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辉,张海燕,张海超,段俞伽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廊坊,065000)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之一,发病率约为20%~30%,临床表现以排尿障碍为主,膀胱充盈性感觉缺失,逼尿肌无力,出现滴沥压力性尿失禁,膀胱残余尿增多,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治疗手段有限。本研究应用糖脉康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相关文献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本组100例均为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5.2±9.8)岁,病程(9.3±6.5)年,膀胱残余尿量(95±22)mL;对照组男 22例,女 28例,年龄(47.1±10.4)岁,病程(8.4±7.1)年,膀胱残余尿量(92±21)mL。2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膀胱残余尿量、并发症等)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2组均予糖尿病饮食,采用常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对照组予甲钴胺0.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脉康(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出品)5g,每日3次冲服,依帕司他5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60 d。
显效:膀胱残余尿消失,排尿恢复正常;有效:膀胱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膀胱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下,症状无明显改善。经60 d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见表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n(%)]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多项研究已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与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营养障碍有关。近年来通过许多临床、病理、病生理实验模型研究认为是由于轴突和许旺氏细胞内部代谢异常,以及血管病变造成供氧不足引起[1]。糖脉康颗粒由黄芪、生地、赤芍、丹参、怀牛膝、麦冬、葛根、黄连、淫羊藿、桑叶等组成,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研究[2]证明,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此药以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可明显的改善代谢异常,能改善血流和血管切应力,降低总胆固醇,使血管内皮释放NO的量增加,同时,改善了细胞的缺氧状态,减少了因缺氧而产生的超氧化物等自由基[3]。糖脉康颗粒可明显的改善代谢异常,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神经内膜血流量,能改善神经营养,使受损神经修复和再生[4-5];依帕司他是一种羧酸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醛糖酶还原抑制剂,它能阻断多元醇通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少山梨醇的合成,防止神经组织的山梨醇蓄积和肌醇减少,从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6-8]。糖脉康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良好的疗效,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3.
[2]祝群,邵景雪,聂玲玲,等.糖脉康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3.
[3]刘玲.中汇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杂志,2000,21(12):21.
[4]姚新生.糖脉康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1012.
[5]张宏颖,魏凤婷,张广颖,等.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122.
[6]奚惠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104.
[7]黄文森.依帕司他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21.
[8]杨科春,沈默宇,成金罗.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61.