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海洋顶级猎食者们

2012-11-07 02:00撰文那颜
海洋世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猎食抹香鲸大白鲨

撰文/那颜

不合群的海洋顶级猎食者们

撰文/那颜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用食物链关系来解释的话,那就是食物不管够,想要活下来必须你抢我夺、你死我活,争夺到最后就剩下了最强的那只。

这是大自然的残酷,也是大自然的仁慈。因为经过了这种严酷斗争之后,能活下来的必然是最有利于种族延续的那一只。

海洋中不乏像老虎那样的顶级猎食者,但“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似乎不太灵。是这些海洋顶级猎食者的心胸特别宽广吗?还是……

那些生活在漆黑深海里的动物想必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也许是源于严苛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个体稀少。因为同类太少了,不得不习惯于独个儿呆着。它们除了要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外,还得有点儿“自娱自乐”的精神:在没有光的深海里,好些动物学会了自己发光,并由此开发出一些特殊本领,比如用发光来吸引同类的注意、引诱猎物靠近或迷惑天敌。

深海动物是因为生存环境太严苛而不得不过着孤独的生活,而像大白鲨、抹香鲸之类的海洋顶级猎食者的独处,就属于不合群了。不过它们的不合群与陆地的顶级猎食者又有所不同,当食物足够充足时这些喜好独处的家伙也不排斥同类的陪伴,颇有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架势。

“独”而不孤的顶级猎食者

一说起海洋中的顶级猎食者,最容易想到的恐怕就是大白鲨。没错,大白鲨算得上海中霸王了,能与它匹敌的恐怕大概就只有虎鲸了。只是虎鲸喜欢群起而攻之,大白鲨虽然也有群体捕猎的时候,却更喜欢各自为战。因而它们仍被认为是单独猎食者。

所谓“艺高人胆大”,大白鲨喜欢各自为战与自身超强的武力值是分不开的。大白鲨上下颚的咬合力非常惊人,牙齿不光尖利而且背面有倒钩,一旦猎物被咬住就很难挣脱。它的牙齿不是只有一排,而是密密地排了好几排,一旦前面的任何一颗牙齿脱落,马上会被后面的备用牙所替代。同时它们的胃口也特别好,鱼类、海龟、海鸟、海狮、鲸类……哪怕是海船上丢弃的杂物,都能被它们吃下肚去。

当然啦,想要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逞威风,光有好牙口与好胃口还远远不够。大白鲨不单牙口好、胃口好,还有由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共同组成的全方位辅助作战系统。

大白鲨的视觉系统在鲨鱼中算是比较发达和灵敏的,眼睛的上方还有一层隔膜,用以保护它的眼球不被猎物弄伤。位于内耳的接收器能捕捉低波段振动,尤其是受伤的鱼类或者海豹发出的呻吟声。此外,大白鲨还能嗅到1千米外被稀释成1/500浓度的血液气味,并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赶过去,很少有猎物能逃过这样的追捕。

大白鲨捕猎时一般会采取突击的方式,第一步是在水底打埋伏,由于其背部呈深色,处于上方的猎物很少能察觉它的存在;第二步是确认猎物,随后从下至上地发起进攻。当猎物以高速前进时,大白鲨甚至会跃出水面攻击猎物。一般情况下,大白鲨的第一击就能令猎物重伤了,之后它便停止了攻击行为。等到猎物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后,它才慢条斯理地开始享用猎物。

大白鲨是一种很“独”的顶级猎食者,还没出生就已经在母体里开始互相残杀。假如某一条大白鲨受伤或被困在鱼网中,便会被它的同类毫不留情地吃掉。但即便是如此“冷酷无情”的大白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们也不会排斥与同类分享食物。比如当一些大型鲸死亡时,往往会吸引一群大白鲨前来觅食。这时大白鲨不仅不会窝里斗,还会表现出“敬老”的良好素质:较年长的大白鲨往往会率先享用猎物,随后才是更年轻的。

此外,大白鲨虽然不合群,但每逢繁殖季节,也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墨西哥和夏威夷之间的一个深海“水洞”里嬉戏、交配。那地方因此被称为“大白鲨咖啡馆”。

“独”而不孤,可谓是大白鲨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拒绝分享的大胃王

海洋所特有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海洋动物中的大块头。块头大了自然吃得多,可是单位面积内的食物是有限的,于是这些大胃王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与同类保持距离,过起了小门小户的生活。

蓝鲸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庞大的体型意味着它们只能是超级大胃王。蓝鲸最喜欢的食物是磷虾,想要喂饱一头蓝鲸至少需要3600千克的磷虾。想要填饱肚子,蓝鲸必须有足以提供这么多磷虾的海域用来觅食。这也意味着,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同时存在几头蓝鲸的话,唯一的结果是谁也吃不饱。

也是因此,超级大胃王蓝鲸只能选择独居,或者与另一只蓝鲸共同生活。

当然啦,如果食物足够多的话,这些温和的庞然大物也不介意与其他蓝鲸分享。因此在那些食物高度密集的区域中,有时能看到多达50只蓝鲸聚集在一起觅食的情景。不过这仅仅只是一种聚集而已,因为这些蓝鲸不会形成组织严密的大团体,彼此之间也谈不上什么分工合作。

虽然鲸群的集体搁浅时有发生,但蓝鲸搁浅的事件却很少见。即便偶有出现,也仅是个体的搁浅而已,从没听说过有蓝鲸群体搁浅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蓝鲸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极其松散的关系结构,这些庞然大物会因为食物的聚集而聚集,也必将因为食物的分散而分散。

海洋中的超级大胃王并不只有蓝鲸一种,像鲸鲨、姥鲨等这些都是异常贪吃的大块头。这些大胃王往往会选择独居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生活,因为相对于填饱肚子来说,有没有陪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执着的雄性守望者

抹香鲸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齿鲸,但与蓝鲸一比就显得苗条多了。一般来说,抹香鲸长达23米,重达27吨,每天需要大约相当于体重3%~3.5%重量的食物。虽然这个数目跟蓝鲸相比已经少了很多,但也注定了它们不可能像沙丁鱼那样济济一堂。

抹香鲸的种群很稳定,参照人类社会的模式,可以认为是母系氏族。长期稳定的雌鲸群构成了抹香鲸社会的核心单位,此类小群可达12头成年雌鲸,并包括其雌性与年轻雄性后代。一般情况下,年轻的雄鲸会在4~6岁时脱离雌鲸群独自生活。

年轻的雄鲸在离开鲸群后往往会组成单身汉族群,同一族群每个成员的体型与年龄都差不多。在单身汉族群内,个体之间的联系并不像雌鲸群那般紧密,而是过着一种自由散漫的生活。有时这些血气方刚的雄鲸还会发生流血冲突,在它们的头部常常会留下严重的伤痕,有时甚至还能看见折断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雄鲸之间关系会更趋于松散,年老的雄鲸则更倾向于独自呆着。

虽然成年雄鲸不在雌鲸群中生活,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关心雌鲸了。即使离开了雌鲸群,它们也仍会对雌鲸群表现出一种护卫行为:距离雌鲸群约几千米处,往往会有1~2头成年雄鲸跟随,在该雌鲸群遭遇危险时会提供保护。

用“爱家庭,但更爱自由”来形容这些成年雄鲸是最恰当的了。

“不着调”的孤独者

外号叫“52赫兹”的鲸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谁也没有目睹过“52赫兹”的真面目,但由于它这种低沉、重复的声音与鲸歌的规律相同,因此科学家们坚信这是一头鲸,并根据歌声的特点将其命名为“52赫兹”。

“52赫兹”的歌声在1989年第一次被发现,之后每年都会被美国海军的声呐系统捕捉到。人们因此确切知道了它平均每天旅行47千米,却无法知道它旅行的目的:在北太平洋里,“52赫兹”的行踪或东西,或南北,或毫无头绪,唯一相同的是它从不特别留恋某处。

如今,这位神秘的“52赫兹”已经独自在北太平洋徘徊了20多个寒暑,却始终没能得到任何一个同伴的回应。那么,它为什么这么不受同类的待见呢?

不管与同类还是异类进行交流,有共同的语言是最基本的条件。鲸类之间是通过鲸歌来相互联系的,因此“唱歌不走调”就成了彼此交流的基础。“52赫兹”的问题在于它的歌声完全不着调,根本不属于人类记录过的任何一群鲸。

不着调的结果自然就只有一个,其他鲸或许曾听到过这“52赫兹”的歌声,但是因为听不懂歌声中的意图,就没法作出回应。这些年对“52赫兹”声呐的追踪也证明了这点,它的行踪与任何已知鲸群的运动规律都没有显著联系。

再孤僻的动物都会有寻找另一半的愿望,因为这关系到血脉的延续。繁殖对于自然界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海洋动物也不例外。如今年岁渐老的“52赫兹”已经变成了更低沉的“50赫兹”,不变的是它还依旧孤独并寻找着……

猜你喜欢
猎食抹香鲸大白鲨
凌空猎食
Who is the murderer of sperm whales 是谁杀死了抹香鲸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红外传感器”帮助狗狗识别热量
大白鲨
博茨瓦纳的生命脉动
抹香鲸组团睡觉 垂直矗立似柱子
第二章 大白鲨来袭
小型猎食恐龙
拯救抹香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