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兰,陈爱民
(江苏省五台山医院精神一科4区,江苏扬州,2250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2位重要疾病。抑郁症的核心征象为心境低落、失去愉快感、精力降低、自信水平下降[1]。抑郁障碍患者比正常人及精神障碍患者有更多的负性自动想法和功能失调态度,存在认知三联征[2]。有专家认为,如果采用认知疗法和药物的联合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纠正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改善其预后[3]。作者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本院的28例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施以认知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于本科的女性抑郁症患者56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无精神发育迟滞和严重躯体疾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组标准;②不合作、不能进行量表测量;③有酒精、药物依赖,妊娠、哺乳期。
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帕罗西汀、舍曲林、氯硝西泮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处理的同时联合认知干预 ,共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第1周),首先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症状和问题的发生发展,注重患者的生活环境、应对能力、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情况 ,掌握患者的期望和目标。布置家庭作业,让患者记录每天症状出现的时间、当时的情境、“不自主想法”及情绪反应等问题。第2阶段(第2~4周),给予心理治疗1次/周,治疗时间为30~50 min/次。与患者共同分析 、协同检验“不自主想法”的非逻辑性、非客观性、非合理性,认识到认知和情绪、行为的关系,帮助患者改变其想法,放弃消极的思想和不合理的信念 。学习合理的观念,接受积极的应对方式,使患者的认知更接近实际。通过解释、讨论、对假设提出质疑,来改变不合适的想法,以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和她们共同寻找是哪些情感体验感觉不如人,哪些躯体不舒服改变了自己,使自己失去生活的热情。鼓励她们尝试着用不支持这些想法的证据去思考去生活,并对她们的躯体情感体验给予合理解释,如心悸乏力是对紧张性事件夸大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心脏病的体征,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使其自己调整心理状态和生活行为。
评定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4]、精神科护士量表(NOSIE)[4]。HAMD由医生评定,用于衡量患者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NOSIE量表由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因子、精神病表现7个因子30个条目组成。为频度量表,按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0分为无,1分为有时有、2分为常常、3分为经常、4分为一直是。护士每周评定1次,它主要是由护士对患者病情纵向观察,评定患者的行为障碍,评定患者在治疗、护理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精神科主治医生及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HAMD及NOSIE初次测查。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评定。
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NOSIE比较及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NOSIE评分比较见表1。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联合认知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7.76±2.15)与对照组(10.84±3.02)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OSIE量表评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迟缓、抑郁分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惹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HAMD、NOSIE评分比较()
表1 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HAMD、NOSIE评分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 对照组 P值干预后研究组 对照组 P值HAM D 19.45±3.42 18.67±4.33 >0.05 7.76±2.15 10.84±3.02 <0.01社会能力 11.12±3.42 11.09±3.86 >0.05 35.10±3.89 20.34±2.38 <0.01社会兴趣 8.56±5.63 8.61±4.32 >0.05 21.20±2.54 15.02±3.04 <0.01个人整洁 14.63±4.32 14.51±2.98 >0.05 30.15±3.02 24.32±2.42 <0.01激惹 10.26±4.48 9.76±2.54 >0.05 12.58±2.76 12.41±2.04 >0.05迟缓 12.38±1.27 12.42±2.03 >0.05 5.23±1.38 11.79±2.65 <0.01抑郁 17.83±3.24 17.07±4.53 >0.05 8.56±0.85 12.02±2.76 <0.01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抑郁症患者往往因歪曲事情的含义而自我谴责,由于做出了逻辑判断上的错误而形成抑郁。根据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的观点,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阻碍着患者的康复。认知疗法的目的就是辨认这些消极的认知误区,采用行为作业的方法来矫正患者的思维[5]。认知疗法主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6]。
我国有不少学者采用认知疗法联合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本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认知干预 ,针对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的核心症状 ,帮助患者认清自己存在的歪曲的、不合理的 、消极的信念或想法,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与患者共同找出这些不恰当的认知,并让他们学会用新的认知方式来取代不合理认知,使患者的认知更加接近现实。由于患者拥有了积极的认知观念和态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知识水[8]。本研究中,研究组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消极因素、迟缓、抑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药物治疗联合认知干预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此外,在认知干预过程中耐心倾听,有效沟通,规范地解释和专业的指导也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关键所在[9]。
[1]司天梅,舒 良,于 欣,等.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2):81.
[2]胡 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73.
[3]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44.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
[5]杨加青,赵兰民,买孝莲.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并用盐酸米安色林与单用盐酸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33.
[6]陈爱民,包美华,孙金荣,等.心理护理程序对神经症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1:20.
[7]盖万良,袁晓兰,庞月岱,等.归因训练合并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5):371.
[8]崔丽君,魏雪梅,冯晓芬等.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1,3:155.
[9]陈爱民,包美华,孙金荣.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