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如何加强社会责任管理

2012-11-08 05:05
支部建设 2012年32期
关键词:中央责任管理

邵 宁

国有企业如何加强社会责任管理

邵 宁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要求企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关注与企业经营活动最为相关、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实质性问题。

当今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潮流和商业规范,成为企业管理战略的组成部分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理念进一步深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进一步丰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对于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提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无论是“做强做优”,还是“世界一流”,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强和优”既体现在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等硬实力上,也体现在和谐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软实力上;“世界一流”既要实现管理、技术和经济指标的一流,也要实现价值观念、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流。围绕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我们提出要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其中和谐发展战略的宗旨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更好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发展的历史伴随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中央企业管理提升不仅包括现有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持续改进,还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不断探索管理提升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就要求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社会责任的理念梳理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审视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将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责任纳入管理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国资委将社会责任管理列入中央企业管理提升重点领域,就是希望通过此次管理提升活动,使社会责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提升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适应国际国内社会责任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呈现标准化和刚性约束的趋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准则。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对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提供了框架。目前,全球社会责任自愿性标准已达300多个,制定者包括全球组织、国家、跨国公司、行业协会等等,内容涉及劳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议题。这些国际标准对企业管理领域、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踊跃参与、影响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资本市场出现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投资者出现了责任投资新潮,行业巨头要求商业伙伴或者产业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日趋严格。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门槛不断上升,必尽责任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软约束转变为硬约束,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社会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中央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国际标准和国际社会的要求,通过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全面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管理就是要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有效地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社会责任理念,选准核心议题。理念是企业决策和行动的指南,是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理念的树立和深化更为关键。近几年,许多中央企业结合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下工夫梳理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多年来,各中央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价值理念。今后应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要求,在与利益相关方广泛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更好地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要求企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关注与企业经营活动最为相关、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实质性问题。许多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关注重点问题,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宝钢根据钢铁行业大量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特点,提出“环境经营”的构想,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服务全流程推进绿色管理。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准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的责任问题。一是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理解企业的特征,包括从事的行业、经营规模、所处环境、员工特点等等。二是要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选择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问题,确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三是要在企业主营业务优势和广泛的社会问题之间找到结合点,通过业务创新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将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组织制度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涉及企业的各项业务和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健全的组织和制度体系是加强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础。为加强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目前,大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决策机构,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公司各层级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中国石化在董事会设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董事长担任主任,委员由董事组成。中央企业普遍明确了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兵器工业、中国电科、南方电网、鞍钢集团、上海贝尔等多家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部门。许多中央企业明确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以及下属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有效地落实了工作责任。中央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真正发挥在统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核心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应清晰界定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指导各分、子公司的社会责任工作,统筹推进社会责任管理。

(三)强化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是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关键。从这几年中央企业的实践看,社会责任的融合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融入企业战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决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不仅要分析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的影响,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二是融入企业日常运营。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的各个流程和环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业绩考核等企业运营各个职能体系,实现全方位融合。同时,还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使得社会责任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员工履行责任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三是要融入供应链管理。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传导到供应链,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合同履约率、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问题的评估,择优选择社会责任感强的供应商,促进供应链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四是积极开展社会责任专题实践,结合本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议题,选择最能体现公司业务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社会责任专题实践,做成精品、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四)探索建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绩效评价对社会责任工作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中央企业根据国际国内社会责任有关标准和规范,积极探索和建立了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开展与行业内履行社会责任领先的国际标杆企业的对标,发现短板指标,持续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待条件成熟时,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中央企业要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逐步推进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社会责任指标要重点关注涉及核心问题的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力求清晰、可懂、实用、可比、准确,不仅要有可统计的量化指标,也要有包括描述观点、趋势、条件或状况的定性指标。要定期汇总、统计、分析,并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作出回应。要通过指标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社会责任沟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工作体系不仅包含企业各个系统,还涵盖各个利益相关方。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加运营透明度,增进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增加共识,也有利于企业听取和吸收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各项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培训、责任调研、课题研究和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征集,加强社会责任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经验共享,增进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国际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央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社会责任沟通的形式和途径,大多数企业建立完善了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目前,已有83家中央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有的企业还发布了国别报告、省市公司报告和专题报告,不少中央企业的报告获得了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社会责任组织的沟通交流,通过参加社会责任会议或论坛,及时把握当前国内外社会责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广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成效。

加强社会责任沟通,一是要加强利益相关方的识别和参与,要根据企业的特点确定主要利益相关方,努力构建信任关系,探索采取信息告知、研讨会、对话交流、共同行动等多种交流方式,及时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形成共识,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二是要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须在年内发布报告;已经发布报告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平衡性、可读性和时效性;国际业务比较多的企业须创造条件发布社会责任国别报告,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运营透明度。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机制,通过公司网站、报刊文章、内部刊物等多种途径,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企业的实践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统筹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对现有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价值、管理机制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内涉及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对外涉及各利益相关方,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责任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高度重视,协调各方,统筹推进,确保社会责任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得到落实。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持续改进完善的系统工程,企业要在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为推动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与现有管理体系紧密衔接。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不是一项新的工作,不是要求企业开展正常运营以外的业务,而是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开展工作。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将社会责任理念、标准、要求融入现有管理体系,处理好社会责任管理与战略管理、决策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和其他专业管理的关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社会责任管理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复杂性和探索性,如何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运营还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管理基础不同,每个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研究确立社会责任理念,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猜你喜欢
中央责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