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

2012-11-12 02:35郑晓江
湖北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人生生命学校

◎/郑晓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已有24 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工作,16 个省(市)使用了云南的生命教育教材,约有3 万多所大、中、小学进行了生命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中尤以云南省及黑龙江省推广最给力。

成绩与问题同在

就全国已经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而言,各地的做法不太相同。第一类学校是开出了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配有专门的生命教育师资力量和教材等,试图通过生命教育的正式课程,使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第二类学校是开设了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即结合小学中的语文、算术、常识等,初中的生命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历史课等,高中的生命科学、社会、思想政治、历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第三类学校是开展了生命教育的专题教育,即利用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第四类学校是在课外活动中贯彻生命教育的意识,即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让学生去感悟生命的价值。

目前生命教育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是发展最迅速、普及最广泛的时期,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大量的,其中比较严重的缺陷是: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等同于德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其他的什么教育活动,如“阳光教育”“生本教育”“生命化教育”等等。其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领导和一线的许多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认识模糊,对生命教育的方法没有掌握,导致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上流于空泛而失去了生命教育的独特性,走了弯路,达不到基本的效果。

生命教育需要正本清源

那么,如何去认识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呢?我们需要回溯源头,寻找活水。1968 年,最早创立生命教育学校的美国人华特士提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为了生命的教育”来实现。而世界上第一个生命教育机构——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中心”的专家认为:要让青少年们远离毒品,就要给他们一个正面而积极的生命起点。目前主持台湾生命教育的台湾大学教授孙效智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以‘人生三问’亦即人生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为概念架构而展开的: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我又如何能活出该活出的生命?这三个问题涉及人生终极目标的确立、通往目标之道路选择,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修养。探索、体验、反思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将所得內化为生命智慧,启发良知良能,从而提升生命境界,即为生命教育之内涵与目标。”可见,从生命教育的源头来看,从生活、生命、人生观的角度来解决现代人之种种生命的困顿,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进路,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在促进学生“知识增加”的同时如何培育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般而言,中国的教育在抓学生知识增长及技能的培养方面非常有成效,在全世界也是有名的,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非常不够,如: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已出现了许多心灵扭曲的学生,出现了许多漠视生命的行为,比如媒体报道过的青少年“弑师案”“弑亲案”,以及自残、自杀和凶杀案等等。所以,许多青少年都有复杂的成长中的烦恼,此烦恼或来自于无知,或来自于迷茫,或来自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困惑,或来自于一次又一次人生选择时被碰得头破血流的经历,或来自于众多复杂人际关系中的不知所措。张华娟老师在反省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时写道:“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需要、生理需要关注得太少,忽略了学生生命整体成长的需要。又如师生关系仅仅是简单的‘授受关系’,师生疏离或隔阂,缺乏真情沟通与交流。再如班级管理中教师习惯于搞形式主义的活动和简单说教,忽略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生命无法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少中学生感到在校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以至厌学、恨学。他们把学习当作是学校、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学生甚至做出不珍惜生命的行为。”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无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能力?有无感恩之心?有无团队精神?有无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品质?应该说,许多学生在这些方面非常欠缺,表现为:众多学生人生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导致其生存品质低下;又有许多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当下此在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皆隐而不显,此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轻则陷入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中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来加以解决。笔者的看法是:应该在学校大力推广生命教育,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以增强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谐生命,使学生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与幸福成功的人生。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的生命

基于以上对生命教育核心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推导出两点。其一,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其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正的原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之幸福的生命与快乐的生活为本。生命教育不能仅仅理解成是在学校增设一门课程而已,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表现在,以往的教育体制,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其目标也往往定位在升学率及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种重当下此在之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生命存在之意义、重实用性功利而放弃远大理想目标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生存与生活,如何展开自我的生命之路,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如何获得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如何超越死亡而获得永恒之生命。而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避免生命的损失与毁灭,正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张华娟老师认为:“生命教育理念应渗透到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不仅是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的事情,也是每一科目、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承担的内容。只有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渗透教育,才能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懂得珍爱生命。”

其二,生命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因为在帮助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难道不是所有教师应尽的职责吗?在生命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的素质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师教育教学的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实际上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教师专业素养指教师学的是哪一门学科并教授哪一门课程,如教师在大学的数学、中文或体育等系科中学习,后来在中小学工作后教授算术、语文、体育课等等;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则指教师的学术素养、教学素养、语言表达的素养等等;而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掌握及运用,应该是新时期全体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的素质。因此可以说,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的生命。

若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而教育也应该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型,从工具化教育转向素质教育。2006 年,随着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课程目标由单一的“知识技能”调整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也由“知识—认知”目标,调整到了“生命全部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育人是各级学校及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引入生命教育则是现代教育在育人方面发展的最重要趋势之一。

猜你喜欢
人生生命学校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