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峰,曾松福,秦晓光
(1.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厦门 361008;2.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上海 200137)
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视监测监督管理刍议
——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为例
曹宇峰1,曾松福1,秦晓光2
(1.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厦门 361008;2.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上海 200137)
文章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为例,总结自2009年起对其实施监视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以来发现的问题和经验,从建立海洋环境监理制度、明确环境监测计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视监测监督管理的几点想法。
海洋工程;监视监测;监督管理;环境监理;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工程是指工程主体或者工程主要作业活动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或者需要借助、改变海洋环境条件实现工程功能,或其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作用于海洋环境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1]。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在沿岸海域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在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程度,充分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能力以及对新世纪海洋开发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反映了在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危机中,对海洋开发的需求和利用海洋的多样化与多种方式。海洋工程的建设施工和运营涉及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海洋局新“三定”中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职责,以及《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关于海洋环境监督的要求,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2009年5月下发《关于加强东海区海洋(涉海)工程和海洋倾倒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海东环〔2009〕185号),委派所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海洋工程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工程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等进行监视监测监督管理,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程监控,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为例,谈谈关于所在的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视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以来的几点想法。
厦漳跨海大桥是厦门、漳州两市根据相关规划设计建设,以桥梁方式跨越厦门湾,经海门岛,止于漳州龙海市后宅处,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疏港一级公路和拟建的招银高速公路相连接,桥梁总长10.841km,跨海10.121km。工程为横跨九龙江入海河口感潮段高架公路特大桥建设项目,具有工程大、线路短、越陆跨海、环境敏感目标多、环境影响涉及面广以及环境地域性和生态特殊性明显等特点。工程施工期作业和运营期通车活动对当地陆域环境和海域环境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口湿地生态将可能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且由于工程沿线北岸处于厦门和漳州两市土地开发区交界陆海地带以及南岸处于漳州龙海市浮宫和港尾两镇社会经济区交界陆海地带,社会关注广度大、程度高。2008年6月底大桥前期工程动工,2009年8月大桥主体工程施工开始。
工程施工期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建设产生悬浮泥沙、钻孔泥浆与钻渣、废弃建材、船舶含油废水、施工冷却水和养护水、发动机尾气与施工噪声等。工程邻近海域的主要敏感目标有厦门西海域港口航运区、九龙江口两岸港口航运区、厦门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紫泥岛贝类养殖区和玉枕滩涂养殖区等。
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厦漳跨海大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称《厦漳大桥环评报告》)等相关信息材料;然后对厦漳跨海大桥工程的监视主要是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每月至少一次到施工现场调访核实《厦漳跨海大桥环评报告》中与海洋环境相关的“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和“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等的落实情况,现场摄影摄像取证,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要求或意见建议,并在随后工作中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结合大桥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根据《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2],在2009—2010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先后对工程周边海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以掌握工程施工建设对其的影响,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30余个项目。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监视监测人员根据工程建设海洋环保措施和要求等进行监视检查,共出动35航次,103人次,获取现场监视记录41份。在实施监测期间发现问题主要有4类,具体情况及纠正措施见表1。
表1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纠正措施
2009—2010年对大桥工程周边海域环境的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周边海域海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沉积物中除个别站位铅和镉含量超标外,其他各监测站位的检测指标均符合相应的海域标准。与环评时调查资料相比,除海水中无机氮含量有所升高外,其他检测指标含量没有明显升高,工程建设未对邻近海域形成新的污染和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3.1 监视监测监督管理执行效果有待提高
在实施海洋(涉海)工程监视监测需要到工程施工现场对海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因没有执法检查权力,每次监视前都必须提前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现场监视情况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同时工程建设单位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落实和反馈情况也不够及时,因此如何加强监视监测人员执行工作时的效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和明确。
3.3.2 监视监测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有待加强
海洋(涉海)工程监视监测工作是一项新的任务,不仅要求监视监测人员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熟悉海洋环保措施的有关要求,同时还要对工程建设施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将工程施工进度能同海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检查,所以有必要对监视监测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监视监测监督管理工作能力。
3.3.3 建立海洋(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监理制度
目前海洋(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管理一般采用建设单位联合施工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设立工程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在海洋环境管理与监理上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和专业水平不够等问题。鉴于此,应考虑建立并完善海洋(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监理制度,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环保员须经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获取相应资质后方可负责海洋环境监理工作,明确并规范海洋工程的海洋环境监理与保护工作程序和内容,确保工程海洋环境保护措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3.4 明确海洋工程环评中有关监测计划内容
在《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对“监测计划”要求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与项目、方法、频率及实施单位等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环评报告编制单位一般只针对工程的施工建设或者运营情况给出简要的海洋环境监测要求,并未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要求制定,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来说不够严谨,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开展跟踪监测工作时也不具明确的指导性。因此,有必要在工程海洋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就要规范制订施工期及运营期的跟踪监测计划或方案,同时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可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定期提交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报告,并组织专家评审。
3.3.5 加强海洋环保宣传,推进监视监测工作开展
工程海洋环保措施的落实、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理都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具有足够的海洋专业技术知识、海洋环保意识,只有负责单位、人员在思想上重视,才能真正把海洋环保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保护好海洋环境,在现阶段,除了要求相关单位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取资质外,还应主动发挥中心站作为海洋公益服务单位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的作用,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海洋专业技术支持,协调各家单位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做好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各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海洋环保意识,让海洋环境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样不管是开展海洋工程的监视监测还是海洋环保措施的落实,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6 丰富监视监测手段,提高监视监管效果
目前监视监测工作的实施都是以监视监测人员在陆地或是租用到现场及周边海域进行巡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人员和技术手段上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难以对工程进行更为深入和实时的监督,为了能提高监视频率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需要更多的监视人员和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可以逐步建立志愿者制度,并配备监视监测用品,提高监视监测频率,同时在周边海域布设浮标、在工程施工现场安放摄像头等,以便及时掌握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9485-200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S].2004.
[2] 国家海洋局.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