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旅游业东向发展战略研究

2012-11-08 10:41童世荣甘慧超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马鞍山长三角

王 莉,童世荣,甘慧超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马鞍山市旅游局,安徽 马鞍山 243000;3.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马鞍山市旅游业东向发展战略研究

王 莉1,童世荣2,甘慧超3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马鞍山市旅游局,安徽 马鞍山 243000;3.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在安徽省提出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大背景下,能否在旅游业发展上抢抓机遇,加快接轨南京、融入长三角步伐,是该市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建设著名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概述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实施旅游东向发展战略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最后从加强政府部门间合作、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培育一流旅游产品、紧紧融入南京都市圈板块、加强与长三角重点旅游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四大旅游线路节点的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等方面提出马鞍山市实施旅游东向发展战略的相关对策,以期对该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马鞍山市;旅游业;东向发展战略

1 背景

安徽东向发展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伊始,安徽曾敏锐地抓住机遇,提出过“开发皖江,呼应浦东”;此后,安徽又推出“一线两点”战略,2003年提出“融入长三角”,2005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在一次正式讲话中提出:“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安徽崛起的主轴线”[1]。在此背景下,2003年7月,马鞍山市委明确提出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实现马鞍山经济发展新跨越的要求[2]。2005年8月马鞍山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对于发挥安徽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区位优势,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接轨长三角,让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合理配置,实现奋力崛起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中亦明确提出安徽旅游业要“围绕奋力崛起,实施东向战略”[2]。在国务院2010年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皖江旅游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马鞍山等6座城市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正式成员。马鞍山市作为安徽东大门、沿江开发桥头堡和对接长三角的“老龙头”,在安徽省提出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大背景下,能否在旅游业发展上抢抓机遇,加快接轨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步伐,是马鞍山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建设著名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

2 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概述

2.1 区域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安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南接芜湖,北连南京,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上海不到300公里。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马鞍山对外交通十分便捷,现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体系。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安徽省位于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接近长三角中等城市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诸多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元月,又在中部地区第一个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2 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2.2.1 马鞍山市旅游资源概况 马鞍山的旅游资源既有翠螺山、宝积山、雨山、佳山、青山、十里长山等山岳自然观光和长江、雨山湖、石臼湖等水域观光型资源,又有采石矶、太白楼、三国朱然墓等文化旅游资源,雨山湖、濮塘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较高的知识、生态含量,比较合乎旅游市场需求。从构成看,马鞍山旅游资源以历史遗产类单体居多,人文资源类型占主导地位;从分布看,当涂县资源点数量较多,密度大,主要以历史遗产、水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为主。

经过近年的规划、开发、整合,马鞍山旅游初步形成了六大特色旅游区,即以李白诗歌文化为特色,集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身的采石风景区;以李白墓园为主体的青山风景区;以六朝墓葬和三国文化为特色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以小九华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以马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的工业文化旅游区;以绿色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濮塘风景区。并逐步形成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即:以诗歌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休闲旅游;以濮塘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以翠林为代表的沐浴休闲旅游;以盆山度假村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旅游;以采石长江鱼宴为代表的美食休闲旅游;以近山环湖开放式园林所形成的娱乐街区为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以园艺村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等。

尽管马鞍山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但其观光吸引功能相对较弱,且资源呈带状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品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谢公祠、甑山禅林、金柱塔、黄山塔、澄心寺、石门石刻、凌歊台、邓家山商周遗址、五担岗遗址等旅游资源基本还处于自然状态,亟待开发。

2.2.2 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马鞍山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张,表1显示的是其近十年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包括旅游接待情况、旅游总收入占GDP的百分比等,可以看出,旅游产业规模呈不断壮大趋势。全市旅游业 “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有明显改善:(1)“食”:马鞍山市除了现有的24家星级饭店外,还拥有旅游星级餐馆15家,其中四星7家,三星5家,二星3家,餐饮业正日趋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住”:星级饭店数量由2005年的11家发展到2011年的2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总床位数近2000张。接待设施由单一性发展到多样化,可满足高、中、低各类客人的住宿要求。 (3)“行”:交通设施发展迅速。宁马、马芜高速建成通车,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马鞍山市仅40分钟车程并在马鞍山市设立城市候机厅,宁宜城际客运铁路和马鞍山长江大桥己经开工建设,这将大大提升马鞍山市交通便捷程度。(4)“游”:目前拥有规模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采石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另有3A级景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l处。近年来,马鞍山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凤凰湖原生态休闲山庄、姚家寨生态园、甑山生态园、太白生态乐园、绿野生态园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生态园区逐步开门营业,成为马鞍山旅游业新的亮点。同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19处。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国际社3家。(5)“购”:拥有旅游商品生产厂家20多家。洪滨丝画、采石矶酒、安康菌业、采石茶干、海狮巾被、金姿纺织装饰、黄池酱菜等旅游商品企业发展迅速,并在区域内外具有了一定知名度。(6)“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种娱乐设施及娱乐项目也随之发展起来,旅游(星级)饭店都有比较丰富的晚间娱乐活动。此外,还有以拓展运动为特色的盆山度假村,以及在华东颇有名气的休闲沐浴旅游定点企业,如翠林、在水一方、鼓浪屿、碧海蓝天等。

表1 马鞍山市近十年旅游经济指标一览表

3 马鞍山市实施旅游东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

马鞍山旅游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优势,必须主动接轨南京、参与长三角的合作。随着大众旅游供给和需求的不断扩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要途径。马鞍山旅游业要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目标,必须跳出行政区划的框框,走联合、合作之路,在城市之间互惠互利,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此外,马鞍山旅游要实现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也必须主动接轨南京都市圈、参与长三角的合作。近年来,南京在国际上迅速崛起,据预测,到2020年南京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00万人次,即使其中只有10%来马鞍山,也将是可观的规模。所以,马鞍山要发展入境旅游,提高国际知名度,必须紧紧依托南京,参与长三角的合作,借船出海,实现共赢。

3.2 可能性

近年来,马鞍山旅游业在融入长三角,特别是接轨南京方面已建立起良好的基础,具有以下方面优势:一是交通优势,长三角拥有全国最好的水陆空交通网,高速列车、城际铁路的开通和高速公路网的初具规模,使城市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快捷;二是资源优势,宁马旅游资源特质各异,互为补充;三是客源优势,南京既是国内客源集散中心又是国内客源的主要输出地,每年来马的游客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经由南京中转;更重要的是,宁马对各自的旅游定位也有较大的“互补”性,为错位发展创造了空间。马鞍山确立了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新业态,其优势休闲旅游资源较好弥补了“宁、镇、扬”的休闲度假旅游弱势,南京每年召开的很多个国际会议为马鞍山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源,而马鞍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也势必会增强南京发展会展旅游的号召力。

4 马鞍山市旅游业东向发展战略研究

近年来马市旅游业与长三角城市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对长三角吸引力不够,旅游奖励机制不健全、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不强、旅游标识系统不健全等方面。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接轨南京、融入长三角步伐,今后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4.1 加强政府部门间合作

马鞍山旅游业接轨南京,融入长三角,政府的主导和保障不可缺乏。政府各部门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首先接轨,建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间长期稳定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并与长三角各城市的政府部门之间建立横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高层互访和考察、交流。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各城市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马鞍山市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导向,制定和修改有关地方性的旅游政策,向区域合作倾斜。最终引导企业进行区域间的合作,鼓励企业跨省市、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4.2 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培育一流旅游产品

成功的城市品牌应同时体现城市的文脉、地格以及城市发展理念。马鞍山因工业建市,因工业兴市,同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李白钟爱的“山水都”。基于“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城市地貌基础及滨江园林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山水诗都休闲名城”完全可以成为马鞍山今后发展的理念和取向。可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宣传推介活动,全力打造“山水诗都马鞍山”的城市品牌,并通过举办各类大型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及网络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马鞍山旅游整体形象。在国内外特别是在长三角城市大力宣传马鞍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宣传马鞍山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协调的人居环境,展现马鞍山的蓬勃生机、发展活力和城市魅力,全面提高马鞍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了一流的品牌还要有一流的产品,应进一步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以李白诗歌文化旅游产品、江东文化旅游产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钢铁文化旅游产品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户外运动旅游产品以及商务旅游产品等系列产品。

4.3 紧紧融入南京都市圈板块

马鞍山与长三角的天然联系,突出表现在南京都市圈。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 “后花园”[3]。2005年初,宁、镇、扬、马四城市旅游部门就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一致,组建“宁镇扬马”旅游联合体,打破省域界限,对四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旅游品牌、统一线路产品、统一编制导游词、统一印制宣传册和宣传片等宣传品、统一组织宣传推介。连续7年赴东北、华北、西南、华中、东南等大区域联合推介“扬子江之旅”。通过捆绑促销把马鞍山的城市品牌放到南京、镇江、扬州同一个平台上。近年来南京陆续开通了至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和大阪、韩国釜山、台湾等地的航线,为南京都市圈打造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南京国际机场开辟的新航线也契合了马鞍山市的国际旅游目标市场,为马市打开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了便捷。今后应进一步深化“宁镇扬马”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南京都市圈合作为突破,建立宁镇扬马区域合作旅游协调委员会,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区域旅游合作。加强四市优势旅游资源整合,策划包装针对国内市场以及港澳台湾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的系列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南京都市圈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4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旅游城市交流与合作

积极努力,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更深层次的旅游分工与合作。马鞍山市要加大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尤其是针对长三角重点旅游城市,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各城市间旅游产品准入,逐步开通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直通车和旅游专线车,开创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市场共建的旅游新格局。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向深层次迈进,要在市场开放、无障碍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开创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市场共建的旅游新格局,争取与长三角重点城市互相开通旅游直通车。

4.5 加强四大旅游线路节点的合作

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基础上,借势把优势产品搭载到名牌旅游线路中去,将马鞍山市旅游纳入国际、国内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主要做好四大旅游线路节点的合作:一是加强与大皖南和泛巢湖旅游片区的合作,将马鞍山建成进出安徽省“两山一湖”和泛巢湖旅游片区的东部门户,吸引更多长三角游客和团队在马鞍山中转游览或休憩;二是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合作,深化长江黄金水道区域旅游合作,使马鞍山作为长江黄金水道游线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三是成为从南京进出的大华东游览线路的延伸;四是以李白诗歌文化为主线,组建李白游踪旅游带,打造连接李白一生中的重要活动地的“诗仙游踪”国际旅游线路。

4.6 积极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

4.6.1 完善城市内外交通网络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南京为中心的快速旅游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逐步实现城际快速轨道、公路、水路等与长三角的全面融合。使马鞍山在接受南京辐射的同时,增强与浙沪的联系,形成接轨南京、连接四邻、便捷畅通的开放式交通网络。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城市观光交通网络,建立城市旅游咨询中心。提升城区至各景区干线公路等级,加强车站、码头的建设,开辟水上旅游航线。提高客运出租车服务标准。改善景区可进入性和停车场的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与上海、杭州、南京等主要客源市场的游客集散中心对接,开通长三角主要城市到马鞍山的旅游直通车,同时开通到马市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车(或旅游交通环线),让广大长三角游客进得来,玩得好。

4.6.2 完善城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为了更好的提升马鞍山城市整体形象、融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应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交通标识一体化建设,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技术细则》,统一规范设置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加快国道、省道和景区的旅游和交通标识建设,推进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普及与规范,以方便长三角地区广大市民和中外旅游者识别通往马市旅游景点的方向、距离和了解旅游项目类别等。

4.6.3 加强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和城市环境保护,整治河道水系,提升城市夜间景观。加快建设购物、娱乐、休闲和体育设施,强化现代城市的旅游功能和休闲功能,不断美化城市环境,集聚城市人气,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旅游景区(点)、旅游干线公路的公厕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以住宿、餐饮、商品、娱乐、泊车、电力、通讯、饮水、信用卡服务和游客接待中心为重点的旅游景区服务系统。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安全防范、投诉和事故处理等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4.6.4 充分发挥旅游网站功能,对接长三角城市加强建设功能齐全的旅游政务、商务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旅游呼叫、景区管理数字化等业务,形成适应行业需求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并积极与长三角旅游城市旅游网站相互链接,扩大马鞍山旅游网的覆盖率。进一步更新升级、充实旅游网站内容,扩大与相关城市旅游网站链接,力争完成30个长三角城市的对接。为广大长三角地区游客提供服务,让马鞍山旅游网成为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宣传的又一重要窗口。

[1]杨敏.安徽向东[J].决策,2005(5):18-20.

[2]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EB/OL].(2008-03-25).http://zw.huangshan.gov.cn/Index/TitleView.aspx?ClassCode=0800&UnitCode=JA037&Id=14207.

[3]顾小刚.融入长三角——马鞍山的外向冲动[EB/OL].(2009-09-18).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7/09/09/001843240.shtml.

East-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anshan Tourist Industry

Wang Li1,Tong Shirong2,Gan Huichao3
(1.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3;2.Ma’anshan Tourism Bureau,Ma’anshan,Anhui 243000;3.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Ma’anshan,Anhui 243000)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anshan tourism,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east-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i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developing famous urban tourism brand,cultivating first class tourism product,integrated into Nanjing urban circle module,enhanc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th key tourism citi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intensifying cooperation with four major tourist route,actively anticip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 free tourism zones,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Ma’anshan tourism development.

Ma’anshan;Tourism;East-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F592

A

1674-1103(2012)03-0073-04

2012-02-21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6jqw046)。

王莉(1974-),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等。

[责任编辑:陈晓华]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马鞍山长三角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