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式教学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2012-11-13 08:25:10南丽丽任姚鹏王春红
关键词:教务处运城聚类

南丽丽,任姚鹏,王春红

(运城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教育学】

分层式教学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南丽丽,任姚鹏,王春红

(运城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山西 运城 044000)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极为重要。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评价对象的消极应对;三是评价结果缺乏可操作性。结合运城学院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基于该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学生的评价量表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为教师反馈更有意义的信息,使教务处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当前的教学情况,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质量评价;高等学校;评价量表;分层教学评价体系;聚类分析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在教学设计的众多环节中,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意义重大,因此一般院校都会在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评价,力图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各种方式向每位教师反馈评价结果,以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工作是普通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给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繁芜众多,但教师教学质量是最为关键的。据调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高校教师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其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少数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上海阔天空,太过随意;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未能有效进行课堂组织,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影响到教学效果。个别教师虽然认识到新式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但由于教学精力投入不够,导致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与高校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不无关系。

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本应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评价量表内容对教师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但大部分学生只凭对教师的表面印象很随意地填写量表,造成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2.评价对象的消极应对。高校展开教学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使每位教师知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评价结果只是告知教师们一个考评的量化结果,教师并不能掌握评价结果的问题所在,而考评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就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

3.评价结果缺乏可操作性。一般院校教学评价分析主要是以定量的形式来进行的,向教师反馈的评价结果只有量化数据,没有科学的分析系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导致学校领导无法根据评价量表掌握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管理者构建有意义的教学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分层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教学体系,我们通过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分析,并根据罗圣国老师的理论得到5个衡量指标——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新教学理念的运用[2];再将我校现有的10项评价指标——(1)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受学生尊重,善于管理,课堂纪律好。(2)善于管理,师生关系和谐。(3)讲课内容娴熟,运用自如,无照本宣科现象。(4)讲课思路清晰,重点讲解突出,难点分析透彻。(5)讲课深入浅出,有启发性,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启迪。(6)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联系学科发展新动态。(7)能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8)能合理采用实物、挂图等各种教具,或有效利用多种教学媒体。(9)作业布置合理,并能及时、认真批改、点评,坚持辅导答疑。(10)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不打电话,无随意调课、旷课现象,分别划分到上述5个衡量指标中,从而建立起一个分层的教学评价体系(见图1)。这个体系能够使教务处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校当前的教学情况,而且能够为每个教师反馈更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图1 分层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构图

三、基于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聚类分析

基于上述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对我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评教结果进行了分析(见表1)。这里,采用了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技术,实现从获得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分别实现5大衡量指标下的教师聚类分析,获取每个衡量指标下的教师等级分类,同时可获知每个等级中教师的排序,进而为教师反馈相应的信息;接着进行整体的聚类分析,获取一个整体的教师等级分类,便于教务处了解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同时与往年的等级分类进行比较,可为教务处提供分析教学情况的依据。详细分析过程如下:

1.获取评价数据。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本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生的评教量表,表1给出了部分数据——67位教师的评价结果。

2.分别在5大衡量指标下对教师进行聚类分析。这里,采用聚类分析中的k-均值聚类算法[3],并取k值为4,即将教师分为四类,并依据每个类中聚类中心与平均聚类中心的距离,可获得教师A、B、C、D四个等级。同时,根据每个教师与其所在类的聚类中心距离,实现类内的教师排序。这样,不仅实现了每个指标下教师的等级分类,为级别在后的教师反馈相应的信息,而且通过每个等级下教师的排序,可在五个角度为全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榜样,从而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目的。(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仅列出教师敬业精神聚类结果,以柱状图对五个方面的四个等级教师聚类统计结果进行表示。)

表1 运城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教师敬业精神:A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1、6、22、23、24、25、50、51;B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2、3、4、5、7、8、10、11、13、15、16、26、27、28、29、30、31、34、35、37、49、52、53、56、57、59、60;C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9、12、14、17、20、33、36、38、39、40、41、54、55、58、61、62、63;D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18、19、21、32、42、43、44、45、46、47、48、64、65、66、67。

图2 聚类结果统计表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1)在教师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教师的等级分布都较均衡,说明我院大部分教师做得都较好,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有待进步。(2)在新理念运用方面,D类中的教师人数较多,说明我院的教师还需要加强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接着,对每个指标、每个等级的聚类结果进行排序,可以获得每个指标下表现最好的教师,从而可为教师们树立各个方面的楷模,鞭策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发展。

3.整体聚类分析。综合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5大衡量指标,并根据每个学期对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为5个衡量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技术[4],实现整体的教师等级分类以及排序。从而,在整体上为教务处提供了把握和分析教学水平的资料和依据,同时可获得全校的教学模范、优秀教师,使所有教师在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氛围中,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中,本次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为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新理念的应用,为各个衡量指标设置的权重值[5]分别为0.34、0.21、0.15、0.12、0.28。整体聚类分析结果如下:A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1、2、3、4、5、6、7、8、9、23、24、25、26、27、28、50、51、52、53、54;B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10、11、12、13、14、15、16、17、18、29、30、31、32、33、34、35、55、56、57、58;C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19、20、36、37、38、59、60、61、62、63;D类中包含了教师序号为21、22、39、40、41、42、43、44、45、46、47、48、49、64、65、66、67。从以上结果便可评出本学期的优秀教师,以及需要重点督导的教师,从而有效地辅助教务处对各个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

四、总结

一个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单靠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可以完善的,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我们只是对已知的一个评价量表进行分析,进而结合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评价指标,将我院的评价量表进行分析,得到一个分层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实现对教师的等级分类,为教务处和教师本人提供有意义的信息,促进全校教学评价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下一步的工作是对二层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其能够更好、更合理、更全面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罗圣国.现代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03bc61b650e52ea55189884.html.

[3] 王园妹.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

[4] 陆云.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任姚鹏,陈立潮,等.结合语义的特征权重计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10).

1672-2035(2012)01-0139-03

G40-058.1

A

2011-10-26

南丽丽(1978-),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讲师,硕士。

任姚鹏(1982-),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硕士。

王春红(1965-),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20101041)

【责任编辑 冯自变】

猜你喜欢
教务处运城聚类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44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20
运城清廉地图
支部建设(2021年6期)2021-03-07 07:20:58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科学导报(2020年80期)2020-12-21 11:54:32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电子测试(2017年15期)2017-12-18 07:19:27
好处费
方圆(2017年6期)2017-04-07 21:12:12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