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珠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天津 300191)
钻孔灌注桩以其口径大、承载力高、质量稳定、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及桥梁建筑。其成桩质量的要点主要包括:单桩承载力、混凝土强度、钢筋笼、桩身完整性、桩长、桩径及桩位偏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计及规范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但是,桩位偏差的控制往往被忽视,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给工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现行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6.2.4的规定,见表1。
表1 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
桩位偏差必须严格控制,而桩位偏差的大小主要与设备选型和施工工艺有关,尤其当前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大,桩位偏差的控制越来越重要。
本文仅就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1)桩点施放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审图不仔细,获取图纸后,没有对图纸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相关轴线尺寸、桩间距、角度没有进行严格的核实。
b.计算不准确,数据计算时马虎大意,人为地造成桩点施放尺寸错误。
c.目前建筑放线多采用全站仪,在输入坐标时,将坐标数据输错,桩点施放时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桩点施放错误。
2)桩点施放完毕后没有仔细复查和检验,尤其是没有积极配合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桩位进行全方位百分之百的验收。
3)场地内施工车辆及设备的碾压使桩位偏移,钻机就位开钻前没有进行复查。
4)送桩较深的工程因施工钻孔孔斜超标,开槽后桩位偏差超出规范要求,而造成钻孔垂直度超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设备选型不合理,尤其是送桩较深的工程,如选用机身及钻具稳定性较差的潜水钻机,因其不能很好的保持钻孔垂直度,造成开槽后桩位偏差超出规范要求。
b.钻进参数不合理,由于地层的岩性不一,天津地区第四系地层主要由杂填土、淤泥、粘土、粉质粘土、细砂及粉砂构成,软硬互层,钻进过程中其钻具转速、钻压没有或不能随时进行调整,盲目追求进尺,造成孔斜超限。
c.表层杂填土中建筑垃圾较多,工程开工前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翻槽,清理建筑垃圾,开钻后没有调整好泥浆性能,泥浆没有起到很好的护壁效果,造成孔壁掉块,因挤偏钻具发生孔斜,从而导致桩位偏差过大。
1)获取施工图纸后,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认真仔细地对图纸进行审阅,精确计算相关尺寸,制定详细的桩点施放方案,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确认后,严格按方案施放桩点。
2)桩点施放完毕后,首先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自检,然后请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尽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复查,将桩点施放错误消灭在开孔前。
3)规划好场地内施工车辆行走路线及施工顺序,尽可能避免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对桩点的碾压及碰撞,并做到每根桩开孔前采用相邻桩位或其他控制点对其进行效验。
4)对于送桩较深的工程,应防止因孔斜超标而造成桩位偏差过大影响工程质量。
5)合理选择施工钻机。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本人认为对于施工送桩较深的桩孔,宜选用旋挖钻机、磨盘钻机或动力头式钻机,因这几种钻机形式整体稳定性能好,钻具直径较大,刚性强,不易发生弯曲变形,从而能很好地控制钻孔弯曲和倾斜,保证钻孔垂直度。如若选用稳定性能较差、钻头转速单一的潜水钻机,则必须在潜水钻机上部加装与钻头直径相同的扶正器,同时控制钻进速度。
6)认真查阅本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熟悉不同地段、不同深度的岩性,针对不同岩性合理选择钻进参数,调整泥浆性能,避免盲目追求进尺,从而有效地控制钻孔垂直度,保证基坑开挖后的桩位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7)如表层杂填土中建筑垃圾较多,则必须对大块硬质垃圾进行清理干净,开孔前按要求埋设好护筒,开孔钻进时选用粘度、比重较大的泥浆,有效地保护孔壁,防止掉块。
以上几点分析和措施是本人多年施工经验的总结,仅供同行们参考,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1]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