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元,王美娟,姬 静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
就大多数植物而言,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往往受制于所处环境的变化,它们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来决定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1]。可诱导或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的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包括水分、温度、紫外线、土壤养分供应和空气污染等[1~3]。 陆生植物的N主要来自土壤,土壤供N量影响着植物体内的N含量。按照 “碳素/营养平衡假说”,植物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与含N量呈反比[4],土壤丰富的供N量会抑制植株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而氮又是对灯盏花营养生长影响最大的元素,适当增加氮的用量将有利于植株的旺盛生长,并明显提高灯盏花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5]。所以研究 UV-B辐射下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灯盏花生长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对总黄酮的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灯盏花种子为印江种,采集于贵州省梵净山,采集地海拔为1 200~2 400 m。
试验采用的土壤为高原红土,栽培季节是夏季,温度为15~30℃。选用3个灯盏花种,即丽江种D63、凤仪种D53、印江种D47,分别设处理1:不施氮肥不加 UV-B辐射(CK);处理 2:不施氮肥加UV-B辐射强度为5.0 KJ/m2;处理3:施5 g/0.5 m2氮肥加UV-B辐射 (UV+N1);处理4:施10 g/0.5 m2氮肥加 UV-B辐射(UV+N2); 处理 5:施 15 g/0.5 m2氮肥加UV-B辐射(UV+N3)。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有45个小区,小区面积0.5 m2,氮肥采用尿素。照紫外光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共8 h。历时90 d,每隔30 d测一次指标,共测3次,所测指标分别是株高、基叶数、叶长、叶宽、生物量、总黄酮含量和总黄酮产量(生物量和总黄酮产量最后一次才测)。
生长指标测定:采用精确到1 mm的直尺测量株高和根长,用电子天平测生物量。
精密称取干燥的无水芦丁10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60%乙醇,水浴微热使其溶解,放冷,用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称取25 ml置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0.1 mg/ml标准溶液。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 ml、2.5 ml、5.0 ml、7.5 ml、 10.0 ml、12.5 ml置 25 ml容量瓶中,各加入30%乙醇溶液至12.5 ml;再分别向每个容量瓶中加入5%NaNO2溶液0.75 ml,摇匀,放置6 min; 再分别加入 10%Al(NO3)3溶液 0.75 ml, 摇匀,放置 6 min;再加入1 mol/ml NaOH溶液10 ml,用3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使用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将上述溶液依次在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总黄酮提取: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武正才,2004)[6],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0.1g于 25ml容量瓶中,加入60%乙醇稀释至刻度。60℃下,利用JU-6100超声波提取器(杰恩普超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60 kh超声波提取40 min。总黄酮含量参考苏文华(2006)[7]的测定方法,将上述超声波取后的溶液过滤,量取1 ml滤液置于25 ml容量瓶中,同标准曲线绘制的方法依次加入试剂,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在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mg/g)。
试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多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UV-B辐射使株高显著降低(表1),随氮浓度的增加,株高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10 g/0.5 m2氮肥时株高达最高。就凤仪种而言,90 d时,UV株高较CK株高下降7%;30 d、60 d、90 d时,UV+N1株高分别较UV株高上升2%、1%、3%;90 d时,UV+N2株高较UV+N1株高上升18%,UV+N3株高较UV+N2株高下降28%。就丽江种而言,90 d时,UV株高较 CK株高下降18%;30 d、60 d、90 d时,UV+N1株高分别较UV株高上升6%、9%、15%;90 d时,UV+N2株高较UV+N1株高上升26%,UV+N3株高较UV+N2株高下降38%。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株高较CK株高下降11%;30 d、60 d、90 d时,UV+N1株高分别较UV株高上升88%、47%、34%;90 d时,UV+N2株高较UV+N1株高下降7%,UV+N3株高较UV+N2株高下降15%。相同处理下不同群系的株高之间无明显差别。随时间的延长,株高极显著增大。
UV-B辐射使基叶数极显著降低(表1),随氮浓度的增加,基叶数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施10 g/0.5 m2氮肥时基叶数达到最高。就凤仪种而言,90 d时,UV基叶数较CK基叶数下降13%;30 d、60 d、90 d时,UV+N1基叶数分别较UV基叶数上升43%、30%、32%;90 d时,UV+N2基叶数较UV+N1基叶数上升21%,UV+N3基叶数较UV+N2基叶数下降51%。就丽江种而言,90 d时,UV基叶数较CK基叶数下降22%;30 d、60 d、90 d时,UV+N1基叶数分别较UV基叶数上升44%、29%、62%;90 d时,UV+N2基叶数较UV+N1基叶数上升38%,UV+N3基叶数较UV+N2基叶数下降60%。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基叶数较CK基叶数下降12%;30 d、60 d、90 d时,UV+N1基叶数分别较UV基叶数上升67%、57%、78%;90 d时,UV+N2基叶数较UV+N1基叶数下降10%,UV+N3基叶数较UV+N2基叶数下降50%。相同处理下不同群系的基叶数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就平均水平而言,印江种和丽江种基叶数极显著大于凤仪种,印江种大于丽江种,但差异不显著。随时间的延长,基叶数极显著增大。
表1 UV-B辐射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灯盏花生长指标的影响
UV-B辐射使叶长极显著降低(表1),随氮浓度的增加,叶长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10 g/0.5 m2氮肥时叶长达到最高。就凤仪种而言,30 d、60 d、90 d时,UV+N1叶长分别较UV叶长上升13.7%、14.6%、22.3%;90 d时,UV+N2叶长较UV+N1叶长上升19%,UV+N3叶长较UV+N2叶长下降42%。就丽江种而言,30 d、60 d、90 d时,UV+N1叶长分别较UV叶长上升12.9%、14.8%、17.8%;90 d时,UV+N2叶长较UV+N1叶长上升7%,UV+N3叶长较UV+N2叶长下降37%。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叶长较CK叶长下降19%,UV+N2叶长较UV+N1叶长下降23%,UV+N3叶长较UV+N2叶长下降18%。相同处理下不同群系的叶长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就平均水平而言,印江种、凤仪种和丽江种的叶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随时间的延长,叶长显著增大。
UV-B辐射使叶宽显著降低(表1),随氮浓度的增加,叶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叶宽达到最宽。就凤仪种而言,30 d、60 d、90 d时,UV+N1叶宽分别较UV叶宽上升12%、13%、22%;90 d时,UV+N2叶宽较UV+N1叶宽下降12%,UV+N3叶宽较UV+N2叶宽下降14%。就丽江种而言,30 d、60 d、90 d时,UV+N1叶宽分别较UV叶宽上升4%、3%、6%;90 d时,UV+N2叶宽较UV+N1叶宽下降15%,UV+N3叶宽较UV+N2叶宽下降7%。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叶宽较CK叶宽下降16%;30 d、60 d、90 d时,UV+N1叶宽分别较UV叶宽上升14%、21%、23%;90 d时,UV+N2叶宽较UV+N1叶宽下降16%,UV+N3叶宽较UV+N2叶宽下降11%。相同处理下不同群系的叶宽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就平均水平而言,丽江种的叶宽显著大于凤仪种和印江种,凤仪种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随时间的延长,叶宽极显著增大。
UV-B辐射使生物量显著降低(表1),随氮浓度的增加,生物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生物量达到最高。就凤仪种而言, 90 d时,UV+N1生物量较UV生物量上升8%,UV+N2生物量较UV+N1生物量下降24%,UV+N3生物量较UV+N2生物量下降61%。就丽江种而言,90 d时,UV+N1生物量较UV生物量上升31%,UV+N2生物量较UV+N1生物量下降29%,UV+N3生物量较UV+N2生物量下降55%。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生物量较CK生物量下降16%,UV+N1生物量较UV生物量上升158%,UV+N2生物量较UV+N1生物量下降51%,UV+N3生物量较UV+N2生物量下降48%。凤仪种的生物量极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印江种,丽江种生物量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在CK处理下,凤仪种的生物量比丽江种的生物量大43%,丽江种的生物量比印江种的生物量大25%;在UV处理下,凤仪种的生物量比丽江种的生物量大62%,丽江种的生物量比印江种的生物量大79%;在UV+N1处理下,凤仪种的生物量比丽江种的生物量大34%,丽江种的生物量比印江种的生物量小9%;在UV+N2处理下,凤仪种的生物量比丽江种的生物量大42%,丽江种的生物量比印江种的生物量大34%;在UV+N3处理下,凤仪种的生物量比丽江种的生物量大21%,丽江种的生物量比印江种的生物量大17%。
UV-B辐射使总黄酮含量极显著增加(表2),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就凤仪种而言,90 d时,UV总黄酮含量较CK总黄酮含量上升20%;30 d、60 d、90 d时,UV+N1总黄酮含量分别较UV总黄酮含量下降8%、4%、5%;90 d时,UV+N2总黄酮含量较UV+N1总黄酮含量下降3%,UV+N3总黄酮含量较UV+N2总黄酮含量下降21%。就丽江种而言,90 d时,UV总黄酮含量较CK总黄酮含量上升26%;UV+N2总黄酮含量较UV+N1总黄酮含量下降16%,UV+N3总黄酮含量较UV+N2总黄酮含量下降19%。就印江种而言,90 d时,UV总黄酮含量较CK总黄酮含量上升9%;30 d时,UV+N1总黄酮含量较UV总黄酮含量下降22%。相同处理下不同群系的总黄酮含量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就平均水平而言,印江种的总黄酮含量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凤仪种,丽江种大于凤仪种,但差异不显著。随时间的延长,总黄酮含量极显著增大。
表2 UV-B辐射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灯盏花总黄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UV-B辐射使总黄酮产量极显著增加(表2),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产量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总黄酮产量达到最高。就凤仪种而言,90 d时,UV总黄酮产量较CK总黄酮产量上升63%,UV+N1总黄酮产量较UV总黄酮产量上升3%;UV+N2总黄酮产量较UV+N1总黄酮产量下降28%;UV+N3总黄酮产量较UV+N2总黄酮产量下降69%。就丽江种而言,90 d时, UV总黄酮产量较CK总黄酮产量上升50%,UV+N1总黄酮产量较UV总黄酮产量上升33%,UV+N2总黄酮产量较UV+N1总黄酮产量下降42%,UV+N3总黄酮产量较UV+N2总黄酮产量下降63%。就印江种而言, 90 d时,UV+N1总黄酮产量较UV总黄酮产量上升168%,UV+N2总黄酮产量较UV+N1总黄酮产量下降46%,UV+N3总黄酮产量较UV+N2总黄酮产量下降39%。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印江种,丽江种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在CK处理下,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比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82%,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比印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4%;在UV处理下,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比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100%,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比印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70%;在UV+N1处理下,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比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43%,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比印江种的总黄酮产量小9%;在UV+N2处理下,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比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80%,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比印江种的总黄酮产量小4%;在UV+N3处理下,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比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高50%,丽江种的总黄酮产量比印江种的总黄酮产量小42%。
过量的紫外辐射能使植株矮化,主要是节间伸长受到抑制[8]。 Li Yuan 等 (2002)[9]在 20 个大豆品种中研究得出,有18个品种的节间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8个品种达极显著水平 (P<0.01)。在紫外辐射增强胁迫下,对春小麦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生长的系统研究表明,根长、根系数量、根体积、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皆低于对照植株,降幅达28.6%~36.1%[10]。 增施氮肥和适当施磷、 控施钾肥能提高灯盏花产量和灯盏乙素含量,为灯盏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5]。本实验数据印证了前人的研究,UV-B辐射使灯盏花的株高、基叶数极显著降低,叶长、叶宽也相应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随氮浓度的增加,株高、基叶数、叶长、叶宽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10 g/0.5 m2氮肥时达到最高。
总生物量代表所有生理、生化和生长因子的长期响应的完整性[11]。 陈建军等 (2004)[12]对20个大豆品种的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可显著降低大豆叶、根、茎、籽粒的生物量,20个大豆品种的总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原因可能是增强UV-B辐射可使植物体内发生强烈的自由基反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伤害植物光系统Ⅱ,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同时叶面积指数降低,光合有效面积减少,引起植株光合能力下降,从而降低总生物量和产量。氮是对灯盏花营养生长影响最大的元素,适当增加氮的用量将有利于植株的旺盛生长,并明显提高灯盏花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5]。在本试验中,UV-B辐射使灯盏花生物量极显著降低,随氮浓度的增加,生物量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生物量达到最高。凤仪种的生物量极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印江种,丽江种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
氮素匮乏会诱导植物合成较多抗性物质以减轻缺素对植物的损伤,而这些抗性物质也能减轻UV-B辐射对植株的伤害,因而缺素诱导增加了植物的抗逆性,在高氮水平下,植物能吸收充足的养分而减少类黄酮等抗性物质的合成,使植物对逆境胁迫更敏感[13]。UV-B辐射使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施15 g/0.5 m2氮肥时总黄酮含量最低。随时间的延长,总黄酮含量极显著增大。总黄酮含量还与品种有关,不同种的灯盏花之间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3个种中印江种含量最高。
高总黄酮产量是总黄酮含量和生物量的组合。UV-B辐射使总黄酮产量显著增加,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产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达到最高。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印江种,丽江种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选用凤仪种,加以UV-B辐射和施5 g/0.5 m2氮肥,可使灯盏花总黄酮产量提高。
采用大棚中土培的方法,研究UV-B辐射下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种灯盏花生长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生长指标来看,UV-B辐射会使灯盏花植株的生物量减小,植株矮化,叶长减小,叶片变窄,却能增加总黄酮产量,而适当增加氮素含量会对灯盏花生物量进行补偿甚至提高,尤其在施5 g/0.5 m2氮肥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明显且生物量提高得更快。(2)从总黄酮含量来看,UV-B辐射使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施15 g/0.5 m2氮肥时达到最低。总黄酮含量还与群系有关,不同种的灯盏花之间总黄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3个种中印江种总黄酮含量最高。(3)从总黄酮产量来看,UV-B辐射使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随氮浓度的增加,总黄酮产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施5 g/0.5 m2氮肥时达到最高。凤仪种的总黄酮产量显著大于丽江种和印江种,丽江种大于印江种,但差异不显著。
综合起来考虑,选用凤仪种,加以UV-B辐射和施5 g/0.5 m2氮肥,可使灯盏花总黄酮产量提高68%。
[1]孔垂华,胡飞.植物化感相生相克作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8~181,202~215.
[2]Pare PW,Tomlinson JH.Induced synthesis of plant volatiles[J].Nature,1997,385:30~31.
[3]Sudha G,Ravishankar GA.Involvement and interaction of various signaling compounds on the plant metabolic events during defense response,resistance to stress factors form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their molecular aspects[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02,71:181~212.
[4]MOORE BD,WALLIS I R,WOOD J T,et al.Foliarnutrition,site quality,and temperature influence foliarchemistry of Tallowwood(Eucalyptus microcorys)[J].Ecological Monographs,2004,74:553~568.
[5]赵峥,龚苏,段承俐,等.氮、磷、钾对灯盏花生长发育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5):676~680.
[6]武正才,梁晓原,丁永胜.超声波提取灯盏花中总黄酮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3):35~36.
[7]苏文华,张光飞,李秀华,等.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影响的研究[J].中草药,2006,37(8):1244~1247.
[8]何永美,李元,祖艳群.作物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及调控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19~21.
[9]Li Yuan,Zu Yanqun ,Chen Jianjun,et a1.Intraspecific responses in crop growth and yield of 20 soyhean cultivars to enhanced ultrariolet-B radia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2.
[10]Li Yuan,ZU Yanqun,Chen Haiyan,et a1.Intraspecific responses in crop growth and yield of 20 soyhean cultivars to enhanced ultrariolet-B radia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0.
[11]Li Yuan, ZU Yanqun, Chen Haiyan, et a1.Intraspecific diffrences in physiologicalresponses of 20 soyhean cultivars to enhanced ultrariolet-B radia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J].Environ.Experi.Bt,2003.
[12]陈建军,祖艳群,陈海燕,等.UV-B辐射增强对20个大豆品种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1):29~33.
[13]姬静,祖艳群,李元.增强UV-B辐射和氮素互作对植物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0,2(30):4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