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先行先试 强化保护保障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2-11-07 01:33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启生
资源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经济区国土资源用地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启生

立足先行先试 强化保护保障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启生

(2012年2月8日)

一、围绕中心,砥砺奋进,服务和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按照“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有效保护、有序开发”以及“四保两高”的总体要求,将保发展、保红线与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把重监管、重节约与抓改革、抓机制相互统一,在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呈现出水平效果提升、特色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一)以“双保工程”为平台,国土资源保护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用地保障取得突出成效。通过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争取项目列为国家重点、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项措施,全年共批准建设用地54.06万亩,同比增加30.2%。坚持有保有压,深化土地调控,对省重点项目实行了指标“点供”,保障了富士康和综合保税区、洛栾高速等300多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是耕地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坚守耕地“红线”,全年通过整理复垦新增耕地52.97万亩。启动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稳步推进31个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3万亩。积极配合国家六部委开展“十一五”期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名次位居全国前列,并获得最高5000亩的用地指标奖励。

(二)以“三项机制”为抓手,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

一是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范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完成,新乡、商丘等试点市规划正加紧编制。改革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与使用办法,全年安排土地整治项目38个、资金36.09亿元,建设规模554万亩。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示范工程,累计启动788个行政村试点项目,投入资金12.08亿元,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清理检查,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及六部委的检查验收。

二是节约集约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力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全年新建标准厂房832.5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818.18万平方米。对“十一五”期间批而未用土地集中清理整顿,共清查出约35万亩闲置土地。

三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实现“零问责”。认真开展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实现了全省“零约谈”、“零问责”。2011年全省共发现违法线索2572起,立案查处土地案件1683宗、矿产案件117件,涉及土地面积978.59公顷,结案率97.86%,移送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157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6人,全年违法案件宗数同比下降4.21%。

(三)以开源节流为重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一是地质找矿实现新的突破。以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为先导,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后安排省地勘基金项目382个,投入资金24.11亿元,并取得初步找矿成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我省地勘单位在20多个国家拥有矿业权223个,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我厅在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获得国际合作“最佳服务奖”。

二是矿产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重点开展了88个整装勘查区整合工作,矿业权数量大幅减少,布局更趋合理。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常态化管理,完成了兼并重组煤矿新的采矿许可证换发工作,5个国家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成立了省矿业权交易中心,首次挂牌出让探矿权25宗。签署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省部合作(共建)协议,28个矿山项目获得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奖金支持。

(四)以为民惠民为己任,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利民惠民措施落实到位。国家下达我省45.12万套保障房建设所需用地全部落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95.1%,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75%。认真组织抗旱打井工作,共打井562眼,解决了缺水地区90.07万人、12万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及19.3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8.1亿元,安排地质环境治理项目45个,有效改善了矿产开发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研究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严肃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郑东新区“和谐拆迁”实践探索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推广的经验。依法依规裁决征地补偿争议案件,全年共答复协调行政复议案件36件,裁决征地补偿争议13件。加强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全年接待群众来访837批2489人次,较上年分别下降15.2%和16.1%;排查化解矛盾351起,群众满意率达87.8%,我厅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持续加强。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出抓好汛期地灾防治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地灾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起,搬迁避让人员350人,避免人员伤亡333人。

(五)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创先争优”活动卓有成效;“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全国领先;“两个提高一套机制”活动深入开展。

二、把握机遇,凝心聚力,切实担负起保障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的艰巨使命

2012年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厅党组一致认为:全省上下必须准确把握方位,坚定工作信心,全力应对挑战。

(一)对国土资源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认识必须再深化、再提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学习、领会和理解中央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凝聚到科学发展的各项要求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任务上来,以实际行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对国土资源支持和服务“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的重任必须靠自觉、靠担当。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持续巩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三化”协调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途径和平台。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就需要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土地规划管控,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需要运用土地整治与“人地挂钩”平台,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和节约集约。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就需要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土地计划调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为工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支撑。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就需要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与整治,建设集中连片的高质量基本农田,为粮食优质高产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需要健全耕地保护补偿与土地收益返还机制,探索建立中原城市群城市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三)对国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粗放浪费严重的难题必须真作为、真突破。当前我省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性压力并存,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这些矛盾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思想观念、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落后的资源利用方式有关。各地一定要努力在转变利用方式上寻出路、在强化节约集约上求突破、在挖掘资源潜力上找空间,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破解“两难”、实现“双赢”。

(四)对国土资源工作维护权益和改善民生的落实必须见行动、见实效。破解“两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改革势必涉及资源利益的深刻调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将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改善民生的根本手段,将维护权益和服务群众贯穿于先行先试的全过程,把各项为民、利民、惠民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三化”协调发展带来的实际成果。

三、改革创新,持续求进,努力开创中原经济区国土资源事业的新局面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持续求进”总基调,做好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按照“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和“四保两高”的总体要求,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以人地挂钩政策为抓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深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为保障,主动服务、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撑。

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改善土地调控,破解“两难”困局,进一步拓展中原经济区发展空间。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依托“双保工程”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

强化规划管控,拓展发展空间。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土地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调整为契机,合理调整规划并完成数据库建设与规划成果备案,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合理发展。完成省、市、县级农村土地整治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制订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制度与项目区规划编制规范,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完成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改进计划管理,提高指标配置效率。实行计划指标分块管理,省预留指标用于保障省重点项目、重大招商项目等用地,下达各省辖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的计划指标由当地统筹安排。按照年初下达、年中奖励、年底调剂的方式,实行计划指标动态管理,并将指标奖励及调剂与土地管理成效、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相挂钩。对省重点项目和富士康项目实行计划指标“点供”。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予以重点保障。对保障性住房、多层标准厂房用地,由各市在省厅下达的计划指标内优先安排。

健全激励机制,巩固耕地保护成果。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考核评价、离任审计等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产粮大县(市)给予补偿奖励。研究制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计划,确保全年补充用于“占补平衡”的耕地不低于30万亩。

开展规模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模整治为重点,集中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2011年安排的10万亩以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度。强化耕地质量管理,推进耕地质量等级变更监测和评价,严格新增耕地质量评定与验收。

强化执法监管,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大案要案。认真组织开展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努力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二)持续围绕“三化”协调,立足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我厅于日前向国土资源部报送了《河南省深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试点方案》,有望于近期获批。《试点方案》以探索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为核心,突出了先行先试、统筹城乡、维护权益、利益补偿等要求。《试点方案》获批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全力探索实践。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发挥农民集体和农户的主体作用,积极稳妥开展土地整治,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平台。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型城镇化。

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支持和促进农业地区发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坚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同步推进,创新设计并充分运用土地政策,实现和保障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成城镇居民。科学制定大中小城市、小城镇节约集约用地标准,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建设用地向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高的地方集中。建立严格的土地收益返还制度,明确土地收益的使用方向,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确保土地收益真正用于农村和农民。

深化配套制度改革,探索构建用地管理新机制。在充分尊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中心,履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的服务、管理功能。探索农村地区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用地保障政策与途径。开展工矿废弃地利用试点,有序推进工矿废弃地、煤矿塌陷区建设用地复垦,支持将复垦腾退的土地以及水库淹没区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到城镇、产业集聚区或独立工矿区使用。

(三)持续转变利用方式,促进节约集约,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转变利用方式,摒弃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型发展模式,走节约集约、科学发展之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开展180个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动新一轮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调整。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在各级开发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全面推广三层以上标准厂房。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度、租赁制度和退出机制,在省辖市中心城区实行供地区片价,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力度。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适当提高建筑高度与容积率。积极研究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鼓励城市国有土地二次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沿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等地区,探索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严格土地开发利用全程监管。改进土地调控方式方法,由以批地为主逐步向以供地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完善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供地合同履行等情况。妥善处理供而未用土地,持续保持对闲置土地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囤地炒地行为。

(四)持续加大找矿力度,优化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坚持以机制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进一步提升矿产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全力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矿产资源需求。

落实和完善新机制,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采取多种手段,统筹各方资金,科学规划部署,确保整装勘查和重点勘查项目落地。持续完善、推广和深化我省地质找矿机制创新成果,努力构建公益性与商业性工作相互衔接,资源管理、社会资本、勘查技术相互结合,矿业权设置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继续坚持以省财政投入为引导,带动各方面社会资金投入勘查领域,加快推进合作勘查,构建多种形式的找矿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与指导,争取在省外、境外新建一批稳定的勘查开发基地。

全面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常态化。严格执行矿产勘查开发准入条件,从源头上促进矿产勘查开采合理布局。积极探索煤下铝探矿权设置办法。建立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矿业权管理,全面实行矿业权交易信息公开,探索省、市两级矿业权网上规范化交易,严格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管理,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

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落实省部合作(共建)协议,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以及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的考核评价。总结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机制,引导和激励矿山企业提高矿产开发利用水平。

(五)持续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群众权益,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抓紧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年内必须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地籍档案,赋予农民合法有据的土地权利保障。

全力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科学调配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单独报批,鼓励使用存量土地。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建立按供地计划(宗地)对接审核制度,及时编制住房供地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征地补偿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探索以土地权益者各项权利的产能价值确定补偿标准,推进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征地安置制度,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与土地同步城镇化的目标。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地灾防治和应急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对大中型隐患点进行重点排查,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围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目标,做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保证金缴纳、方案分年度实施和监督检查等“三到位”。

进一步强化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积极推动土地征收等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化解专项治理,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着力降低进京赴省上访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访总量,确保信访稳定。

(六)持续改进内部管理,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改革发展事业的根基。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联创齐争”活动。积极构建部、省、市、县等各个层面“联创齐争”的平台,建立和完善联系点制度,探索“抓党建、促业务”的有效模式,创新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方式方法,以“多级联动合作”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努力形成“基层组织联创、发展大计联议、党群关系联促、民生实事联办”的良好格局。

巩固深化“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成果。积极推进土地和矿业权网上交易与监管,完善“制度加科技”综合监管平台,加大机制反腐力度。突出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开展对消极腐败问题的专项治理。继续抓好“两个提高、一套机制”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精业、执行、协调、创新和廉政能力。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努力使政风行风评议名次升上去、违法违纪案件降下来,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深入推进国土资源法制建设。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水平。

四、履职尽责,善治善为,全面提升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素质与能力

(一)在学习提高上下工夫,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改革创新的能力。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三化”协调推进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二要增强把握全局、运用政策的能力。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国家、省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保证国土资源工作中心不动摇、方向不偏移。三要敢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要自觉用新的思维方式开创新的工作模式,善于用新方法、新思路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及时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二)在制度供给上下工夫,着力构建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强顶层设计。要按照《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的编制实施,对我省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战略布局、实现途径、保障体系等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二要完善制度体系。要围绕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认真研究现行制度的支撑能力,尽快建立起一套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普适性强的制度体系。三要强化激励约束。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将各项具体任务整合成项目来推动,通过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三)在营造环境上下工夫,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工作新格局。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必须摆脱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变“一家管多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一要争取党委、政府更多支持,真正形成党政同责、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工作体系。二要争取各类媒体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要争取社会公众支持,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将高度的社会关注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猜你喜欢
经济区国土资源用地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