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山隧道高压涌突水快速处治技术研究

2012-11-09 06:04张学武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流纹岩紫红色突水

张学武 (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泥巴山隧道高压涌突水快速处治技术研究

张学武 (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泥巴山隧道全长10007m,是雅西高速公路线上最长的隧道,单口掘进5130m,为全国单口掘进之最,最大埋深1648m,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受高压、富水、岩溶等诱导因素影响,多次突发了大规模的涌水、涌砂和涌泥等工程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对快速通过泥巴山隧道左线K61+773高压涌突水地段处治技术作了详细叙述。该技术保证了结构安全稳定,节约了工期,对同类地质灾害处理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泥巴山隧道;高压涌突水;处治技术

2009年10月11日,掌子面上台阶左侧拱脚(进洞方向)和掌子面中线位置出现股状涌水,涌水量达17000m3/d,且水压较大;10月12日凌晨对掌子面进行了超前地质钻探,在钻孔过程中,由掌子面喷出的水柱水平距离最远达8m,且涌水量急剧增加,已完成初期支护表面有渗水现象。项目部随即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至10月13日,对后方K62+773~K61+788段Ⅳ1级围岩进行了临时支护加强,确保已完成初期支护稳定,经连续3d高频率监控量测,该段初期支护稳定。下面,笔者对快速通过泥巴山隧道左线K61+773高压涌突水地段处治技术作了详细叙述。

1 前方地质情况预测

1.1通过物探分析前方地质情况

图1 K63+773掌子面钻孔平面图

为尽快探明前方地质及涌水情况,尽快恢复施工,2009年10月13日项目部采用地质雷达对前方地质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为掌子面前方16m范围围岩极破碎,围岩含有强压力水,于当天再次进行了超前钻孔探测:一是通过探孔释放水量,减小水压;二是对前方地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以合理的确定施工方案。钻孔孔位布置如图1所示。钻孔情况统计及分析如下:

1)①号孔(17m) 0~5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卡钻2次;钻进到5m左右,岩屑出现断层泥、石英,涌水浑浊呈乳白色,至6.5m左右涌水变化为浅红色,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钻至8~17m范围卡钻严重,停止钻进。

2)②号孔(19m) 0~4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至4m左右开始出现股状涌水,钻进至约6m位置岩屑变成石英,含断层泥,涌水为乳白色,钻进深度至7.5m出现卡钻现象,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至12m左右时涌水突变为喷出状,喷出距离达8m,岩屑为流纹岩。

3)③号孔(6m) 0~4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4m左右出现断层泥,钻进至5~6m范围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卡钻严重,停止钻进。

4)④号孔(16m) 0~5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至5m时涌水量变大并有卡钻现象。

5)⑤号孔(8m) 0~6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至6m时涌水量变大,7m处出现断层泥和白色石英,钻进到8m左右时岩屑变化为紫红色流纹岩,并且卡钻严重,停止钻进。

6)⑥号孔(9m) 3.5m时出现小股涌水,卡钻严重,岩屑与掌子面一样,为紫红色流纹岩。

7)⑦号孔(30m) 0~3.5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3.5m左右出现断层泥,至4m处出现股状涌水,岩屑变成紫红色流纹岩,至12m涌水由股状变为喷出状且喷至下台阶,喷出水平距离长达15m,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此后钻进速度缓慢,岩屑为紫红色流纹岩,岩性无大的变化。

根据地质雷达及钻孔资料对前方地质预判如下:掌子面前方3~5m为小型破碎带,成分主要有流纹岩、石英、夹杂有粘质泥,含水量一般,呈股状;5~7m岩石完整性相对较好;8~12m岩石极破碎,裂隙极发育且贯通,宽度较大,可能有大量水囊,主要成分为流纹岩、糜棱岩、少量石英,该区富含地下水,水头压力大;12~16m为过渡段,16m后围岩整体性相对较好,含水量一般。

1.2通过地质素描分析前方地质情况

掌子面围岩为紫红色流纹岩,隐晶质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为角闪石、石英、黑云母等,局部可见石英条带。整体强度情况较差,产状倾角145~165°,倾向40~60°。

1)掌子面右侧(进洞方向) 岩体有少数节理发育,节理间距均在30cm左右,且间隙小、密实、裂隙发育少、整体性较强。拱顶上方发育一条近水平的节理面,倾斜向下方向,间隙较大,中间填充白色粘质泥土,手捏明显有泥感,易发生整体滑动,现场可见上方岩体在爆破后即下滑到上台阶。

2)掌子面左侧(进洞方向) 岩体节理发育极发育,间距小至5cm左右,且节理裂隙贯通,局部岩石破碎产状不明。从右向左,岩体整体性由好变坏、由较完整变破碎、由镶嵌-块状结构到破碎-松散结构。在拱脚处,岩体大部分呈碎块状和粉末状。

1.3总体推断前方地质情况

图2 K63+773掌子面涌水量变化趋势图

由于岩体产状与隧道中线成60°左右交角,且破碎带先在中下台阶出露,可见前方会出露断层破碎带,由下台阶开始破碎带长度约18m。从整体看,破碎带宽度较小,两侧均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埋深大,水力梯度大,因此开始涌水压力大,流量大,5d后明显减小;从钻进碎屑物显示,前方30m软弱夹层、粘土和泥较少,主要为破碎岩块和碎屑;破碎带参考延伸长度18m,对应围岩产状倾角160°,倾向45°。

2 涌水量变化情况

涌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如图2所示。对涌水量变化规律分析发现,随着钻孔数量的增加涌水量逐步增大,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量又有变小的趋势,说明掌子面前方地下水为无地表水补充的死水,有存在水囊的可能,发生突水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必须首先对前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引排,减小水压对掌子面的影响,方可根据出露围岩确定初期支护的参数。

3 处治方案比选及处治施工工艺流程

3.1处治方案比选

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掌子面前方为一断层破碎带,断层延伸方向与隧道相交角度较小,影响长度较长,且含强压力水,为确保安全,预防涌突水及塌方的发生,采用以下方案处理。

1)方案1:采用周边深孔预注浆及强初期支护 方法:①进行周边深孔预注浆。②注浆结束后,采用V加强型衬砌支护参数施工,超前支护采用单层小导管,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间距50cm/榀,喷砼厚度24cm,锚杆间距50×90cm,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成环。优缺点:如果通过深孔注浆能起到注浆堵水的效果[1],将对下一步安全施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效果不好,将耽误大量的时间,且耗资巨大。

2)方案2:采用超前大管棚及强初期支护通过 方法:①施作超前大管棚。②注浆结束后,采用V加强型衬砌支护参数施工,超前支护采用单层小导管,初期支护采用I20b工字钢,间距50cm/榀,喷砼厚度24cm,锚杆间距50×90cm,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成环。优缺点:如果通过施作超前大管棚并注一定的浆液起到对前方预支护效果[2],将对下一步安全施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注浆效果不好,但大管棚本身就能起到对前方超前支护的作用,如采用强支护通过可基本防止塌方的发生,但本方案需要在洞内提供作业平台和空间,需对洞身轮廓进行扩挖,也将耽误一定的时间,但应能安全通过。

3)方案3:采用超前小导坑及强初期支护通过 方法:①在上台阶掌子面开挖1.5×1.5m的小导坑,小导坑超前掌子面5m,确保掌子面有4m以上的止水墙,为确保安全可对导坑进行临时支护,小导坑将起到直观探测前方围岩和引水孔的作用[3],在探明前方地质后再对后方掌子面进行扩挖。②后方掌子面扩挖,采用∅42双层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内层小导管长度4.5m,外插角为10~15°,外层小导管长度6m,外插角为30~40°,拱部120°设置,注浆管搭接长度1.5m,确保注浆承压拱厚度达到4m以上。初期支护采用V加强型衬砌支护参数施工[4],采用I20b工字钢,间距50cm/榀,喷砼厚度24cm,锚杆间距50×90cm,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成环。③如前方出现大的破碎带和水囊,再采用CD法施工。小导坑超前能起到探测前方地质情况和引水孔的作用,由于断面较小且超前掌子面5m以上,如前方出现大的涌水和涌泥对后方掌子面影响较小,能避免塌方的发生。掌子面在扩挖时首先进行超前支护和注浆,再采用强支护通过。

通过以上3种方案比选,由于方案3在能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施工时间短,相比前2种方案投资小,因此,拟采用方案3。

3.2处治施工工艺流程

总体施工工序为:掌子面上台阶小导坑开挖——掌子面超前支护——掌子面上台阶扩挖——上台阶钢拱架支护——下台阶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通过涌水段。

4 结 语

长、大、深埋隧道的不可预见性及地质不确定性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只要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各种超前预报手段准确掌握前方地质资料[5],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就能在投资和工期方面取得双丰收。

[1]杨兵.马鹿箐隧道高压富水大体量充填性溶腔处治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0(2):42-50.

[2]姜云,王兰生.深埋长大公路隧道高地应力岩爆和岩溶涌突水问题及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9):1319-1323.

[3] 张祉道,白继承.家竹箐隧道高瓦斯、大变形、大涌水的整治与对策[J]. 现代隧道技术,1998(1):1-10.

[4]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铁路隧道施工规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3.042

U455.49

A

1673-1409(2012)03-N127-03

2012-01-26

张学武(1971-),男,1995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隧道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流纹岩紫红色突水
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方法
峰峰矿区突水类型划分及突水模式
伊宁地块阿腾套山东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区流纹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传统达斡尔族荷包色彩之紫红色探析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有毒
大相岭隧道高压突水机理与预测分析
哈密沁城地区红柳沟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花花”词汇之五颜六色]Purple低调华丽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