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方珐琅首饰装饰题材的差异
——以明清点蓝首饰与“新艺术运动”珐琅首饰为中心

2012-11-02 05:46:06程斯园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珐琅首饰题材

程斯园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论东西方珐琅首饰装饰题材的差异
——以明清点蓝首饰与“新艺术运动”珐琅首饰为中心

程斯园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明清点蓝首饰和“新艺术运动”珐琅首饰在装饰题材上有很大的差异。明清首饰的装饰题材多属日常流行的吉祥造型与图案,而“新艺术运动”首饰则多取材自然物象。在表现动机上,明清首饰多着眼于物象的吉祥寓意或象征,而“新艺术运动”设计多立足于表现题材的线条和形姿之美。两者总体上呈现出“重意”与“重形”,寄托祈祝意愿与表现审美情趣的不同。这种差别包含着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两种不同时空的深厚渊源,体现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尚和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认真体会与思考。

首饰;珐琅;“新艺术运动”

明清是我国传统首饰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首饰观念,还是装饰形式、制作工艺都极为成熟和丰富。不仅工艺技术有着综合和集成的意义,而且应用对象也涵盖皇家贵族、士大夫和一般民众等不同层面,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因而在整体上代表了我国传统首饰艺术的民族风尚和基本成就。“新艺术运动”是十九世纪后期起源于法国,风行于欧洲大陆的艺术设计思潮。它产生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时代,体现了工业化社会兴起之初人们生存境遇、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的转变和更新,代表了工艺设计现代化的开端。

对于这样两个空间跨度较大,又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对象进行比较,从理论上说是比较困难,甚至是无谓的。但在我国,珐琅艺术是一个外来工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域外工艺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艺术运动”虽然发端于欧洲,但其艺术元素远不局限于欧洲本土的传统,而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其创新灵感中包含了很多日本、中国的艺术元素。两者之间包含着不同时空的历史对话,同时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因此将这两者的首饰艺术进行跨文化的横向比较,不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与西方现代首饰设计艺术的主要成就,同时也能深入地把握我国与西方首饰设计各自不同的审美理念、风格特征和文化渊源。这一工作的意义是明显的,而任务是复杂的。我们这里着重选取其中的装饰题材进行专题讨论,透过两者不同的题材运用来展视其不同的情趣爱好、审美风尚、艺术传统和文化渊源,为进一步全面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

我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明清点蓝首饰和“新艺术运动”珐琅首饰的装饰题材的数量统计来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选取唐旭祥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饰物)》、唐绪祥、王金华 《中国传统首饰》和Vivienne Becker 《Art Nouveau Jewelry》、Yvonne Brunhammer 《ReneLaliqueExceptionalJewelry 1890-1912》所收包含珐琅工艺的首饰作为对象标本,分植物、动物、人物和物品四类进行数量统计,根据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考察和理论分析。

1 植物题材

花卉植物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最普遍的造型与图案题材,而“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贴近自然,无论是线条设计还是图形构造也多使用植物的生动形象。从我们的统计数量看,植物装饰题材是四类题材中数量最多的(表1)。

表1 植物题材的数量比较

比较两方面的数量,显然我国首饰的植物装饰比重要远远大于“新艺术运动”,是其两倍有强。尽管“新艺术运动”号称亲近自然,比较喜爱植物题材。但中国是一个物产富饶的东方大国,农耕文明尤其发达,较之以畜牧业为主的西方,对植物的观赏认识和文化情结更为深厚,植物意象在我国首饰装饰中的突出地位有着这一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渊源。

进一步是进行具体题材的比较,更能有效地反映出东西方审美情趣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出现次数排在前5位的见表2。

表2 植物题材前五位的名称与数量比较

在统计的明清首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植物是梅花,有9次,其次是牡丹7次。然后是菊花、石榴、佛手柑等。梅花和牡丹原产我国,有两三千年园艺栽培的历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明清、民国时曾先后被定为国花。近三十年,全国各地名花评比中,梅花与牡丹都名列前茅,在有关国花评选的倡议中,也以梅花与牡丹呼声最高。这些都充分说明它们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两种花卉传入西方是近代以来的事,迄今在西方种植也为数不多,因而可以说,它们是最具中国色彩的花卉品种。除了其花色美丽外,梅花还有“花魁”、“东风第一枝”(报春)、长寿、君子人格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牡丹则是公认的富贵之花,象征荣华富贵、幸福美满,在我国首饰装饰中作为首选植物就极其自然。菊花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名花,象征长寿和坚强气节,石榴图案一般多取其果实,寓意“多子多福”。佛手柑果型奇特,因形似如来佛手而得名,有着神祐、吉祥寓意。不难看出,它们在我国首饰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我国人民植物欣赏深厚的审美传统和人文情趣。

在“新艺术运动”首饰中,统计次数最多的植物是兰花,有7次,其次是菊花、罂粟、倒挂金钟等。兰花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兰竹菊”号称 “四君子”,但西方人喜爱的兰花是“洋兰”,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著称,与我国人民喜爱的色泽淡雅、气味芳馨的兰花不同品种。罂粟和倒挂金钟也与洋兰风格类似,都具瓣形丰富、色彩艳丽的特点。

我国用作装饰造型的植物品种数量有限,高度集中在梅花、牡丹、莲、菊、桃等少数寓意明确的花卉、果实,尤其是梅花、牡丹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新艺术运动”首饰的植物取材则明显比较丰富,除前面所举几种外,另有蔷薇、百合、雏菊、仙客来、蒲公英、曼陀罗、鸢尾、紫藤、山楂、橄榄、槲寄生、枫叶、柳、蕨、蓟、铃兰、木樨草、松果、榛子、葡萄等,这其中也不乏历史悠久,在西方大名鼎鼎、寓意深厚的文化性植物,如葡萄、橄榄之类,但大多是一些不太起眼、名不见经传的花草树木。

这种差别不仅是品种和数量上的,更是艺术感觉和审美旨趣上的。我国首饰中的植物题材多来源于传统,包括精英文化和民间风格两个不同方面。如梅花既是文人所说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也是民间“喜上梅梢”之类吉祥图案的内容。所选植物除少量用作点缀外,主要的或核心的题材都带有明确的概念,选择的原因多取决于其吉祥寓意和精神象征,尤其是民间所喜爱的吉祥寓意和士大夫文人所重视的品德象征。而“新艺术运动”则不同,所取对象多侧重于形象姿态,着眼于线条和造型所展示的丰富美感,也就是说看重的是形象的自然形态之美,而不是情感寓意之美,更不是思想象征之美。西方重在“形”或“姿”,而我国重在“意”或“神”。

图1 兰花胸针

我国首饰题材重视寓意,对此理解起来并不难,而对“新艺术运动”首饰重视自然形态的特点,有必要多说两句。“新艺术运动”出现最多的兰花造型就很能体现这一特点。洋兰的引种栽培开始于十九世纪初期,硕大的花朵和艳丽的色彩一下就吸引了欧洲各阶层广泛的注意,人们沉迷其异国情调的花形和色彩。我们看到的几枚兰花造型的珐琅首饰,都有着舒卷的花瓣和卷曲的花冠或花萼,设计奇特而优美,曲折而富有立体感[1]166(图1),展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美感。“新艺术运动”首饰植物取材的散漫多样,更多的也是出于对植物世界生动自然、多姿多彩的心仪和喜爱。设计者扎根生活的沃土,师法自然,博览万物,自由采撷,巧妙运用,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而又极富装饰效果的作品。

2 动物题材

动物也是明清首饰和“新艺术运动”首饰装饰题材的大宗,具体数量和比重见表3。

表3 动物题材的数量比较

从上表可知,我国首饰动物题材的比重较之植物明显减小,但仍占一半稍多,而“新艺术运动”则与动物装饰大致持平。我国装饰倚重植物与西方装饰动植大致平衡的态势都应有各自历史文化的潜在因缘。更值得分析的是具体的动物品种,排在前5位的见表4。

表4 动物题材前五位的名称与数量比较

我国明清首饰中出现最多的是蝴蝶,其次是鱼、蝙蝠、蟋蟀、鹤、狮子。蝴蝶是一种色彩美丽,富有观赏性的昆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积淀了不少寓意,如“庄生化蝶”象征与天地万物化合一体的自由境界,采用更多的是与“耋”谐音的祝寿之意和与鲜花组合的春来花开、万物复苏的象征意义,因而也是一个具有喜庆吉祥意蕴的图案。鱼和蝙蝠分别谐音“余”和“福”,是我国民俗和工艺中极其流行的吉祥图案。在中国文化中,狮与仙鹤是神兽与仙物。这些动物题材的数量优势,显然主要与它们的吉祥和喜庆寓意密切相关。

“新艺术运动”首饰中动物题材以蜻蜓出现频率最高,有13次,其次是蝴蝶、孔雀、圣甲虫、鱼和蝙蝠等。蜻蜓数量的优势应该与“新艺术”珠宝首饰巨擘拉力克的代表作 《蜻蜓美人》(图2)[2]58所形成的强大影响有关,同时客观上也与蜻蜓、蝴蝶、孔雀之类动物形象和图案特征有关,这此动物的翅膀、尾羽、节肢都有着繁密的网状线条造型,更适宜透明珐琅等工艺技法的应用,因而受到设计师的特别青睐。这与植物题材中的情况大同小异,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同属对物色形象的重视。

图2 蜻蜓美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是蝙蝠,在东西双方都有一定数量的表现,但意趣是截然不同的。蝙蝠的实际形象并不可爱,在我国因其谐音“福”而成祥物,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蝙蝠通常是邪恶的象征。“新艺术运动”首饰中的蝙蝠多是一种极其丑陋的写实造型[1]97,包含了现代艺术“以丑为美”,寻求视觉刺激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动机,这在以优美、和谐为宗旨的中国传统艺术中是不可想象的。

3 人物题材

我国首饰与“新艺术运动”首饰的人物题材差别较大。首先从数量上说,比重就相去悬殊(表5)。

表5 人物题材的数量比较

“新艺术运动”的人物题材比重较大,占三分之一强,而在我国明清首饰只占五分之一。我国的人物题材主要集中在两种内容,一是童子或麒麟送子之类造型,象征多子多福;另一是《西厢记》、《白蛇传》等戏曲故事或民间传说图案,有着典型的民间、民俗意味。而“新艺术运动”首饰以女性形象为主,97个人物形象中有93个是女性。具体图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女性优雅美丽的正面或侧面头像,另一是半身或全身裸体或轻纱妙曼的女体形象,人神妖兼而有之。在这些人物装饰中,珐琅一般用于服饰或周围的细节点缀。这种风格的女性造型和图像在西方绘画和工艺美术中都极为常见。如图中蜿蜒伸展的树枝勾勒出这枚颈坠的轮廓,一名裸身女子立于其中,微卷的发丝环绕着赤金色的胴体(图 3)[1]33。

图3 花叶女人体项坠

“新艺术运动”首饰中女性裸像的大量使用,既有着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厚渊源,同时也包含了追求感官娱乐的现代意识。首饰中的女体形象,由于材质华丽、造型精巧而化俗为雅,呈现出一种优美精致、高贵典雅的气质和美感。这种对人体曲线美的热情追求,洋溢着西方尊重人性,崇尚自然的人道主义精神传统,这样的取材和形象在传统的中国艺术中是极为缺乏的,在首饰工艺中更是不可想象的。

4 物品题材

题材选择的最大差别莫过于物品,“新艺术运动”首饰作品偶有用品作为细节点缀的现象,但无一堪称物品题材的专题造型,而在我们统计的明清首饰中却有3个花瓶、2个如意,1个佛龛造型。花瓶谐音平安,如意谐意吉祥如意,佛龛是奉佛护祐之意。上图中的这个如意珐琅扁簪,为清代满族的饰品(图4)[3]76。其银质的如意云头纹上饰有花卉,点烧珐琅彩,正中镶一颗红色珊瑚珠,色彩对比,富有节奏感。簪身上有四个团花,两个双喜纹,均点蓝烧彩,这些都是典型的吉祥造型,其装饰意趣与上述植物、动物、人物题材之吉祥取意大同小异。另外我国明清首饰中作为细节点缀的还有宝盖、钱币等,也属同类性质的装饰元素。类似的宝物装饰和祈祝意愿在“新艺术运动”中都没有见到。

图4 如意珐琅扁簪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明清首饰中有文字装饰,在我们统计的首饰中共出现14次,主要有“寿”字7次,双喜出现3次,“福”字2次,而在“新艺术运动”首饰中文字用作装饰的现象极其罕见,在这次整理的资料中仅找到1例和1张设计草图,均是拉利克为当时的名演员Sarah Bernhardt量身定制的。

5 小结

综上所述,明清点蓝首饰和“新艺术运动”首饰在装饰题材上有很大的差异。明清首饰的装饰题材多属日常流行的吉祥造型与图案,如植物里面的梅花和牡丹,动物里的鱼、蝙蝠等,人物里的童子形象,物品中的花瓶、如意等。而“新艺术运动”首饰则多取材自然物象。在表现动机上,明清首饰多着眼于物象的吉祥寓意或象征,而“新艺术运动”设计多立足于表现物体的线条和形姿之美。两者总体上呈现出“重意”与“重形”,遵守民俗、表达祈祝意愿与贴近自然、表现审美情趣的不同。这种差别包含着东方和西方,古代和现代两种不同时空的深厚渊源,体现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尚和文化传统,值得我们认真体会与思考。

[1]Vivienne Becker.Art Nouveau Jewelry[M].New York:Thames&Hudson Inc,1998.

[2]Yvonne Brunhammer.Rene Lalique ExceptionalJewelry 1890-1912[M].Palazzo Casati Stampa:Skira Editore,2007.

[3]唐旭祥.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饰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4]唐旭祥,王金华.中国传统首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Difference of Enamel Ornaments Themes in East and West——Based on Pointed Blue Ornaments and Enamel Ornaments of“Art Nouveau”

Cheng Siyuan
(College of Design,Nanjing Ar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3)

There exist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pointed blue ornaments and enamel ornaments of “art nouveau”.The themes of ornamen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mainly include auspicious shapes and patterns,which reflect lucky connotation and symbol,while those of enamel ornaments of “art nouveau”are natural objects,which express the beauty of lines and shapes.In general,they present “connotation orientation” and “form orientation”which manifest different wishes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The difference reflects the east and west profound origi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and different art fashion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rnaments;Enamel;“Art Nouveau”

J042

A

1674-1102(2012)01-0120-04

2011-12-21

程斯园(1987-),女,江苏泰兴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徐建]

猜你喜欢
珐琅首饰题材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40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7:46
《互生》首饰系列
流行色(2019年11期)2020-01-09 07:20:26
宝石首饰系列
中国宝玉石(2019年2期)2019-05-13 02:25:30
宝石首饰系列
中国宝玉石(2019年1期)2019-03-23 04:00:26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流行色(2018年7期)2018-12-17 03:10:38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中国宝玉石(2018年6期)2018-03-05 07:36:18
弗得一窥画珐琅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29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