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华
(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孔 华
(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000)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地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文化”的概念复杂、多样。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它能力及习惯”[1]。文化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和地域的差异性。“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2]。
文化资源是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的,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制度文化资源等三种基本形态。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条件,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就是以区域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化开发。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制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至关重要。所谓区域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区域中由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和资金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有利发展条件”[3]。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山东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大省,也是文化产业强省,曲阜的三孔及儒家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就是充分发挥当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与之相反,深圳没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深圳充分发挥了其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众多的文化创意人才这一比较优势,文化产业同样取得了骄人成绩。区域经济发展的背后总有着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化力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那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地区就可以把文化资源作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之一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优势产业,池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90年历史,悠久的历史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全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个。其中有东至县旧石器时代的华龙古洞、贵池区新石器时代的七星敦遗址等古文化遗址及其它遗址16处;有滕子京等古墓葬17穴;有唐宋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墓石刻、碑刻等14处;重点古村镇有九华古镇、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南溪古寨)和东流老街;分布全市古民居村落尚有100多处;以化成寺、陶公祠为代表的寺庙和庙祠100多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9座;有池州百牙塔、清溪塔、东至县东流双塔等古塔4个;有全国十大古钓台之一的昭明钓台和著名的李白钓台;此外,还有杏花村古井、古徽道、古桥、亭阁楼台及数千件文物实物资源。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池州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资源优势。
池州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呈现多元和包容的特质。佛文化、傩文化、诗文化、戏文化、茶文化,文化的多元性显现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思维模式。这里,笔者提出,在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中,可否加入“灯文化”元素,我们知道,“东至花灯”从唐朝后期流传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而现在仍然是当地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深入研究池州“灯文化”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灯”也比较容易形成文化产品,把池州“灯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考察也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思路和实践范围。
池州地域文化中富于表演和展示性的内容很多,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傩”为例:
1990年4 月,池州地区10余位农民组织成傩戏演出队带着《舞伞》、《打赤鸟》、《舞回回》、《舞古老钱》、《魁星点斗》、《舞财神》等剧目前往首届“中国傩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临汾举行)大会祝贺演出,演出受到国内外傩文化研究学者、专家的热烈欢迎和好评;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安徽省举办第五届艺术节,池州地区拿出了最具地方特色的傩舞、傩戏,傩舞《钟馗与小鬼》获得了极大成功;2001年9月,傩舞《钟馗与小鬼》、《开天辟地》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演出;2003年4月,池州市政府文化代表团赴韩国釜山访问,演出傩舞《开天辟地》、《魁星点斗》、《圣帝登殿》、《钟馗与小鬼》, 傩戏《孟姜女·结配》、《刘文龙·分别》;2004年 5月,赴韩国求郎郡演出傩舞 《开天辟地》、《魁星点斗》、《圣帝登殿》、《醉胡腾》、《钟馗与小鬼》, 傩戏 《孟姜女·结配》、《刘文龙·分别》;2007年9月, 赴香港演出,剧目有傩舞高跷马 《花关索战鲍三娘》、《开天辟地》、《魁星点斗》、《圣帝登殿》、《钟馗与小鬼》等。
与“贵池傩”一样,“青阳腔”和“东至花灯”也极富表演因子,东至花灯起源于唐代后期,由“磨盘灯”、“六兽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等十多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整合和开发。地域文化富于的表演与展示性为其进入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有利于形成文化产品。
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具备比较优势和实现比较优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潜在的、隐性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显性的比较优势,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池州文化产业的开发要真正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至少要做到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首要步骤,也是实现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的前提。池州文化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业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这得力于市委市政府的“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战略,也是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的成果。文化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整体效应和集聚效应,韩剧《大长今》就是从饮食、医术、宫廷礼仪等方面对韩国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产业化整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韩国文化的代名词。池州文化资源大有可供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之处,这里以“池州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做分析。
目前,池州全市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见:
表1 池州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以上所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慧居寺菩萨罗汉塑像、杏花村古井和榉根关古徽道,基本上都属于古建筑一类的文化遗存,这是文化资源的物质表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到目前为止,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却不尽如人意。以“宗祠”为例,池州市3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祠”就有8个,占了其中的1∕4,而我们对于这一类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利用。宗祠作为宗法制度和旧的家族观念等意识形态的载体和“物化”形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收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宗祠建筑文化已是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物保护、建筑艺术等多学科的研究重点,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时代,“宗祠文化遗产”渐渐彰显出自身在传播文化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潜在价值和乐观前景。众所周知,拥有宗族祠堂的一般都是地方上的大户人家,有名望的乡绅乡贤,而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一般有名望的地方乡绅通过其掌控的宗祠都会对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影响,他们或捐资助学,或筑路修桥,或赈灾恤贫,对“乡绅乡贤”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敬宗睦族“、“教孝劝忠”是古代宗祠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宗族祠堂自身的独特资源,对“宗祠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可以说是对地域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为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仅仅依赖资源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是因为内容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容为王”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要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何谓“内容”?仁智互见,有学者认为,“内容”含有双重意义:其一是通过各类艺术语言诸如文学中的文字、美术中的构图、音乐中的旋律、舞蹈中的肢体、戏剧电影电视的背景、演员、声音等要素所展示出来的包括故事情节在内的具体表现对象;其二是这种具体的表现对象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原则,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简而言之,内容就是具体表现对象和抽象思想观念的总和[5]。
“内容”是实现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的关键部分,那么,好的“内容”源于哪里?要实现“内容”的成功,最关键的环节在哪里?那就是“创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血液”,正是由于“创新”这种“血液”的循环往复、新陈代谢,才使文化产业整个“躯体”保持生机与活力[6]。因此,“创新”是“内容”能否成功的根本,也是文化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根本。在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过程中,“创意只有和本地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7]。这一点对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本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来阐释如何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社会实现功能转化也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陈建宪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创意产业相结合,是“非遗“实现转化与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因为“创造性是(文化)产业运作的核心,因此,其成败常常取决于创意产品在风格、基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独特性,取决于产品唤起集体情感的心理力量。所以,保存着集体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而然成为最有价值的创意素材”[8]。他还列举了《哈利·波特》、《怪物史瑞克》、《达芬奇密码》等电影产品都是将解构了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因素以现代形式重新组装起来从而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从陈教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其中之一,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可以是电影,可以是动漫,也可以是游戏等其它文化产品。目前,池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2项,市级14项,在整个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必定能开发出优秀的文化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不是对文化资源简单的粗泛的表面化开发,而是对众多文化资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的融合与再创造。电影《功夫熊猫》获得很大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的融合与再创造,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包括山水画、建筑、古典神话、针灸,以及鹤、蛇、猴子、蝗螂、老虎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所代表的不同武术流派。现在,《功夫熊猫2》也来到中国,影片一开场,我们就会看到皮影戏与水墨画的交叠,更有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倒挂的福字、豆包、面条、麻婆豆腐等等。可见,对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的融合与再创造是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的着力点。
当今世界,全球化愈演愈烈,“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在技术和管理上已没有太大的差异,其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可以提供的文化资源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9]。提供有竞争力的文化资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文化资源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只有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最终实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
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文化呈现多元和包容的特质,佛文化、傩文化、诗文化、戏文化、茶文化等都是地域文化的构成元素,到目前为止,佛文化已经形成了“灵山九华,佛佑天下”的“九华文化”品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池州的一张“文化名片”,而池州其它能够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并不多见,因此,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资源不等于产品,只有经过劳动创造,把资源形成产品尤其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单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经过规模化生产、集聚生产,把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最终实现从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转化。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有人称其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措施,中国党和政府同样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7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12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应该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战略目标,从目前池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仍然是池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做好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池州文化产业一定能有光明前景。
[1][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2]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5-66.
[3]魏后凯.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11-13.
[4]欧人.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经纬,2004(5):27-28.
[5]陈先云,温婷.内容是跨文化传媒产品的核心竞争力[M]∥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98.
[6]张玉国.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
[7]厉无畏,等.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75.
[8]陈建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J].文化遗产,2007(1):142-144.
[9]郑群.加强文化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J].东岳论丛,2006,27(3):87-89.
G124
A
1674-1102(2012)01-0092-04
2011-09-16
孔华(1980—),男,安徽肥东人,中共池州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和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韩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