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是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以当地的煤炭资源为依托,以“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定位的高职院校。平职学院的主办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是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居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75位。
多年来,平职学院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强强结合,不仅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的深度对接,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把企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理念衔接起来,形成校企融合的教育特色,共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相互维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企业和地方经济腾飞搭起翅膀
据测算,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中有60%~80%来源于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家一般只达35%左右,我国目前在20%~30%。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比较高的,二者之间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互相推动,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国内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升格而来,科研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和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及领头人,高端科研立项项目太少。纵观国内高职教育,大多把目光瞄准本地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升级等小型项目。平职学院依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注重学生实践环节教学,实习较多,教师也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容易发现企业技术方面的困难,更好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在科技服务、学生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平职学院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和地方经济提供服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科技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实践教学的载体。因此,大力推进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办学目标的需要。
平职学院所在的平顶山地区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盐储量2300亿吨,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石储量6.6亿吨,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
为此,平职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立足产业格局,及时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企业需求设专业,相继设立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矿井建设、矿山测量等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紧缺专业,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相协调。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产业格局,及时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立足当前,求实发展,以企业需求设专业,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相协调。已向企业和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1万人,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5.6万余人,行业主体专业毕业生实现100%就业,行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探索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机制和途径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选择相应的途径和方式。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通过立足地方经济需要、面向市场,根据所在地方企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运作体制,为企业和地方提供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信息咨询中心。
首先,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是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关键。高职教育要发挥自身对学生培养的优势,将专业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企业与地方经济对高职教育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专业的建设来直接对接地方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没有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就如同两条平行线,而有了这样的一种对接,就可以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其次,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结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将教师的科研与地方经济联系起来,地方高职院校要以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将实验室建在车间。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与相关企业、行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坚持“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要积极推进成果的转化,要积极将先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根据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在地方行业中树立良好的信誉,赢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平职学院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施了“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模式,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引进企业生产设备、资金,建设生产性、实用性校内教学车间,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对学生及早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历练,亲身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着力推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培养机制和“2+1”“233”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文明”齐抓共管,和谐发展,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位居全国同类高职高专院校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企业社会认可的高职教育办学之路,为当地企业和地方经济做好了人才培养工作。平职学院背靠学科专业,面向地方经济,主动搭建服务地方经济的平台,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当成一种自觉的可持续的活动。
突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
实践中,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高职教育可以将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合作企业,通过合作办学,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的劳动组织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迅速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建立长效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设计出一套精细可行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制度,严格过程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这一工学结合平台的实施质量,探索“将车间建在学校”等模式,在学习中融入更多的“工作要素”;课程设置及实践项目设计与职业实际活动对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切实推行“双证”制等,突出高职人才“高素质技能型”特质。
作为一所以煤炭行业专业为主的学校,学院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就业,随着学院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单一煤炭行业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平职学院很早就加入了行业企业协会,及时了解主体专业所在行业最前沿的用人需求信息,确保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所有下属厂、矿、企业都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无条件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又成为学院兼职教师后备队伍,有条件的要担任相关专业课程兼职教师。学院采取主体专业带社会专业的办法,利用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同步延伸就业链,在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接近三分之二都是学院社会通用专业毕业生,比如电子、财会、文秘、商务英语等专业。其次、利用区域影响力,拓宽就业行业,顺利实现了从单一煤炭行业向钢铁、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信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跨越。
学院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在保持原有行业就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对服务型、西部地区、多行业的开发拓展,拓宽就业区域,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紧抓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机遇,积极拓展西部就业市场。先后安排30多名党员干部,行程数万里,走访永煤(贵州)能源公司、永煤(新疆)控股公司、鲁能集团(哈密)煤电气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其中永煤新疆公司录用毕业生130人,贵州永贵能源有限公司录用47人。
实践表明,学院充分认识到服务地方经济既是高职教育的办学使命,也是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服务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供服务支持,规划服务定位,大胆拓宽服务路径,使社会服务职能更加完备、务实、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途径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