独斗进行旅游推介影响力有限。“丝绸之路”、“丹霞地貌”联合申遗体现出整体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经济区可以以西安为龙头,打造“关中-天水旅游”区域品牌,进行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宣扬经济区古代灿烂文明与现代动感魅力有机结合的特点,体现能够同时满足游客休闲和居民生活需要的特质,展现经济区既恢宏大气又灵动活泼的风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旅游效益、旅游影响力等方面着手,对经济区“大旅游”形象进行定位,设计具有吸引力的CIS系统,树立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形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
(三)积极创意营销战略。经济区有较为固定的客源市场和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有利于稳定客源,但不利开拓新的细分旅游市场和挖掘原有市场里的新旅游者。近年来区域旅游市场呈现出流行化与大众化、品牌化与感性化、质量化与享受化、多层化与差异化、普及化与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进行积极创意营销,吸引更多旅游者。需要政府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重新包装原有的旅游产品,注意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对旅游市场细分,从多角度、全方位创新出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达到最佳旅游满意度的产品。利用“大人物”、“大事件”、“大媒体”、“大节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时机,灵活借助媒体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宣传、推介,让厚重的历史灵动起来,展现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四)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战略。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应形成优质产品组合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一个西安国际旅游都市,五条精品旅游走廊,五大旅游精品区,设计合理,特色突出,体现出整体融合的特点。2010年4月在西安举办的“首届关中天水经济区域旅游城市局长座谈会”上,提出进行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需要政府旅游机构统筹布局、协作共建,打破行政区划等障碍,在要素配置、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市场监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避免“规划而不实施”的情况。以“西安数字旅游开发企业联盟”为基础,设计研发经济区“数字旅游”系统,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网站,开发全面介绍经济区旅游的多语种解说系统,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酒店等场所全面设置,规范和充实路牌、景区介绍牌、重要指示标识,建立系统化的城市文化遗产和区域自助旅游解说系统,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设施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区际交通、通讯、旅游线路、服务接待的无缝隙,区域内旅游一票制,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战略。现代旅游业是以现代化技术设备、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为基础的供应链体系,具有传统旅游业没有的高增值性、高层次性、高功能性、高技术性和高知识性等要素特征,经济区旅游业需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经济区内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都有集聚优势,旅游业可以与各大产业从分界向融合延伸。通过产业融合,逐渐突破传统产业之间边界,促进资源在空间范围内合理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提供可能,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需要深入研究旅游业与各个产业之间具有融合条件的特点,结合不同旅游者需求,挖掘具有区域旅游价值的资源,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对区域产业的体验需求。既延长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业升级优化,又体现出对各项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
(六)教育服务人才建设战略。人才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旅游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加紧培育地方急需的旅游专业人才,培训优秀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要抓好各旅游院校的建设,使这些院校能为旅游部门及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建立各种在职培训基地,对旅游在岗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对即将进入旅游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提高行业素质,促进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使优质服务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的显著特征。
[1]陈锋仪,赵建昌.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8.
[2]王晓民.商洛旅游绿色突围[N].中国旅游报,2010.12.29.
[3]雷钊,杨文选,屈佳.陕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8.
[4]李茜.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率先发展的思考.现代企业,2010.4.
[5]郭英之,张红.21世纪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J].唐都学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